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
王綺彪 × 吳昊宇 雙個展
主題:如墨守白
展覽時間:2022.04.16-2022.05.16
策展人:宋濤
展覽時間:2022.4.16-2022.5.16
展覽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草場地藝術村104號
前 言
“知白守墨”出自春秋老子的《道德經》:“知其白,守其黑”。
當代藝術家的創作,既要有積極前進的一面,也要有謙虛不爭的一面。只有這樣才能歸于純樸,利用萬物。本次展覽兩位藝術家的作品方向和創作手段完全不同,王綺彪在木板上反復雕刻留下的痕跡,用油墨的方式凸顯出來的精彩畫面,吳昊宇是用傳統的陶藝手法創作出具有自己風格的新石器系列作品。兩位藝術家的創作一黑一白,平面和立體作品相映成趣。
王綺彪從2010-2014年,四年時間里藝術家完成了333張木刻創作,幾乎窮盡了板上所有的可能性,完成了記錄性和語言性的雙重建構。“虛無”是這個階段藝術家關注的內容,板上斑駁的,若隱若現的圖案像幽靈般成為靈感的源泉,一層層的進入,直到畫面達到一種平衡,釋放出一種含蓄自然的氣息,而藝術家把氣息的“無意”變為有意。藝術家在創作中刻意保留了每塊板材上的流水號,將其轉換為作品的編號,它建筑了可讀性與不可讀性之間的橋梁,作品進一步的擺脫了抒情的陷阱,形成一種對峙,觀者在進入畫面的同時又猛然間被拉出,同時感到一種帶有幽默感的冷靜的荒繆。
吳昊宇從2013-2022年一直在創作新石器系列作品,《新石器》作品根據石的形態進行再創作,探索回歸東方文化在陶瓷語言轉換上的新語境,瓷的“器”與石的“境”產生了強烈的對比,新生文化與固守、當代與傳統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共生!“人類因為記憶使生命有了厚度,疊加厚度使生命有了重量;因為遠古所以我們在探求,不斷探求是在叩問生命的意義;路邊的石,不知哪一粒女媧用作補天; 腳下的石, 也許有一粒精衛用作填海;如今邂逅的石,曾與我們的祖先照面,歷經水深火熱與滄海桑田;面對亙古, 我們無言,只能相隨如影......”。
兩位藝術家用各自的藝術創作,表達了當下東方人的文化精神和審美高度,也是人類抵抗病毒和戰爭最好的祈求和反抗。
吳昊宇
Wu Haoyu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副教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IAC會員
中國美術家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作品參展國際、國內眾多賽事與展覽,其中有美國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展、英國倫敦國際設計周、韓國利川國際陶瓷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 JingArt、北京國際設計周、設計上海、天津國際設計周,在設計上海、北京國際設計周等多個展會上進行學術演講,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等等。作品被愛爾蘭都柏林博物館、韓國利川陶瓷博物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北京筑中美術館、美國GALLERY ALL畫廊、北京自造社、上海璞素家居、意大利大使等多家國際、國內收藏機構及個人收藏。
《新石器》作品根據石的形態進行再創作,探索回歸東方文化在陶瓷語言轉換上 的新語境,瓷的“器”與石的“境”產生了強烈的對比,新生文化與固守、當代與傳統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共生!
創作對于一個藝術家來說也許并非那么容易,會有一段時間在思想、觀念、敘事等問題上反復迂回,當這些問題不 斷困擾著藝術創作者時,創作一定會受局限。
吳昊宇常常告誡自己:不要被某樣材料、觀念、主題等限制自己的意識,盡可能逃離!近年來,藝術家一直在放空自己,盡量忘記從前的固有意識形態,不去思考,甚至忘記材質以及陶藝創作本身,尋找一種創作時帶著激情的本能,慢慢呈現出自己的潛意識,從有思到無思,從有題到無題,從有形到無形,最后的形可以說是有意安排,無意結果。
正是沿著這樣的創作方式,《新石器》的素材就是路邊的石,沒有刻意的尋找,沒有草圖。創作前留出時間與石“對話”,看著它會發現尋常被我們所忽視的“精神”,于是想給它尋找出路,自由是它最好的歸宿。于是吳昊宇在石上直接用瓷土造型,任由潛意識的那一部分充分發揮,線、面、體自由加減,這樣很輕松。釋放石與器的精神,釋放自己的創作, 尋找一條通向自由之路。這不僅僅是藝術創作本身,我們人生不亦是如此嗎?
Yuan Museum 創立于2019年,寓意從原始形態找尋東方美學意識,質樸的詩意,回歸原始的「簡約」外形與概念。致力于在亞洲打造一個以“東方美學”為基礎,成為藝術、設計、生活三位一體的藝術與設計博物館。
圖、文:陶瓷藝術設計系副教授
吳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