海報
日益復雜的國際局勢下,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如何正確傳遞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2020年12月23日下午,翻譯界知名專家黃友義應邀蒞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作題為“大變局背景下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的提升”的國際傳播專題講座。
翻譯界知名專家黃友義
黃友義擔任中國譯協常務副會長、中國翻譯研究院副院長、全國翻譯資格(水平)考試英語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翻譯》雜志主編。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際譯聯副主席、中國外文局副局長兼總編輯。黃友義長期從事重要黨政文獻對外翻譯、出版和國際傳播工作,筆譯、口譯俱佳,深諳全球傳播要義,實戰經驗豐富,是國際傳播領域的杰出專家、學者。
該講座是清華美院傳播力建設系列講座的首次講座。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教授馬賽,院黨委副書記、教授吳瓊,清華大學全球傳播辦公室主任陳墾,國家重點新聞網站——中國網英文部主任郭曉紅、中國網編輯周靜,以及清華大學全球傳播辦公室、美術學院國際辦、黨務辦、院辦等相關工作領域的老師,美術學院學生記者代表等聆聽了本次講座。
在近兩個小時的講座中,黃友義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一針見血地指出講好中國故事,做好全球傳播的迫切性,因為 “多做少說,只做不說的時代已經結束。”他認為,大變局下,中國迫切需要提升軟實力,需要營造有力的國際環境,每個機構都需要講好各自的中國故事,國際化的機構需要有國際化的形象,要掌握國際流行的話語體系,要讓國際傳播的受眾面日益擴大,而且日益多樣化,目的不是改變對方,而是要通過有效傳播,呈現出全面、立體、真實的中國。
會場
黃友義指出,中國故事要用外文來講,選好翻譯是關鍵。作為翻譯界大咖,黃友義立足于自身深厚的中西文化積淀,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舉例說明在國際傳播中容易踏入的誤區:比如不顧外方對中國的了解程度,一味正面表述未必會得到正面理解;數字、專業術語堆積和華而不實的美文,反而會產生傳播反效果等。
黃友義表示,國際文化傳播不能強加于人,需要跨越中外文化差異的鴻溝,需要吸納國際化人才從事國際交流。他在講座的最后,特別提到了培養具備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的重要性。
左:清華大學全球傳播辦主任陳墾 右:黃友義先生
清華美院傳播力建設系列講座邀請國際傳播與融媒體運營領域的資深專家和杰出代表人物執講,旨在搭建傳播學習分享平臺,啟發傳播靈感,碰撞熱點思維,探索大變局時代,如何在已有基礎上,完善清華美院融媒體傳播矩陣,創新宣傳機制,在海內外講好清華美院故事,傳播清華美院聲音,塑造清華美院國際形象,成為清華美院建設“世界一流美術學院”影響力的重要窗口,為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貢獻力量。
攝影:劉芳
文:院務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