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嘉賓在研討會現場論道“公共雕塑與藝術收藏”
2020年9 月23 日,“公共雕塑與藝術收藏——從孫偉的藝術創作談起” 主題研討會在北京國粹苑舉行。此次研討會由中國收藏雜志社、北京寶瑞盈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與北京孫偉藝術基金會攜手,邀請了眾多嘉賓相聚一堂,共同論道公共雕塑與藝術收藏。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研究員宿志鵬主持。
此次研討會嘉賓包括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孫偉,山水畫畫家徐龍森,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制片人朱波,中國拍賣行業協會藝委會秘書長余錦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長聘教授、系主任董書兵,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研究員宿志鵬,以及北京寶瑞盈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楊武,中國收藏雜志社主編方曉等。
研討會上,如何看待公共雕塑?當代主題性雕塑創作如何與公眾結合?怎樣理解雕塑的藝術價值與收藏價值……圍繞這些問題,與會嘉賓各抒己見,展開熱烈的討論。
01/ 探索主題性美術創作和公眾結合新路徑
公眾在城市公共空間中看到的雕塑,絕大部分都是公共雕塑,但這些公共雕塑很少進入到藏家收藏的關注視野里。對此,孫偉認為,公共雕塑也是可以收藏的。公共雕塑的時代性、歷史性、社會性、政治性、文化性均有其極為鮮明的特色和價值,是值得去進行收藏和研究的。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孫偉在研討會現場發言
值得關注的是,即將于今年10月舉槌的北京寶瑞盈十周年慶典拍賣會中,孫偉創作的一件名為《軍旗升起》的雕塑小稿將現身。此舉即被視為是從公共雕塑與藝術收藏的一次有益嘗試。
面對公共雕塑,觀眾往往會震撼于作品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沉浸于作品傳達的澎湃激情中,但往往忽略了每一件成功的作品背后,有著雕塑家從最初選題到表現構思、從素描小稿到定稿小樣中那無數次的思考和嘗試。此次將要上拍的《軍旗升起》雕塑小稿,正是這一系列創作實踐中的一個縮影。
據介紹,《軍旗升起》雕塑小稿是2017年落成在江西省南昌市建軍雕塑廣場組雕中的一件主題雕塑造型定稿。這件主雕高9米,僅人物高度就有5米多。而這組前后歷時三年多時間才完成的南昌建軍雕塑廣場組雕,共有90余個人物形象,是特大型具象寫實公共雕塑的代表作品。該組作品展現了在堅定的革命信念下,革命戰士面對艱難險阻,克服了種種困難,最終舉起了革命的大旗,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孫偉表示,期望通過這次嘗試,為中國的公共雕塑藝術家們探索出一條當代主題性美術創作和公眾結合的新路徑,也讓公眾通過作品及作品背后的故事,更多地了解這個國家、這個民族、這個時代。
《中國收藏》雜志社主編方曉
除了《軍旗升起》雕塑,《草地黨小組》作為長征主題的創作,也是孫偉充分深入了解歷史,通過閱讀各種史料后,最終創作而成的一件優秀的主題性公共雕塑。這件作品塑造了五位紅軍在長征途中過草地時,面臨著艱險的環境,依靠著堅定的信仰而呈現出的大無畏精神,人們似乎可以依稀聽到雕像中的紅軍在吶喊:“我們是共產黨員!我們有信心走出去!”這種信念也一直延續至今,而且就在我們的身邊。面對這件作品,方曉說道:“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無數逆行者們的身上傳遞出的正是這種堅定的信念,而這種信念與孫偉的重大歷史題材雕塑作品中展現的信念可謂一脈相承。這種精神也體現在《八一起義》造型小稿——《召喚》等作品中。”
在方曉看來,孫偉是一位不隨波逐流、不刻意追求個性且敢于面對現實的藝術家,其作品展現的是歷史、立足的是時代、傳遞的是真情。只有有了真情,當代雕塑作品才能夠直擊人心,讓人產生共鳴,而這也正是藝術的魅力。此外,《中國收藏》雜志創刊20年來,也一直致力于公共藝術的推廣與宣傳,希望通過舉辦更多相關主題的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公共藝術,推動公共藝術的收藏。
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制片人朱波
18年來,由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打造的《感動中國》品牌欄目感動了無數的中國人,而那座構思巧妙、簡潔大方的獎杯,也成為《感動中國》的標志。鮮為人知的是,這座獎杯正是孫偉創作的。朱波介紹,《感動中國》是一檔直指人心、打動人心的節目,所以獎杯的形狀應該是一顆心。孫偉提出這個獎杯還應該是一顆中國心,而且要有動態,所以又借鑒了黃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將舞動的紅綢子劃過天空的瞬間凝結定格成心的形狀。今天,這座獎杯不僅是中國最著名的獎杯,也成為了最流行的獎杯,它被廣泛復制、引用。在朱波眼中,孫偉不僅是雕塑師,還是一位文化學者,所以孫偉也是中國美術界在《感動中國》里面唯一的一位評委,并且中央電視臺的許多節目也邀請孫偉作為文化顧問。“正是這種對文化和歷史的深入思考,讓孫偉的作品中充滿了力量,我們可以看到他的雕塑作品不僅具有藝術的張力,更有內在的精神力量。”朱波說。
02/ 用系統的學術收藏推動公共雕塑發展
對于公共藝術,許多人也許比較陌生,但它卻存在于我們生活的周邊。余錦生認為公共藝術有三個特點,一是公共藝術的創作具有宣傳性、普及性,比如孫偉的許多公共雕塑,是對歷史的記憶,也是對歷史文明的宣揚;二是公共藝術的權屬屬于國家,也是屬于人民的;此外,公共藝術的展示環境是在公共空間,更多人可以在這個環境中更多地接觸藝術、了解藝術。
中國拍賣行業協會藝委會秘書長余錦生
此外,在余錦生看來,公共藝術與私人收藏其實是不矛盾的。從拍賣行業的發展來說,雖然這幾年拍賣市場處于調整期,但當代藝術是在穩定地發展。通過對雕塑,特別是公共雕塑進行深入的學術性研究,并通過拍賣挖掘其價值,對于創作和公眾審美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對于公共雕塑與藝術收藏這個主題,董書兵認為這個話題由來已久,但很少有人專門提及。因為在大家看來,公共藝術一般建造完成后是不可移動的,所以感覺公共藝術和藝術收藏這二者之間很難產生聯系。從這一層面來說,公共藝術的原始稿件和實施方案能夠進入到大眾收藏系列,也是比較新鮮和具有收藏價值的。
董書兵說道:“我認為孫偉作品的價值在于,從這些非常多、非常典型的大型公共雕塑藝術創作中,可以反映出國家建黨立業過程的艱辛,幫助大家緬懷、紀念、銘記重要的歷史。不管像《八一南昌起義》《軍旗升起》這樣宏大的場面制作,還是類似像《草地黨小組》這樣的作品,都是從不同的角度來反映中國共產黨一路的艱辛歷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相信這些作品的創作稿件走向社會以后,不僅對于紅色題材和紅色文化的傳播是非常好的方式,也更能便于公眾理解紅色文化,激勵我們不斷向前。”
山水畫畫家徐龍森在研討會現場發言
一直致力于山水畫創作的徐龍森,原本是做雕塑出身,所以說起雕塑話題,感觸也頗多。“中國的城市化建設日新月異,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就是缺乏公共藝術的建設,這就需要更多優秀的公共雕塑進入到城市規劃和建設中。中國的公共雕塑剛剛興起,雖然目前還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但一個社會的起步過程中,總是有不同的層次出現。對于重大題材美術創作而言,創作者一定是時代的佼佼者,孫偉正是其中的代表性雕塑家。而重大題材美術創作,也將是今后若干年的一個重要主題,將產生更多重要的藝術作品。”
談到公共雕塑的收藏,徐龍森表示,雕塑小稿是公共雕塑收藏的重要突破口和收藏方向。“雕塑小稿完全是心靈的流露,注重的是整體面貌,手法非常流暢。而一旦放大成定稿,由于要呈現某些建筑學意義上的價值,所以放大后也容易失去小稿的生動性。”徐龍森建議,“在公共雕塑的收藏中,可以對創作筆記、素描稿、小稿進行整體收藏,更能呈現收藏的系統性、完整性。”
北京寶瑞盈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武
楊武在藝術市場深耕多年,對于雕塑和雕塑拍賣,自有其獨到的見解。他認為,身為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濤就提出過“筆墨當隨時代”的言論,到了今天,這句話依然受用。藝術創作要緊跟時代,既不失傳統,又要有當下時代的藝術特性。而孫偉的雕塑就是在兼顧藝術性的同時,又具有了歷史意義和政治意義。
此外,在楊武看來,藝術有兩個方面,一個是藝術的本身,另一個是藝術作品在當下的藝術價值。藝術作品的好壞雖然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但其內蘊的藝術價值也應得到更為直觀的呈現,而藝術價值最公平、最合理的體現正是通過拍賣市場來完成的。之所以要通過拍賣的形式實現作品價值的轉化,也是由拍賣的特質所決定的。一是公開展示,藝術作品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得以傳播,讓公眾去欣賞和評說;二是公開競爭,對于一件作品,由買家自行決定是否購入、以何價位購入。
總而言之,藝術品收藏,收藏的就是時代最具價值和影響力的藝術作品,公共主題性作品正是這個時代具備典型性的藝術之作。楊武表示,希望通過孫偉系列作品的上拍,可以拓寬雕塑拍賣板塊,讓公共雕塑真正“攜手”收藏。
雕塑系副研究員宿志鵬
據宿志鵬介紹,孫偉首先是一位好老師,培育了許多優秀青年雕塑家;其次是一位勤勤懇懇且滿懷理想的藝術家,作品遍布全國二十幾個省市地區;還是一位時代的觀察者,他最關切的著眼點永遠是“大時代里的小人物”。“從當年的畢業創作《戊戌六君子》到后來的‘軀干’‘小角色’‘孔洞’等系列雕塑,從藝術語言到形態面貌非常多元,這些正是他不同時代、不同語境下冷靜觀察和思考的反映。”
宿志鵬還表示,以孫偉為代表的這一代雕塑家既是中國公共雕塑的奠基人,又是中國公共雕塑的中堅力量。近一些年的話題中,公共雕塑進入到藝術收藏領域還是鮮有觸及的話題,但放眼未來,公共雕塑進入收藏領域一定是大勢所趨。”
作品賞析
《軍旗升起》建軍雕塑廣場起義雕塑稿
孫偉 2016年 高87.5CM 青銅
建軍雕塑廣場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新區,南昌大橋與贛江大橋之間,占地面積5982.9平方米,整體為橢圓形,南北軸長度為92米,東西軸長度為82.8米。
《草地黨小組》孫偉 2006年 玻璃鋼
《草地黨小組小稿》孫偉 2005年 銅
《八一起義》造型小稿——《召喚》 孫偉 2006年 青銅
圖:雕塑系 副研究員宿志鵬
文:摘編自公眾號_新昊和他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