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0日,五年一屆的國家級綜合大展“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進京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啟幕,第三屆“中國美術獎”頒獎儀式同時舉行。中國美術館利用全部展廳呈現了來自13個分展區的573件作品,這其中,37件榮獲“第三屆中國美術獎”的金、銀、銅獎作品備受矚目(金獎作品9件、銀獎作品14件、銅獎作品14件)。作為中國美術界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國家級最高獎,“中國美術獎”從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產生。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張烈和博士生孔翠婷聯合設計的“飛躍號”磁懸浮列車概念設計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并榮獲第三屆中國美術獎金獎。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張烈獲獎
“飛躍號”磁懸浮列車應用效果圖
中國高速列車事業的飛躍式發展是新時代中國經濟和科技力量崛起的縮影,短短十幾年間實現了從引進吸收到自主創新的華麗轉變。作為高速軌道交通的重要戰略發展方向之一,磁懸浮列車的設計和創新在國際上也一直廣受矚目。
“飛躍號”磁懸浮列車設計草圖
張烈和孔翠婷在“清華美院-長客股份藝術設計研究室”長期研究積累的基礎上,聯合創作了“飛躍號”高速磁懸浮概念列車。該車設計時速600公里,主要滿足中國大城市點對點的遠距離高速旅客運輸需求。全車由六節車廂及兩節頭車組成,整車長度超過200米。列車采用常導吸引式電磁懸浮技術,其結構特征是車體包裹電磁軌道,利用車載電磁鐵與導軌之間產生的吸引力牽引列車懸浮運行,與地面無機械接觸,能夠高速、安全地運行。
“飛躍號”磁懸浮列車概念圖
整車設計采取流線型的車體造型,飽滿流暢的精細曲面具有較好的空氣動力學性能;根據磁懸浮列車的功能特點采用一體化的側面圍合式車身設計,給人在高速行駛中安全、平穩的心理感受;車體各部分構件的造型和尺度進行了充分的人機學考量,如司機視野、車燈照射范圍和高度等,遵照國家及國際相關規范標準,結合未來交通功能和創新服務需求,確保運行過程中的人機安全性及旅客舒適度。
展覽現場
造型設計上飛躍號磁懸浮列車采取了仿生學設計的方法,從躍身擊浪的虎鯨和蓄勢待發的猛獸等速度型動物的運動姿態中汲取靈感,提取出具有速度感和力量感的特征線條和造型語言。這些強勁有力的線條相互呼應又有著微妙的變化,充盈著的張力和彈性給人進取動感又不失優雅,風馳電摯又穩若磐石之感。線條之間的匯聚與沖突,又帶來曲面體塊之間的有機變化,形成雕塑般的韻律美。
整體“飛躍”的姿態展現出強烈的自信,寄托著美好的寓意,象征著我國跨越式飛速發展的科技力量和正在騰飛的中國夢。
與新中國共同成長的“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以下簡稱“全國美展”),每五年一屆,經歷了新中國的風云變幻,呈現了豐富的社會性內涵。全國美展既反映了新中國美術的發展歷史,又表現了新中國的社會變化,尤其是對近五年來中國美術的發展現狀、創作成果的展示。同時,每一屆的全國美展也會成為之后五年的美術創作的風向標,獲獎作品所傳遞出來的文藝標準、創作導向使得“中國美術獎”承載的含金量越來越大,所引起的關注也越來越高。正如中國文聯黨組書記李屹所強調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關注時代發展和進步、關注時代精神的表達、關注普通人的情感和思想,注重繼承傳統,積極吸納各方面有益營養,用美術精品給中國社會和廣大群眾傳達一個全面而積極向上的價值理念和文化理想,這也是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所倡導的。
圖、文:信息藝術設計系
張烈副教授
部分摘編自:《中國美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