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
2019年9月30日,國家·民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創作成就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其中包括專題展覽“首都國際機場壁畫文獻展”。本次展覽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辦,展覽時間為2019年10月1日至2019年11月3日,展覽地點分別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三層展廳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A區多功能廳。
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本次展覽總策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本次展覽統籌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副館長蘇丹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方曉風,以及原清華大學副校長、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張鳳昌先后在展覽開幕式上致辭。
彭剛致辭
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表示,從這個展覽中,可以看到美術學院作為中國藝術與設計教育的重要學府,在國家形象、大眾美育與日常生活中承擔的大量服務工作,也可檢視合并后,在綜合性大學的環境里美術學院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他認為,美術學院在清華大學發展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通過這些作品,能夠看到在清華大學“更人文”的發展方向上,“大美育”的重要作用。
張鳳昌致辭
原清華大學副校長、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張鳳昌說,看完這個展覽更加有信心。他強調,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應繼承前人的優良傳統,充分發揮藝術與科學的優勢。
魯曉波致辭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在致辭中強調,要將視野投向未來,從大美術、大設計的角度展現新時代的價值追求,踐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責任與擔當。魯曉波認為,在技術突破、社會轉型、全球化的競爭與合作態勢不斷加深的今天,藝術與設計及其所承載的文化自信、民族精神已成為國家發展與創新的發動機。
蘇丹致辭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副館長蘇丹表示,能進入博物館展覽,在某種程度上就意味著展出的作品已經進入了歷史。他認為,本次展覽非常豐富和飽滿,能夠看到一代代美院人為國家努力工作,釋放自己才華的過程,這些珍貴的展品,都將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方曉風致辭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方曉風認為,國家和民生不是一組對立的概念,而是互為表里,國家宏大而抽象,民生具體而微觀。民生構成了國家的堅實基礎,國家形象則反映了民生的精神內核與價值追求。方曉風提到,“設計塑大美而不言”。例如本次展覽展出了很多人們熟悉的生活標識、交通標識、行業標識等,許多人都不知道這是出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師生和校友之手。設計師追求的不是名利,而是人民生活質量的提升。
馬賽主持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馬賽主持了開幕式。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常沙娜,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李當岐,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劉巨德,原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秦佑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曾成鋼、黨委副書記吳瓊、副院長楊冬江、方曉風、趙超、黨委副書記李鶴,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徐全勝,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工,以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老先生、校友和師生等社會各界嘉賓出席了開幕式。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展覽以清華美院特有的方式,用作品獻禮,為祖國慶生。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自創建之日,國家即為當時這所唯一具有獨立建制的高等設計藝術院校,提出了明確的辦學方針:培養精通專業知識,掌握熟練技能,全心全意為建設社會主義服務的工藝美術設計高級人才。當年曾先后匯集了一批具有深厚學術造詣的藝術大家,如張光宇、龐薰琹、衛天霖、祝大年、張仃、吳冠中、袁運甫等,他們中許多人既從事藝術設計,同時也在美術創作方面卓有成就。1999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并入清華大學,學院進入新的發展時期。
本次展覽以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發展為時間線索,以創作成就展的形式,呈現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師生及校友的作品300余件,從國家形象、日用民生和專業教育三個方面,梳理了學院的歷史與文脈,展示了在不同時期師生與校友為“國家·民生”作出的貢獻,以及其他重要的學術成果。
國家·民生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創作成就展
展覽時間
2019年10月1日—11月3日
展覽地點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三層展廳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A區多功能廳
展覽策劃
魯曉波、馬賽
展覽統籌
方曉風、蘇丹
主辦單位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 為共和國形象賦予了清新、剛健、莊重的內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前身)的主要創建者,就已參加政協會徽、國徽、建國瓷、人民英雄紀念碑、三大勛章、元帥服、北京展覽館(原蘇聯展覽館)、北京飯店、國際博覽會中國館、國家重要活動紀念郵票等重要的國家形象設計工作,遵循“民族形式、大眾適用、科學方法”等原則,“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地塑造了一批重要的國家形象設計,為共和國形象賦予了清新、剛健、莊重的內涵。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創建以后,師生與校友代表積極投入國慶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裝飾與紀念郵票,紅旗牌國賓車與檢閱車,《大鬧天宮》動畫設計,BK651、BK652公共汽車造型設計,華生牌臺扇,毛主席紀念堂水晶棺及壁畫、建筑裝飾等與國家形象、民族工業息息相關的設計工作,創造了諸多經典設計與代表產品。例如首都十大建筑,其宏偉壯麗的氣勢、端莊大方的民族風格及其所凝結的崇高樂觀的時代精神,依然是一個時代的光輝典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徽 張仃 周令釗 1949年
中央人民政府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1950年
由清華大學營建學系梁思成、林徽因、高莊為主的國徽設計小組和中央美術學院實用美術系張仃、張光宇、周令釗為主的國徽設計小組集體設計
高莊設計定型的國徽浮雕模型
1950年8月
三大勛章(八一勛章、獨立自由勛章、解放勛章) 周令釗 陳若菊等 1955年
人民大會堂休息廳頂棚風篦與燈之間花飾 常沙娜設計 1959年,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
人民大會堂柱頭 崔毅設計 1958-1959年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
民族文化宮建筑裝飾 奚小彭設計 1959年
BK651、BK652公共汽車造型設計,賈延良設計,鄭可指導,1964年
● 中國社會走向改革開放的先聲
20 世紀70年代末,中國進入銳意改革的新時期。除首都機場壁畫、領導人專機波音747飛機外觀涂裝與內飾設計等國家項目之外,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師生還參與了許多大型賓館的室內外裝飾藝術設計,北京及全國各地的地鐵等重點公共設施的壁畫和雕塑設計等。其中,首都國際機場壁畫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完成的大型公共藝術作品,其所推動的藝術思想解放,被譽為中國社會走向改革開放的先聲。
改革開放之后,中國誕生了一批經典動畫片,張仃創作的《哪吒鬧海》打破晚清以來白、胖、圓、呆的娃娃樣貌,從海濱漁村的兒童中尋找靈感,創造出英氣勃發、堅毅、勇敢的哪吒形象,一個現代中國兒童的理想形象。劉巨德的《夾子救鹿》將佛教意蘊與文學性的情景視覺化。這些動畫片美術設計,成為人們走出“文化大革命”思想禁錮的重要標志。
視覺傳達的社會化、符號化大趨勢也在大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陳漢民、王國倫、韓美林等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設計了第四套及第五套人民幣硬幣、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香港回歸專用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志-公路交通禁止標志、中國工商銀行標志、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標志、綠色食品標志等作品,生動體現了我國這一時期不斷開放并融入國際社會、卻又始終保持民族獨特性的現代化進程。
《巴山蜀水》(局部) 首都國際機場壁畫 丙烯畫 袁運甫 1979年
《哪吒鬧海》(局部)首都國際機場壁畫 重彩畫 張仃 1979年
《森林之歌》(局部),首都國際機場壁畫,作者:祝大年,助理:劉博生、施于人、陳開民,工藝監制:祝大年、張松濤、張松茂,工藝制作:江西景德鎮,1979年。
國家標準-安全標志 陳漢民設計 1983年
高溫花釉陶瓷壁畫 -《中國天文史》(局部)北京地鐵建國門車站 袁運甫 1986年
中國農業銀行標志 陳漢民設計 1988年
中國人民銀行標志 陳漢民設計 1988年
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標志
韓美林 鄭天石設計 1988年
● 緊跟時代,影響大眾審美
進入新時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視覺傳達領域的設計作品始終緊跟時代發展步伐。
一種是國家層面、社會公益層面、商業層面的多元化發展趨勢,各個層面均有特色顯著的代表作品,如國家最高科技獎章、各類制服、中國福利彩票標志、中國聯通標志設計等。
另一種是緊貼時代發展的同時保持民族特色的藝術審美,通過信息化傳播途徑引發社會熱議并影響大眾審美,這一點在以生肖郵票為代表的郵票設計中體現得尤為突出。老一代的藝術家和設計師依然活躍在設計舞臺上,新一代設計師也在不斷涌現。
辛酉雞年郵票 張仃 1981年
己亥年生肖郵票 版本1 韓美林 2019年
己亥年生肖郵票 版本2 韓美林 2019年
在保持藝術設計學科前瞻性及領先地位的同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大力發展美術學科,組建繪畫系、雕塑系。在2010年完成的國家重大歷史題材創作工程中,美術學科專業教師完成多件中國畫、油畫、雕塑作品。2013年至2014年,在文化部、財政部、中國文聯主辦的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中,以繪畫系、雕塑系教師為主體,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共承擔15項美術創作項目。此外,在中央黨校雕塑創作、中央黨史辦美術創作、真理的力量——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創作、中宣部建黨百年美術創作工程等重大美術創作項目中,美術專業教師體現出創作實力,以高水平的藝術創作獲得國家及社會聲譽。
《紅星照耀中國》小稿 20x15x50cm
鑄銅 李象群 2008年
● 倡導藝術與科學的融合,擔當新世紀國家使命
并入清華大學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辦學理念進一步拓展,以促進藝術與科學結合為核心,加強學科交叉融合,主張兼容并蓄。
在李政道先生、吳冠中先生的積極倡導下,從2001年開始,由清華大學主辦、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承辦,組織每五年一次的“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暨學術研討會”。至今,“藝術與科學”展已成功舉辦了四屆,第五屆活動將于2019年11月2日舉行。
隨著科技的發展,主題也愈加豐富多元,并涉及到關于對信息技術、生態文明等更深層次的探索與面向未來的人文思考。2011年9月,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作為主承辦單位的首屆“北京國際設計三年展”匯集了當今世界500多位設計師的作品,涉及衣、食、住、行、用等各個領域。此次大展的深遠影響還在持續中。從2000年開始,“從洛桑到北京”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作為國際當代藝術的一項重大展覽賽事落戶于北京,并以雙年展的形式每兩年在國內不同城市舉辦,至今已舉辦10屆,逐漸成長為全球最為重要、最具影響力的纖維藝術學術平臺之一。
第29屆奧運會吉祥物設計
韓美林、吳冠英、陳楠主創,2005年
隨著中國更深度廣泛地參與國際事務以及在各專業領域發聲,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一直承擔“服務國家”的歷史使命,在重要國際活動的綜合呈現中展現出中國的文化自信、新世紀的科技水平和設計學科的一流水準。在完成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8年殘奧會、2010年廣州亞運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申報、2010年上海世博會、2014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2015年米蘭世博會中國館設計、2019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等一系列重大國際活動的設計過程中展現了強大的綜合實力。
米蘭世博會中國館,設計團隊:蘇丹、張月、杜異、陸軼辰、汪建松、崔笑聲、梁雯、周艷陽、師丹青、顧欣、王之綱,2015年。
● 學術出版: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曾在全國范圍內的設計學學科設置、專業創立、課程規范方面,發揮過無可替代的推動與引領作用,產生一批有廣泛影響力的著作教材與實踐成果。
由中央工藝美術科學研究所創辦的《工藝美術通訊》和《工藝美術參考資料》是工藝美術內部刊物,由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創辦的《裝飾》是公開發行的工藝美術刊物。《裝飾》創刊號的印數是2500冊,第2期便激增至20000冊,可見當時國內工藝美術界對工藝美術刊物的迫切需求。
當時,在文化部的領導下,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專業教師為主組成了工藝美術教材編選組,在一年的時間里連續編寫了《圖案基礎》《工藝美術論文選》《家具工藝》等著作。此外,吳勞撰寫的新中國第一本展覽設計專著《展覽藝術設計》,以及黃能馥撰寫的《中國印染史話》也是這一時期的重要出版物。
改革開放之后,萬象更新。1980年,《裝飾》在休刊19年后復刊。學院學術專著與教材的出版十分活躍,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中,以雷圭元、龐薰琹等為代表的一批老藝術家相繼推出了《中國圖案作法初探》《中國歷代裝飾畫研究》等經典著作。隨后,一大批中青年教師積極投身于學術研究之中,出版了一系列專業性、實踐性的著作與教材。
進入新世紀之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學術研究更上層樓。在刊物方面,除《裝飾》繼承學院學術研究的傳統,繼續擴大學界影響力之外,還相繼創辦了《藝術與科學》《清華美術》學術叢書。
《中國圖案作法初探》 雷圭元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979年
《室內設計資料集》 張綺曼 鄭曙旸編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1991年
新的時代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提出新的要求,面對國家發展的需要,面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雙一流學科建設、學科評估的推動下,學院力爭“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
廣汽傳祺GS4,張帆等(廣汽研究院),2013年
中國南北極科考專用表 石振宇 2013年
《婁山關大捷》,鄭藝、宋克、周楷、關君創作,小稿尺寸:120×50cm,2016年
寶馬新7系華彩輝耀典藏版,團隊成員;魯曉波、張雷、李婧雯、薄彤光、王國強、楊旭、安鑫設計,2019年。
《為了新中國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大型主題展覽在新建成的香山革命紀念館展出,洪麥恩設計團隊擔任展覽的總體設計和陳列布展工作,2019年。
“偉大歷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洪麥恩設計團隊參與設計 2019年
展覽現場
(文:黨務辦 圖:馮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