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6日,2023清華國際藝術與設計教育大會的又一重要板塊“論壇”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隆重舉行。在“新_角色”的大會主題下,高峰論壇集結了國內外近三十位來自設計專業學位、交叉學科設計學科評議組、美術與書法專業學位教指委等諸多領域的權威專家,在“升維:智能時代的大設計”“ 構建:美術視域的大圖景” “涌現:人機共創的大爆發”“ 破壁:多元學科的大融合”四個話題下,對AI時代下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展開跨學科、跨領域、綜合性的研討。在AI極速迭代的新語境下,專家學者們在差異和共識中不斷打破藝術設計的原有邊界,重新思考和勾畫設計文明的未來藍圖!
高峰論壇現場
“升維:智能時代的大設計” 的會場邀請了來自同濟大學、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 湖北美術學院、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武漢理工大學、蘇州大學的院校長、教授,從“重塑設計教育與設計實踐:智能時代下的設計思維演變”的核心問題出發,分享和交換了不同院校基于不同辦學理念、辦學路徑和辦學特色,在人工智能時代下做出的藝術設計教育實踐以及學科交叉的創新探索。如何應對未來設計師的角色轉型和全球設計策略的升維?嘉賓們既回望過去,更面向未來,在熱烈的分享與思辨中帶領觀眾審讀 “大設計” 在人文關懷與科技創新的交匯點創造的能力與價值。
“升維:智能時代的大設計”會場
主持人:吳瓊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
“AIGC的時代最好的結果是讓機器更像機器,讓人更像人;還好的一個結果是讓機器像人,讓人成其為人;最壞的一個結果是讓機器像人,讓人成為機器。我們一起努力推動人工智能時代,推動一個新的文藝復興,用人性的光輝突破計算理性的牢籠!”
“我們在教育過程當中,討論問題,展望問題,最后還要回到具體做什么。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能夠培養出大師和可堪大任的杰出英才?如何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在新的發展階段,如何承擔從教育大國提升到教育強國的責任和使命?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未來設計師的工作將更加注重信息處理、數據分析、模擬仿真、交互等方面的能力,同時也具備跨界協作,創新思維,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性能力。”
“我們要發揮新文科、新藝科的特色,彰顯我們的影響力;要發揮講故事的能力,用藝術、用設計賦能,利用它的感召力講好中國故事——這都是全面提升文化軟實力和塑造國家完美形象,藝術設計教育、藝術教育人才培養所能彰顯的作用和貢獻。”
“設計是一個開放的應用型學科,設計的行為、設計的知識或者設計的主張從來沒有領先的說法。這是因為設計永遠是一個開放系統,在慢慢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與變化。包括今天所談的GPT,所有的設計都是在社會變革中對社會發展中的問題進行新的知識組織,形成新的認知去實踐。”
“今天的設計應該說已經足夠多元化,但是我們發現設計的邊界是前所未有的模糊。任何一個時代下,優秀的設計都包含著人文情懷、藝術審美和科技發展這樣一些因素。培養適應中國未來發展的一流設計師和設計研究者,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向美而生,從設計開始!尊重科技力量,智慧升級設計思維層次,要有智慧的活著,有智慧的設計,有智慧的工作,有智慧的交友,有智慧的創造我們身邊的一切!”
在“構建:美術視域的大圖景”的大主題下,嘉賓們分別從自身的專業角度出發,對AI沖擊下,藝術、美術領域的“變與不變”問題展開系統性的研討。從教育部學科目錄的“變”,到藝術核心和本體的“不變”,再到雕塑藝術、繪畫藝術中技術的“變”和民族性、創新性、多元化發展特性的“不變”,論壇最后回歸至智能時代藝術與設計教育的高度,分析和探討AI為藝術和藝術教育領域帶來的新教程和新模數。針對藝術審美應如何適應數字化新趨勢的關鍵問題,嘉賓們一致強調,應對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技術帶給我們的變革和挑戰,一方面“不能把眼睛閉起來”,不能對所在的AI時代視而不見,另一方面“不能在關注這個時代的時候忘掉了藝術家的本分”,要守住藝術作品的本心與價值。
“構建:美術視域的大圖景“會場
主持人:覃川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
“希望我們能夠積極面對人工智能數字技術給藝術教育帶來深刻的影響,適應藝術與科技融合發展的趨勢,強調跨學科和文藝貫通的精神,將文化發展和人工智能統一在人文精神的框架下,用數字技術提高培育優秀的藝術家的效能。同時,強調藝術思維對科技創新的激發,將創造性思維融入學科建設,以藝術探索的能量形成雙向多邊的綜合知識,產生新的文明成果。”
“我們要快步跟上新的形勢,把握藝術學科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按照藝術學科專業發展的內在規律,不懈加強內涵建設,為國家培養一大批藝術創作、表演、教學、理論研究等領域的高質量人才,為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我們這一代人的貢獻。”
“關于藝術的定義可能眾說紛紜,然而情感、想象力以及美的形式才是構成藝術中永恒的部分,除非我們發展出新的、與人類的真正需求相融,與自然環境相融,與世界為我們提供的資源相融的生活方式。在藝術中既關注瞬息萬變的變革,日新月異的發展,同時更要堅持永恒與不變的內容。”
“藝術發展,一邊是永恒不變的經典,一邊是變的狀態,即當代性的體現。作為清華美院來講,不變的一面是要夯實基礎對本體的堅守,變的一面是要發揮好清華大學全學科的大的學科背景平臺優勢,藝科融合是我們的目標,也是我們的亮點。這兩點之間要通過我們的觀念,我們的思考,達到比較完美的融合。”
“一件事情做五年做不好,做十年不會差,做二十年準能成。要做一個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追夢者,做一個探索藝術的無畏者,做一個生活的優雅者,藝術是探索人類情感的奧秘,唯有熱愛才有藝術的發現和創新,唯有熱愛方可抵御歲月的漫長。”
圍繞“涌現:人機共創的大爆發”的核心議題,來自中國、美國、日本、荷蘭等國的專家教授從不同維度,對人工智能如何作為一個更“合拍”的合作伙伴和更有效的創造力“催化劑”,人機共創的新模式如何更好地融入設計教育、設計產業、以及藝術設計的創作過程等系列問題,展開了火花四射的碰撞與交流。嘉賓們熱切討論了社會生活、時尚美育、藝術創作、主動健康、自我表達、電影動畫、“驅動”體驗等傳統話題如何通過新技術與藝術設計重新鏈接,從技術底層進行再創新,同時也鼓勵藝術家、設計師們“熱情地擁抱”和“冷靜地思考”從大模型中“涌現”而出的創意浪潮,用實際行動去與未來互動。
“涌現:人機共創的大爆發“會場
主持人:師丹青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務辦學術主任
“我希望我們的同學更努力的去畫畫,更深刻地理解色彩,更認真地去造型,更多的去閱讀。當你的專業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你才有能力和人工智能系統對話,GPT是豐富的系統,如果沒有專業的知識你會被它著走,反之你應該帶著它走。”
“未來社會到底需要什么樣的設計人才?一定是數字技術無法替代的,但能運用數字技術的人才。設計教育內容的改變一定更加傾向于感覺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博弈能力的培養,未來設計教學方式的轉變應該是多維度的教與學的系統模式。”
“這是我的思考方式,我們作為設計師如何去定義算法并且使用算法,讓算法為我們所用。我們有直觀的直覺,要創造出新的使用方法,我們要避免算法的錯誤使用。所以我們要參與到對話中,要共同去確定技術未來發展的方向,如此,我們才能夠既成為用戶,同時也成為創造者。”
“設計或許面向危機的時候正是充滿機遇的時候,在這么智能涌現的時候,能不能通過機器來增強人的能力,來解決現實的比如說健康問題、出行問題、支付問題等一系列問題——這可能是最好的機遇、最好的時代。”
“設計者是想象者,我們通過工程的技術去讓創意成為現實;設計師要明白我們的限制是什么,我們需要創意問題解決的方法來做出設計,用以人為中心的設計理念來進行創造;設計者應該成為倫理的捍衛者。作為設計者,我們的使命是理解和釋放出這種表達性的潛力,然后來重塑人類的體驗。”
“我覺得人工智能在藝術圈也有美好的未來,雖然我不知道它具體的走向如何,但確實我們已經看到,在70年代動畫就出現最早的CG內容,而現在CG生成的動畫已經讓創作者的創作過程更加容易。我希望人工智能也能像曾經的動畫一樣有美好的未來。”
“我做的并不是讓齒輪轉起來,讓機器動起來,而是更多的關注如何調動人,讓人與技術互動。我更多的不是希望人看機器為我們服務,而是讓人成為交互的本身。”
“破壁:多元學科的大融合”的會場上,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的院校長、教授,就AI時代下藝術與技術的深度交叉融合,交叉學科的建設及相關人才的培養等問題碰撞思維,廣泛討論。當從時代的裂縫中窺得“未來的創新要從交叉領域產生”之后,嘉賓們從不同專業角度、不同實踐基礎出發,積極回應“交叉學科下的設計到底應該如何做”“學科交叉時代的藝術設計教育到底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的核心問題,在深入的交流和探討中不斷激發思想的涌現,探索中國藝術設計教育更好的路徑和研究思路。
“破壁:多元學科的大融合“會場
主持人:楊冬江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
“AI能夠快速地幫助我們從低能向高能、從單能向多能的發展,包括未來從多能到超能,從超能到異能的發展。這個工具能夠有力改變原有的學習和工作方式,也能更好地打破現有課程設計中存在的壁壘。但另一方面也需要我們自己把這些拆開,相當于把“辮子”剪掉,重新以新的方式出現。傳統的設計師都是畫圖,現在工具發生變化,思想發生變化,應對問題的途徑也應發生變化。”
“材料科學進展非常重要,計算機的算力已經變成一種基礎設施,就像互聯網已經變成基礎設施。我們希望引導同學們關心更廣闊的技術領域,尤其是圍繞科學,不光是技術,從計算機技術回到計算科學,甚至回到數學,回到幾何和代數。所以我就拼命談‘科技藝術’這個詞,一定把‘科’拉回來。”
“來自人文積淀獨特的哲學思辨所形成的設計創意是AI現在做不到的,不知道以后能不能做到。但是數據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在同樣的設計創意方向中更精準,保證我們的設計不僅具有藝術的高度,也有技術和服務的大眾生活的質量提升相關的可能性。”
“現代設計給我們一種功能,它是針對美好生活,是整體設計,是社會設計,當然社會設計也是有局部的,是各個環節加在一起的。今天設計師可能不僅要會畫圖,還要有對美好生活的想象,這一點是需要的。”
“學科交叉并不等于交叉學科,學科交叉是交叉學科形成的途徑,通過學科交叉以后的結果有可能產生交叉學科,但是也并不見得能產生。推進學科交叉比建設交叉學科更為重要,實施‘設計學+X’計劃,只有在學科交叉的基礎上才能創造出新的概念方法和新體系。”
主旨演講和高峰論壇之后,12月17日-24日,大會的收官板塊——“AI導師元桌課”正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A區多功能廳熱火朝天地舉行。為期一周的“元桌”課上,來自不同專業的一線教師與AI技術“飾演”的虛擬導師角色組成“導師團”,聯合開展了系列別開生面的設計創意和學科跨界課堂。“AI導師元桌課”旨在從實踐出發,進一步探索面向未來的人機共學、共創的教育教學新模型。
讓我們繼續相約
2023清華國際藝術與設計教育大會
與硅基智慧“新角色”攜手
開啟人機共創的設計新未來!
2023清華國際藝術與設計教育大會
主辦
清華大學
承辦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支持單位
全國設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
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
教育部高等學校設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設計教育專業委員會
(圖、文:2023清華國際藝術與設計教育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