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藝術設計系張烈副教授總策劃,并與米海鵬副教授以及清華美院校友、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葉風等聯手打造的大型互動幻影舞臺秀《幽蘭操》在孔子博物館精彩呈現。
孔子博物館總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展陳面積1.7萬平方米,是當代中國具有時代標桿意義的重大文化工程。作為軸心時代的核心人物,孔子及其思想對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博物館是全面展示和闡釋孔子思想之精華、發揚其當代價值的重要場所。《幽蘭操》作為孔子博物館的重要特色項目,將在館內的“君子堂”每天定時演出。
孔子博物館鳥瞰圖
《孔子家語》言,“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謂窮困而改節”。孔子以蘭花為喻,表達了對君子品性的頌揚,以及面對困境的自信和豁達的氣度。《幽蘭操》相傳為孔子所做,大型互動幻影舞臺秀《幽蘭操》以此為創作主題,以音樂陶冶的同時,希望給觀眾以啟迪和思考。舞美設計嘗試綜合運用聲、光、電等現代數字手段重新建構和演繹中國傳統文化的神韻,同時為觀眾呈現出多維度、多視角、多層次的豐富體驗和感受。
《幽蘭操》現場表演圖
《幽蘭操》所在“君子堂”展區近800平方米,戲劇表演舞臺的面積近100平方米。團隊成員充分利用空間條件,創造性地將戲劇表演舞臺設計為“前、中、后”三層疊加的融合空間。前層是由13X5米的大型幻影成像膜所營造的虛擬立體成像空間;中層是由中國風音樂機器人和古琴等道具所營造的實景表演空間;后層是由6臺高清晰度投影機融合的16x5米的背景投影區域。結合使用先進的集成播控系統,將三層空間相關參與要素精準連接、密切配合,共同營造出一個沉浸式的數字化視聽體驗空間。
而由米海鵬副教授團隊研發的竹笛演奏機器人“玉衡”的加入,為幻影舞臺增添了別樣的風采。項目組特地請音樂學院的老師將原古琴曲譜進行了改編,加入了中國傳統樂器笛子進行了協同演奏,將最傳統的元素和最先進的技術相結合,琴笛和鳴,古今對話,給觀眾帶來一場別出心裁的超現實的視聽盛宴。
左:《幽蘭操》戲劇舞臺場景 右:機器人樂手“玉衡”
《幽蘭操》一共分為四個篇章,以孔子所創的古琴譜來貫穿并傳遞整個舞臺的古韻情懷。
第一篇章
夫子悟道,悠然撫琴,琴聲綿長,大道湯湯。
第二篇章
弟子聞道,如嗅蘭芷,欣然拜師,琴笛和鳴。
第三篇章
眾生聞道,聚沙成塔,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第四篇章
仲尼秉燭,長夜如晝,眾生赴道,旦復旦兮,萬世師表。
《幽蘭操》這一大型互動戲劇舞臺劇,通過先進的系統集成和控制算法,將幻影成像、音樂演奏機器人、民族樂器、傳統音樂、投影融合等媒體要素進行了深度融合,不僅取得了多學科交叉集成的前沿探索與進展,在創意設計和價值層面更是實現了中國風格的原創和不同時代的轉化。
一邊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淀,一邊是當代科技人文的前沿探索。古今元素的強烈碰撞,以藝術的開放和包容相融合,新穎奇幻卻毫無違和之感。讓孔子思想和文化穿越千年時空,邁向未來暢想。這是用新媒體藝術重新建構的一場與孔子跨越千年的時空對話,也是在新時代以藝術和創新讓傳統文化走進當下并邁向未來的一次積極嘗試和探索。
策劃設計和總導演:張烈
導演:葉風
竹笛演奏機器人:米海鵬、胡天健、吳瓊
多媒體影像指導:王頌衡
編曲:胡驍陽
執行導演:潘滬生 李婧
技術集成:裴秀成、郭小冬、蔣春雨、韋克毅
燈光指導:孔威設計
助理:李平、孫羽茜
現場支持:陸小軍、王金浩
(圖、文:信息藝術設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