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0日,北京市市政協和北京市委統戰部聯合召開議政會,圍繞“全面落實城市總體規劃,加強老城保護與有機更新,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協商議政。市委書記蔡奇出席會議并講話,市政協主席吉林主持。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建筑及環境藝術設計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創新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汪建松代表民進北京市委參與會議并發言。
汪建松建議,構建北京老城獨有的“文化語境”。城市更新不僅要完善城市街巷的生產、生活功能,還應當重視“文化語境”對于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文化語境”直觀來說就是城市特色文化符號,主要是指構成市容面貌的城市規劃、環境風貌、營商氛圍等。
汪建松闡述了當前的城區規劃現狀的形成,同時給出了解決現狀問題的建議。汪建松所長說,北京城歷史上也曾有過獨特的“文化語境”,但隨著城市的發展、生活模式及商業格局的變遷,再加上缺少保護,逐漸造成了一定的特色衰退,出現了“文化語境”混雜 、“文化語境”缺失、遭到文化侵蝕等現象。
當前,北京的街區更新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可以充分彌補北京城“文化語境”的缺憾,重塑部分街區的文化特征,提煉鮮明的文化符號,構建獨有的文化之“魂”。
一是加強系統研究,全方位系統梳理文化遺產,提煉出元、明、清、民國及當代不同的文化特征,并結合當代設計理念和新時期文化觀念,對傳統文化開展專項提升轉型研究,明確重點街區“文化語境”的要素和具體內容。
二是鼓勵社會參與,通過舉辦定期的“文化語境”主題研討會、創作展演等活動搭建全民參與的舞臺,搭建街區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充分吸引社會力量的參與,構建“文化語境”共策、共建、共享的聯動機制。
三是制定標準導則,選擇部分街區開展試點,適時制定核心區街區“文化語境”要素及應用專項導則,將專項導則作為各級政府建設公共文化的標準、未來城市文化發展的重要指引。
四是建立運行機制,把落實“文化語境”貫穿在城市建設與城市管理工作中。
會上共11位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及政協委員發言,圍繞以共生促更新、打造“數字老城”、構建街區“文化語境”等建言資政。會議還在核心城區兩個街道分別設立視頻分會場,聽取區政協委員和基層干部、老街坊的意見建議。
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在會上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四次視察北京,五次對北京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時代課題,為我們做好首都工作指明了方向。當前,我們正在落實新一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推動城市更新就是總規實施的一個重要環節,其內涵十分豐富。北京的城市更新是千年古都的城市更新,是落實新時代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城市更新,是減量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城市更新。
市領導崔述強、齊靜、龐麗娟、閆傲霜、隋振江、王紅、楊藝文、程紅、李偉、牛青山、林撫生、陳軍,市政協秘書長嚴力強出席會議。
清華大學建筑及環境藝術設計研究所所長汪建松
圍繞“全面落實城市總體規劃,加強老城保護與有機更新,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協商議政。
汪建松擔任清華美院建筑環境藝術研究所所長以來,持續開展城市更新的研究課題,代表清華大學參與核心區環境提升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例如:主持并參與北京市東城區“百街千巷”環境提升工作,包括簋街、王府井大街等重點街區的環境提升工作,同時主持了東城區環境導則的制定和具體實施工作。
汪建松自2018年開始參與民進北京市委關于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民主監督工作,多次參與北京市政協協商計劃重點議題《全面落實城市總體規劃,加強老城保護與有機更新,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的調研工作。因突出表現獲得多次表彰:獲得民進北京市委2018年度參政議政先進個人稱號;關于《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草案)》提出的修改建議被評為民進北京市委2018年度優秀調研成果二等獎;主持完成的《從“點”到“面”改善地鐵周邊環境建設社區共享文化空間》被評為民進北京市委2018年度優秀調研成果一等獎。
圖、文:環境藝術設計系教授 汪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