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
20世紀初期產生新文化運動以來,中國畫在繼承傳統與變革創新、西畫造型與筆墨語言、寫實寫生與反映生活等創作語境和思想交鋒中向前發展,幾代中國畫家為中國畫的現代轉型和發展大膽探索砥礪前行。白雪石先生就是中國畫現代轉型與創造的實踐者,他探索出自己獨特的中國畫語言和形式特征。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經過近一年的籌備,展出白雪石先生的部分代表性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和速寫作品,這些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觀賞這些精品力作,觀眾不僅可以看到白雪石的創作成果及特點,也能窺見中國畫現代發展的歷史軌跡。
白雪石
1915-2011
白雪石1915年出身于北京的平民家庭,他在中學期間師從趙夢朱先生學習花鳥畫,20歲時拜師梁樹年先生學習山水畫。他于1941年加入北平“中國畫學研究會”并參加相關創作研討活動,多次在北京中山公園舉辦山水花鳥畫作品展。新中國成立初期,白雪石先生在北京四十八中任美術教師,1958年調入北京藝術師范學院美術系任教,1960年在北京藝術學院教授山水畫,1964年調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任副教授、名譽教授。他在認真教學的同時,積極深入生活和開展寫生活動,在50年代和60年代創作了一批反映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人物畫,以及新的山水畫與花鳥畫。70年代以后多次到桂林寫生,創作以漓江煙雨、陽朔風景為題材的大量山水畫,并為北京地區重要公共活動場所如人民大會堂、中南海首長接見廳、釣魚臺國賓館等創作大幅山水畫,形成其山水畫清婉俊秀、氣象明麗的風格特征,為藝壇和社會所重,產生深遠的影響。
雪之純粹 石之穩貴策展人
蘇 丹
白雪石先生是中國現代山水畫名家,譽滿華夏。在漫長的琢藝過程中,他刻苦研習兩宋山水,師法自然,最終其個體的覺悟與中國現代時空糾葛融匯,自成一味。白雪石先生的作品在中國山水畫界的影響廣泛而深遠,上至庭堂,下及民眾。同時,他一生在不同機構從事中國畫的教學工作,自1964年起,白雪石先生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任教,他勤勉篤定,以身授藝,有后輩稱其“畫比話多”便是最好的佐證,一如其名“雪”之純粹,“石”之穩貴。
《牧羊女》 白雪石 1959紙本水墨設色
私人收藏
《長城腳下幸福渠》 白雪石 1974
紙本水墨設色 103cm×362cm
中國美術館藏
《煙雨漓江》 白雪石 1989
紙本水墨設色 68cm×272cm
白雪石藝術館藏
本次展覽共展出白雪石先生的繪畫作品137件,另有繪畫草圖若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為《以生澀老辣之筆》(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長城腳下幸福渠》(中國美術館藏)、《煙雨漓江》(白雪石藝術館藏)、《蓖麻豐收》(北京畫院藏)、《桂山雨后》(私人收藏)以及《拒馬河深秋》(私人收藏)等。
《以生澀老辣之筆》 白雪石
紙本水墨設色 53cm×135cm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月夜松濤》 白雪石 1995
紙本水墨 45cm×50cm
私人收藏
《拒馬河深秋》 白雪石 1988
紙本水墨設色 101cm×336cm
私人收藏
《菊展所見》 白雪石 1962
紙本水墨 19cm×52cm
私人收藏
這些展品為我們呈現出白雪石藝術生涯的卓絕風采與非凡造詣,而諸多習作又使我們得以窺探其藝術歷程的覺悟脈絡。他在題材上涉獵之廣也屬中國畫壇之罕見,從早期入道時的花鳥,到觀念轉變過程中的人物,再到年逾花甲之后廣為人知的“桂林山水”系列。通過這些題材多樣的繪作,我們得以體察這位先輩深厚而高妙的中國畫造型底蘊。
《長江三峽》 白雪石 1995
紙本水墨設色 136cm×68cm
白雪石藝術館藏
在他的筆下,巒嶂云開,青峰浮水,中國自然景致在這位偉大藝術家心中生成了開闊而純實的心象。白雪石先生熱愛祖國的山河,熱愛這片土地上辛勤耕作的人民,唯有這樣情深義重的摯愛,才會生發出如此動人心魂的表達。
《沙洲壩毛主席故居》 白雪石 1963
紙本水墨設色 52cm×56cm
中國美術館藏
《蓖麻豐收》 白雪石 1961
紙本水墨設色 45cm×44.5cm
北京畫院藏
白雪石先生一生的藝術作品數量驚人,前半生的創作反映出一位職業藝術家的使命與本色,后半生的創作則體現出其樸雅的情懷與品性。待本次展覽結束之后,白先生的家屬將為本館捐贈作品六件,自此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館藏中又將豐添一席耀目光榻,一段深情佳話。
2020年9月2日
于清華園
立象盡意——白雪石中國畫作品展
展覽時間
2020年9月10日-11月1日
展覽地點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三層展廳
學術主持
陳池瑜
策展人
蘇丹
特別鳴謝
白雪石家屬
項目統籌
杜鵬飛 王晨雅 孫藝瑋
行政事務
李哲 張珺
策展助理
趙晨
視覺統籌
王鵬
視覺設計
劉徽建
展陳設計
劉徽建 王馨儀
展覽執行
劉徽建、孫藝瑋、王馨儀、苑菲、齊靖琮
桂立新 安夙
主辦單位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協辦單位
中國美術館
北京畫院
白雪石藝術館
支持單位
中國美術家協會
中國國家畫院
提供:環藝系教授 蘇丹
圖、文: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