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雖將師生們在空間上隔絕,然而對知識的信念反而在一次次的考驗中愈發堅定。云端授課不僅是嶄新的教學方式,更是對傳統教與學的重大考驗。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經過前期的學習與探索,經過同技術平臺及與學生間的不斷磨合,行之有效的線上授課模式正在成型,同學們參與線上互動的熱情與時俱增。星散于地圖各點的師生相會于網絡,懷平和而堅定之心,共渡時艱。
《西方現當代藝術理論》
任課教師 :陳岸瑛
開課時間:周二、周四 8:00-11:30
授課對象:藝術史論系2017級本科生
《美學》
任課教師 :陳岸瑛
開課時間:周三、周五 8:00-11:30
授課對象:藝術史論系2019級本科生
“騰訊會議課程直播,雨課堂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微信群發送相關閱讀資料、課后答疑。”經過前期反復測試與磨合,藝術史論系陳岸瑛老師已整合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考慮到學生在家缺少圖書資源,陳岸瑛老師通過微信群為學生提供了不少閱讀材料,并適當壓縮了作業量,同時盡可能尋找網絡資源,特別是視頻資源,希望能增強在線課堂的吸引力。此外,為防止學生產生疲勞感,陳岸瑛老師增加了休息的次數,并有意安排了討論環節。例如,在一次《西方現當代藝術理論》課上,陳岸瑛老師組織了兩次討論,每次約15分鐘,收效顯著,激發出不少令人驚喜的新想法。
陳岸瑛老師授課中
陳岸瑛老師工作臺與雨課堂網課環節
在教授專業理論課時,陳岸瑛老師始終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獨立思考能力,互動討論是課程各環節中的關鍵。陳岸瑛老師表示:“教學需要現場感、需要臨場發揮,我期望每一次上課講述的內容和亮點都有所不同,一方面體現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感悟,另一方面在與學生互動中激發靈感,這些靈感源于對話中的思想情感交流,抓住靈感深入下去,會得到令大家都感到驚喜的思想成果。”陳岸瑛老師的授課還吸引來不少旁聽的研究生和校內外青年教師,技術手段的介入不僅打破了知識傳播的時間、空間限制,也為思想的交鋒與融匯提供了更充分的機會。
學生上課中
特殊時期的教學過程中,有很多令陳岸瑛老師感動的例子。第一天開課時,有一位同學剛從國外返回北京,坐在出租車上收聽了課程。還有兩位新疆同學,克服時差,準時到課。陳岸瑛老師的助教被困湖北宜昌家中,也出色地完成了教學輔助任務。
陳岸瑛老師總結了在線教學的感受:“師生們通過網絡聚合到一起,從無邊的焦慮中返回課堂,返回專業。”
《設計概論》
任課教師 :李硯祖、張黎
開課時間:周二、周四 8:00-11:30
授課對象:藝術史論系2018級本科生
《中外設計論著選讀》
任課教師 :李硯祖、張黎
開課時間:周五 8:00-11:30
授課對象:藝術史論系2017級本科生
《中國陶瓷藝術》
任課教師 :李硯祖
開課時間:周五 13:30-16:55
授課對象:清華大學新生研討課
“雨課堂等線上教學和傳統的線下教學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無論上過多少年課,上課前總是有點擔心和緊張,生怕講不好。雨課堂的在線上課擔心和緊張更甚,一是擔心網絡技術不熟練,二是擔心是否能吸引學生,把課上得更好。所以按照大學雨課堂教學示范,增加和修改課件,以適應線上教學。開彈幕與設置問題可以激發學生思考。”藝術史論系李硯祖老師如是說。
李硯祖老師授課中
李硯祖老師在多年的研究與教學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面對疫情之下“停課不停學”的在線授課要求時,更是始終嚴謹認真地應對著新平臺與新技術帶來的挑戰。本學期李硯祖老師共開設有三門本科生課程,三門課程針對不同年級學生,在內容、要求上又各有特點,開課前經過與助教的反復演練,李老師在綜合考慮平臺穩定、技術精簡與便利學生參與這幾個主要因素后,授課時主要使用“騰訊會議+荷塘雨課堂”,并輔以微信提前發課件。
學生課堂筆記
通過前期的探索和教學過程中的不斷調整,李硯祖老師的三門課程始終高效地進行著,李硯祖老師表示:“史論課程和教學內容有其特點,要求學生在課前課后的閱讀很重要,課堂設置提問也需要更好的考慮,線下上課可以隨時了解學生的反應,而線上課堂對學生學習狀態的及時全面了解是有一定局限的,我還在思考和努力。”
學生作業和聽課現場
于疫情之復雜艱險中,護持本心之安穩踏實,不斷精進學業,這是李硯祖老師和同學們共同的求索方向。
《外國工藝美術史及設計史》
任課教師 :王小茉
開課時間:周三 19:20-20:55
授課對象:美術學院2019級本科生
《學術基礎·專業寫作(二)》
任課教師 :王小茉
開課時間:周一 8:00-11:30
授課對象:藝術史論系2019級本科生
承擔一門近三百人同時在線的大課教學任務,藝術史論系的王小茉老師最關心的是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與收獲。王小茉老師分享了自己的做法:“我把每節課的內容重新組織,拆分成三到四個小知識點,保證每個知識點內容形成閉環,知識點之間與這節課的主題、主要線索相契合。其次,因為師生之間互相不見面。所以一方面,每節課我加上了三次左右的‘硬互動’,如選擇、投票和投稿;另一方面,課堂上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開啟彈幕,看到學生提出的好問題立即解答。”
學生課堂筆記(美916 吳多津實)
王小茉老師介紹,原來在大課上開展課堂互動是不太容易的,但現在通過雨課堂的在線互動,反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第一次課結束后,王小茉老師查閱了后臺信息,當天共有290人選課,287人按時簽到;課堂彈幕442條,投稿193條。
相對而言,《學術基礎·專業寫作(二)》是小班授課,線上交流難以產生人與人之間面對面交流時的感染力,王小茉老師表示:“我會在授課期間時時看他們的表情,以此進一步感受和把握他們的聽課情況,從而微調課程內容和節奏。”
學生與助教上課中
王小茉老師在進行網絡授課時,不斷對自己教師的身份與責任進行了反思,“老師們開始時對線上授課不適應,原因之一是降低了教師作為課堂氛圍核心的‘主人翁感’和‘控制力’,這其實會對老師的情緒有影響。所以,老師首先需要克服心理障礙,自我提示,以飽滿的情緒授課,這樣聲音才會有感染力。所以,在網絡授課時,我很多時候還是站著講。”
王小茉老師工作臺
王小茉老師曾引用加繆《鼠疫》中的文字激勵同學,“‘與鼠疫斗爭的唯一方式只能是誠實’,誠實是什么?就現在的情況而言,那是指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以沉穩踏實的心態應對變局,無疑也是清華人行勝于言精神品質的充分展現。
(圖、文:藝術史論系 吳姍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