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前言
徐 虹
以林風眠和吳冠中為代表的中國現代藝術道路,走過了百年。它向我們展現了這樣的景象:中國現代藝術在吸收和借鑒西方藝術的同時,并沒有忘記東方,沒有忘記關注它已有的文化傳統。但這種守望東方的視線是個人情懷和興趣所致,帶有極強的探索性和創造性,成為新藝術生長的基礎而不是束縛它的繩索。
林風眠是中國現代新藝術的開創者和領頭人。他年輕時留學巴黎,接受西方繪畫的嚴格訓練,但同時也感受到東方藝術寧靜悠遠的美。當他看到博物館中陳列的瓷器時,就被那細致光潔的肌理、簡約流暢的線條和優美雅致的形象所打動。他對其他民間藝術也有極大的興趣……就像打開了一扇大門,讓他看見一條擁有無限可能性的創作之路。
他將陶瓷表面晶瑩的光澤感呈現于畫面,用流利的細線條描畫人物,他畫里的少女如披著天國的光輝,圣潔又有靈氣,身兼東西方古典人物的理想之美。他畫夕陽下的原野樹木,暮靄中的蔥綠竹林,在顯示生命的蓬勃之力同時,也蘊含著悠遠沉厚的寧靜之美。他靜物畫中的鮮花、水果、盤子、水瓶,戲劇人物畫中的服飾、化妝、燈光、道具,在主觀線、色、形的重組中,呈現一種時空交錯疊加的形態,詮釋了現代藝術之美的要義……在評價林風眠用坎坷一生探求而得的成就時,他的學生席德進說:“將來中國的美術史一定會這樣寫:‘林風眠以前的中國畫,和林風眠以后的中國畫’。”
吳冠中是林風眠的學生,他的藝術探索之路發端于法國留學時期。他用流暢的線條自由地描繪巴黎近郊的景色,這種風韻讓現在的觀眾看了也覺得優雅而有現代風格。他回國后開始畫風景人物,環境允許時很快走向用表現性手法創造藝術。之后,他又在表現風格和抽象風格之間作自由地切換,畫出更為強調主觀感受的作品。但總體上看,始終有一條主線引導他藝術的方向,那就是他的“風箏不斷線”觀念。
何為“風箏不斷線”?就是藝術與生活的聯系。繪畫創作的形象來源和意象的產生、點線面的組合、色彩結構圖形的變換等,都與人的經驗世界關聯。從吳冠中的作品看,他畫的山川大地,強調線與色的節奏,如彈奏著的活潑舞曲,讓人感到春天到來之際的歡欣鼓舞。他畫的白墻黑瓦,干凈利落如天空中飛鳥的劃痕,讓人如處夢幻般晶瑩世界之中,一切皆空明剔透。他畫的漁船、山崖峭壁,將眼前景物和遠處景物互換疊置,感覺比寫實更符合心理現實……吳冠中將生活中的所見詩意化,將日常題材非常化,很像古人對待生活的態度。所以他的“風箏不斷線”不是刻板地描摹生活,而是在自由創造中吸收生活的養分。他用水墨的方法解決油畫的“中國氣派”難題;用油畫的方法解決水墨的“現代轉型”難題。這種“水陸兼程”的雙向實驗使吳冠中的藝術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取得巨大成就。而“風箏不斷線”之意也因此延伸,比如對待異質文化的態度,開放吸收還是“閉關自守”?再比如對待傳統的態度,自由探索還是遵守固定程式規范?
探索中國現代藝術之路,回應百年社會轉型呼聲,這是林風眠和吳冠中所代表的幾代藝術家的使命。他們的個性、氣質、天賦、背景不同,所選擇的藝術探索路徑也各有側重。但他們殊途同歸,以自由創造的激情共同譜寫了現代中國藝術的光輝篇章。
部分展品欣賞
林風眠
(1900-1991)
1900年出生于廣東省梅州市。1921年起,先后在法國第戎美術學院、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學習。1926年回國后,歷任國立北京藝專和國立杭州藝專校長(中國美術學院前身)。林風眠受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的影響,銳意推進藝術運動,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的辦學方針,不拘一格、廣納人才,組成了多畫種、多風格、高水準的師資陣容,并注重發揮學生的個性,注重培養他們的人格操守及社會責任感,在實踐中建立了一套在當時最為完整、規范的美術教育體系。林風眠1960年被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1973年轉入上海中國畫院工作,1977年移居香港,1979年受法國政府邀清在巴黎賽努奇博物館舉辦“林風眠畫展”。
《品茗》 林風眠
紙本水墨設色 29.5cm×32cm 20世紀40年代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靜物(之七)》 林風眠
紙本水墨設色 67.5cm×68cm 20世紀40年代
上海中國畫院藏
《琵琶仕女》 林風眠
紙本水墨設色 34cm×34cm 20世紀50年代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藏
《農婦(滿筐)》 林風眠
紙本水墨設色 67cm×68cm 20世紀50年代
上海中國畫院藏
《讀書聲》 林風眠
紙本水墨設色 77.5cm×93cm 20世紀50年代
上海中國畫院藏
《菖蘭》 林風眠
紙本水墨設色 68.5cm×65cm 1961年
上海市美術家協會藏
《立》 林風眠
紙本水墨設色 33cm×33cm 1963年
上海市美術家協會藏
《白蓮仕女》 林風眠
紙本水墨設色 68cm×66cm 20世紀60年代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藏
《青衣仕女》 林風眠
紙本水墨設色 66cm×69cm 20世紀60年代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藏
《風景》 林風眠
紙本水墨設色 68cm×68cm 20世紀80年代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蘆雁》 林風眠
紙本水墨設色 48cm×72cm 年代不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吳冠中
(1919-2010)
1919年出生于江蘇宜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1936年進入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學習;1942年畢業后任教重慶大學建筑系;1946年公費赴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學習油畫;1950年歸國,曾先后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營建系、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藝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1991年被法國文化部授予“法國文化藝術最高勛位”。2001年文集《畫外話·吳冠中卷》獲人民文學出版社第三屆人民文學獎,文集《吳冠中談美》獲中國新聞出版總署第七屆全國優秀青年讀物獎。2002年當選為法蘭西學院藝術院終生通訊院士;2003年榮獲文化部造型表演藝術創作研究成就獎。2006年被香港中文大學授予文學榮譽博士。曾任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
《旅途》 吳冠中紙本
鉛筆、水墨 27cm×21cm 1950年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藏
《巴黎郊外鄉村》 吳冠中
紙本水彩 21cm×27cm 1950年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藏
《西藏女鄉長》 吳冠中
紙板油畫 36cm×28cm 1961年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藏
《瓜藤》 吳冠中
木板油畫 61cm×46cm 1972年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藏
《水田(一)》 吳冠中
木板油畫 47cm×60cm 1973年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藏
《青島紅樓》 吳冠中
木板油畫 46cm×61cm 1975年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藏
《獅子林》 吳冠中
紙本水墨設色 173cm×290cm 1983年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藏
《楚國兄妹》 吳冠中
布面油畫 42cm×32cm 1990年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藏
《憶故鄉》 吳冠中
布面油畫 100cm×65cm 1996年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藏
《燈下人》 吳冠中
布面油畫 80cm×65cm 1999年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故宮》 吳冠中
紙本水墨設色 48cm×44cm 2006年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現代藝術之路
林風眠與吳冠中繪畫作品展
展覽時間
2024年9月10日-2025年1月3日
展覽地點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一層、二層展廳
總 策 劃
杜鵬飛 王一川 江 鵬 丁 設
策 展 人
徐 虹 陳 翔
展覽統籌
王晨雅 陳興魯
展品統籌
錢進益 張 莉 曾玉婷 潘旭輝
策展助理
葛秀支
視覺統籌
王 鵬
視覺設計
王 鵬 王美懿
展陳設計
王 寧
展覽執行
陳興魯 王 寧 潘旭輝 葛秀支 安 夙 桂立新 邱旻彧 顧瑜堃 葉 婷 竇亞杰 李垚辰 崔然然 高 寧 趙青芃 司一珂 李 皓 李旭東
宣傳推廣
孫大鵬 劉垚夢 周辛欣 肖 非
公共教育
張 明 周 瑩 王玟惠 張瑞琪
行政事務
張 珺 馬艷艷
英文翻譯及審校
曹 莉 白申昊 張曉嬋
主辦單位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上海中國畫院上海市美術家協會
協辦單位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紀錄片提供
百年巨匠(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