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8日中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清美”系列沙龍活動召開。此次沙龍由工藝美術系黨支部承辦,沙龍邀請“薪技藝”國際工藝美術策展團隊圍繞“2023第六屆薪技藝”工藝美術展覽及學術研討會的舉辦情況,與前來參加本場沙龍活動的陶瓷藝術設計系、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藝術史論系、雕塑系等各系師生代表做了深入詳細的分享交流。
沙龍現場
沙龍由工藝美術系黨支部書記、副教授王曉昕主持。王曉昕首先簡單回顧了薪技藝的策展初衷及薪技藝”策劃發起初期的趣聞趣事,接著依次介紹了發言嘉賓、發言方向、并逐次請各位嘉賓展開主題發言。
首先,由陶瓷藝術設計系副教授、薪技藝陶藝專業負責人劉潤福介紹了“薪技藝”的發起由來、特色及學術主張,依次回顧了前五屆的展覽盛況,具體介紹了薪技藝由五位策展人聯合策展,輪值領隊的特色策展形式。
“薪技藝”的總體介紹后,對第六屆“薪技藝”陶藝專業做了總結與回顧。劉潤福談到:“薪技藝”陶藝專業作品以開放和包容的態度,關注挖掘基于傳統工藝的新理解與新表現。基于這一理念,今年入選陶藝作品繽彩紛呈而具有強烈的時代性與創造性。
接著,工藝美術系副教授、薪技藝纖維藝術專業負責人、第六屆“薪技藝”策展領隊岳嵩介紹了“薪技藝”歷屆展覽中纖維藝術的發展,并分享了今年的纖維藝術作品。
岳嵩講到,技術演進一直是藝術發生和進化的重要驅動。因為技術進步不僅能夠推動藝術形式的演化,甚至能夠驅動藝術觀念及審美價值的改變。怎樣既能存留傳統造物語意,又帶有明顯的時代活力,具有開放性、多元性是今后關注的重點。在今年的纖維藝術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青年纖維藝術家們探索出的新面貌與新思考。
接著,工藝美術系副教授、薪技藝漆藝專業負責人楊佩璋分享了今年漆藝作品。楊佩璋講到,今年的漆藝報名作品呈現出表現形式與思維的多樣化,其中有各種非遺漆藝技法的新表現,漆藝材料觀念的新探索,這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年中日韓文化交流的推進與發展,不少作品中呈現了日韓漆藝文化的藝術特征,比如韓國漆藝表現中常出現的螺鈿鑲嵌,日本漆藝對細節質感和審美意志的細膩詮釋。這種國際性交流帶來的思維、技術的交融,促使漆藝藝術生發出新的特質,體現了文化包容的意義。
工藝美術系副教授、薪技藝玻璃專業負責人李靜分享了今年的玻璃作品,分析了近年來玻璃專業發展的變化。李靜認為,年輕一代的玻璃藝術家們比起表現深刻的人文情懷,更傾向于對生活和自我的探索的表達。因此,對玻璃材料的解讀與表現手段也呈現出個性化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玻璃藝術隨著院校與企業、工作室之間的交流使玻璃藝術越來越受到關注,這一變化證明了中國當代玻璃藝術群體正在進入被市場和民眾廣泛認知和接納的時期。同時也突出玻璃的科技、經濟、文化和社會意義,并彰顯玻璃作為當代藝術和藝術設計媒介的獨特價值。
最后由沙龍主持、工藝美術系副教授、薪技藝金屬專業負責人王曉昕就金屬作品進行了分享陳述。
王曉昕講到,在本屆“薪技藝”的金屬藝術作品里,我們看到很多年輕的藝術家用自己優秀的作品詮釋和展現了對“傳統”與“未來”的認知,青年藝術家們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不斷探索。
王曉昕進一步分析了金屬藝術作品創作趨勢出現的特點。相比復雜工藝,青年藝術家更愿意選擇較為直接同時不失去工藝美感的表現技法,比如通過金屬編制技法來表現作品。這種選擇與改變也促使院校對培養新時代的工藝美術人才的教育理念與體系的反思。
接著雕塑系副研究員宿志鵬指出,“薪技藝”是美術學院逐漸形成的品牌性展覽,應該堅持展覽的學院學術屬性,同時應該以更廣闊的形式接納其他形式的參入。
藝術史論系副教授王小茉、劉平認為工藝美術是學院的創始基礎,應該實踐與理論并重,積極深化聯合研究,夯實“薪技藝”的理論研究。
陶瓷藝術設計系副教授楊帆、尹航,染織服裝設計系副教授張紅娟也從專業視點提出學術出版相關問題,提出學術論文整理的問題。
與會的其他老師也分別從不同視點,為“薪技藝”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建設性意見。沙龍在風趣、祥和、專業、深入的氣氛中結束。
出席沙龍的部分教師
(圖、文:工藝美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