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初,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接受了人民日報海外網專訪。魯曉波在“院長訪談”中,倡導國際合作、協同創新,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向全球蔓延的時刻,人類社會更需要團結,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他堅信藝術是連接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與價值觀之間的紐帶。以下為訪談內容。
院長魯曉波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訪問
今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讓無數的醫護工作者無懼生死,沖在一線,發生了很多溫暖動人的故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魯曉波,通過義賣作品,將拍賣所得捐贈購買醫療用品,來為抗疫做出自己的努力。作品一幅題為《大愛必勝》,表達了對醫護人員大愛的崇高敬意;一幅命名為《逆行的鷹》,表達了對各行各業抗疫“后援隊”的禮贊。魯曉波說,看到很多藝術界的同行在疫情期間借助互聯網來創作,讓他感受到了現實主義創作在回歸。很多作品不僅鼓舞了人心,也體現了藝術家們對現實的關注度和社會責任感。
已經任教近40年的魯曉波,不僅是清華美院的院長,還是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教育部設計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談及自己的多重身份,魯曉波表示自己首先是一個藝術設計領域的教師,首要職責就是教好書,他堅持給本科生授課,并已培養碩士、博士近百余人;其次,作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院長,還要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責。他作為首席專家,主持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國風格文化創意及智能產品設計技術集成與應用示范”和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設計卷”,以及多項文化部藝術科學國家重點項目等,以此引領學科的發展、建設,把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的走向。
在文化藝術人才的培養上,魯曉波表示我們處在一個巨變的時代,尤其是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變革,“過去我們過多強調的是知識的傳授,在今天知識爆炸的時代,更重要的是實踐清華的‘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濒敃圆ń忉專^“價值塑造”即點亮心靈,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力培養”則讓學生有敏銳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所學的知識能夠得以實踐和應用;此外,學生還要有科學的精神、人文的情懷、開闊的學術視野,具備廣泛攝取知識的能力。
魯曉波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教學和學院建設中,同時還兼任了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職務。他說:“中國美術家協會為了服務于國家和人民,凝聚設計的力量而設置了這樣一個職位,自己很榮幸能夠作為設計代表參與其中?!彼硎?,作為美協的一員,自己會履行職責,在全國設計相關領域,作為橋梁,為國家重大設計項目整合資源,同時也希望能夠通過普及美育來提升大眾的生活質量和消費文化水準。
從2002年起擔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到后來成為院長,魯曉波在學院領導崗位上,為學院建設做了很多的工作。作為世界一流大學,清華大學肩負著全球人才的培養的使命,而清華美院則承擔著培育藝術領軍人才的重任。魯曉波認為培養高端的創新型人才,一定要具有全球視野,我們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一定要站在世界高度。而清華美院在這樣的氛圍下,十分重視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在學科的發展和定位上一直都對標世界前沿。
魯曉波介紹,如今的清華美院已與全球近50所院校建立合作關系,僅在歐洲就跟12個國家的18所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協作。魯曉波說:“我們與世界一流的大學合作,比如跟米蘭理工大學的雙學位項目合作,學生可以在三年內獲得兩所大學的設計碩士學位;比如跨學科的人才培養GID項目,這個全球創新設計項目是跟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和帝國理工學院合作,三方的合作獲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成果。此外,高校間教師和學生的互訪是常態?!?/p>
談及這些國際間的協作,魯曉波表示:“我們處在這樣的一個時代,國際合作、協同創新,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尤其是疫情在向全球蔓延,對生命和健康構成威脅,這是全人類面臨的問題,特殊的時候更需要我們的團結,沒有任何國家和個人能夠獨善其身?!濒敃圆▓孕趴茖W是方法和武器,但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文化與價值觀,藝術領域也能聯起手來去做很多事情。
今年三月,在羅馬奎里納勒博物館,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紀念拉斐爾逝世500周年的大展僅維持了一個多禮拜就被匆匆按下了暫停鍵。疫情對整個美術和設計行業都帶來了巨大沖擊,很多的展覽和拍賣都轉移到了線上,過去面對面的交流形式發生了變化,而互聯網因其不可比擬的優勢成為了活躍的藝術交流模式。魯曉波認為,科技的飛速發展為這個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也帶來了新的可能。
受疫情影響,清華大學今年109周年校慶活動轉移到了線上,但獲得了比往年更高的關注度。所有的課程也都如期在線上開展,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通過多種形式保證了課程質量,魯曉波表示在線教學效果超過預想。另外,考試、畢業展覽、畢業答辯等工作也都轉移到線上進行,清華美院師生還策劃了很多的網絡展覽及在線論壇,開啟了藝術與科學和時代緊密關聯的范式探索。
魯曉波堅信,藝術和科學的融合在未來會日益增強,二者的并行發展將為人類文明帶來更好的成果。他說:“所有原創性的成果一定是多個學科融合交叉的結果,在藝術和科學的領域體現得尤為突出。如去年在國家博物館舉辦的第五屆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暨學術研討會,就是很好的證明。時至今日,藝術與互聯網、大數據、生命科學等等關聯的創作比比皆是,未來的藝術一定是多元的。”魯曉波認為這是清華美院創新的源泉,這條路會堅持走下去,相信會越走越寬廣,也會越來越有前景。
對于“品藝中歐”國際文化藝術專題活動,魯曉波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認為這種形式非常好,“在全球的多媒體時代,傳播是講藝術的,從不同的層面,多角度去宣傳我們的文化和價值觀,可以讓世界更全面地了解我們?!蓖瑫r,魯曉波也希望“品藝中歐”國際文化藝術專題活動能夠保持自己獨特的視角和品質,自己也樂于倡議清華美院師生一起參與這項國際文化交流的盛事。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