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同舟計劃”美育實踐支隊來到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圍繞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羅羅腔”開展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這是清華美院啟動“同舟計劃”后的首次美育實踐,旨在通過藝術手段助力地方文化傳承與發展。
在正月間的熱鬧鑼鼓聲中,支隊成員們觀看了羅羅腔這一富有地方特色的表演藝術形式。他們深入了解了羅羅腔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內涵,感受到了靈丘人民對羅羅腔的深厚情感。支隊成員們還拜訪了當地的手工藝人,學習了麥稈畫、刀擢剪紙和面塑等傳統手工藝的制作技藝。
同學們在文旅集散中心表演后臺采訪羅羅腔演員
同學們手持作品與麥稈畫傳承人孫闊老師合影
在實踐過程中,支隊成員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知識,為靈丘的文化和旅游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他們圍繞羅羅腔設計了“靈西、靈杰”IP形象,為當地的特色農產品提出了“花鹽蕎語”品牌概念,為博物館文創周邊提出了新設想、作出了新嘗試。特別在文創周邊的設計上,支隊從最常見、最易投入量產的書簽、明信片等產品類型入手,將靈丘的自然景觀、非遺戲劇與當下較流行的扁平化、極簡化風格相結合,在視覺上尋求傳承當地文化與滿足宣傳效益的平衡點,展現多色靈丘,講好地方故事。這些設計不僅展示了清華美院學生的藝術才華和創新精神,也為靈丘的文化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花鹽蕎語”農特產品禮盒設計
在匯報會暨座談會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團委輔導員黎科向靈丘縣贈予了“與美同行”的綠色錦旗。他表示:“靈丘不論是文化資源還是自然資源都很豐富,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挖掘。雖然只停留了一周,但同學們都被靈丘的各方面所吸引,大家也很愿意將自己所學投入建設靈丘的實踐之中。”他表示,希望同學們在一次次的嘗試中能夠更好地為建設靈丘貢獻自己的力量。
靈丘縣宣傳部長張秀麗與團委輔導員黎科、支隊長李思節合影
2024年2月,14位清美青年行至于此,但不止于此。“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在實踐中探索,將藝術設計與新時代建設相結合,才能為地方帶來新的希望和活力。未來,美術學院學子們還將不斷挖掘中華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把論文寫在鄉間,讓藝術之花盛放于沃野。
圖文資料提供:清華美院“晉靈清丘”赴山西靈丘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