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況介紹 —
征集:2023年8月1日,第六屆“薪技藝”青年工藝美術展向全球發布作品征集,截止10月10日,共計收到2000余件報名作品,涵蓋全國85所大學院校及國外20所藝術院校。本屆展覽報名數量和所涉及院校較往屆有較大的突破。10月15日,啟動作品初評工作,本屆展覽初評以秉承學術探索和實驗精神原則,共計261件套作品通過初評,入選2023第六屆薪技藝青年工藝美術展,涵蓋纖維藝術、金屬藝術、玻璃藝術、漆藝術及其他門類。
此外,經薪技藝青年工藝美術展組委會邀請,13件作品特邀入選。共計274件作品參與本次展覽。
競評:薪技藝大獎評審工作組由“薪技藝”學術委員會的 13位評審委員組成, 11 月 17 日下午,經評審委員嚴格獨立評審,共有 27 所院校的 60 件(套)作品入選“2023 第六屆薪技藝”青年工藝美術獲獎作品名單,并參與大展最終評審。
評審委員會名單:(按姓氏首字母為序)
島田文雄(日) —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工藝科教授、榮譽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陶藝教育交流學會ISCAEE會長
金 暉——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閩江學院美術學院院長
金 巍 —— 吉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教授
金炳律(韓)——檀國大學陶藝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韓國京畿道陶藝家會會長、國際陶藝教育交流學會ISCAEE韓國區主席
尼躍紅——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纖維與設計專業委員會主任
Steven Chungang Wang(美)—— 浙江科技學院藝術設計與服裝學院教授
宋 飛 ——吉林藝術學院二級教授、吉林省設計協會名譽會長
萬里雅 —— IAC國際陶藝學會理事-中國區代表
吳詩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首席專家
尹傳垠——湖北美術學院手工藝學院院長、教授
周劍石——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非遺保護協會漆藝分會會長
周尚儀——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教授、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金屬藝術專業委員會主任
朱醫樂——天津美術學院教授
經過評審委員的兩輪復評復議。最終評審誕生“薪技藝”大獎 1 件,金獎 5 件,銀獎 10 件,銅獎 20 件,優秀獎 24件。本屆薪技藝大展從初選篩選,入選復評,經過組委會層層篩選,評選嚴謹、程序規范、評審透明。經監督,大賽評審結果公正有效。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學術委員會主席楊冬江
宣讀展覽作品獲獎名單
-“薪技藝”大獎-
《鉤織家園》 纖維 張一璠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以海洋垃圾回收后制成的紗線為材料,結合鉤針工藝和人溫感應技術。半圓體內部形態似抽象的花、珊瑚、魚、燕子等,是人與自然共生的視覺呈現;當人靠近時燈光亮起,配合音樂有節奏呼吸的生命體感,離開時燈熄滅,產生溫暖的互動。手工、人、自然緊密聯系,共同保護生態家園。
-“薪技藝” 金獎-
《松林·灘涂——蒼》 陶瓷 張學龍
湖北美術學院
作品表現了小興安嶺地區地理、地貌特征和季節性的自然風光。作者截取了山邊松林和濕地灘涂中的時間和視覺片段,借用陶瓷材料在窯爐中高溫變形與色彩偶發的原理,定格作品的空間形態和彌散的青蒼之色。
《我將宇宙隨身攜帶》 金屬 叢聰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作品主題取自佩索阿同名詩集,旨在倡導純粹、自由,以當代語言尋求金屬編織工藝在首飾中的創新, 將時尚設計、可穿戴裝置、材料研究融合,實現形式美與實用美的統一。
《花溆寂境》 纖維 宋瑞雪
中央美術學院
文人造園時講究介納須彌、相因相借、虛實相生,流連間令人發古之幽思。受到文人造園的啟發,這組景觀裝置讓人們穿行其中,感受花窗旋動,竹絲開合,光影交織間,體驗由詩入式的精神空間。
《形隨心生》 大漆 鄧俊銘、謝慧瓊
廣州美術學院、廣州商學院
作品以漆藝脫胎工藝制作。運用氣球的形態來表現人在社會中承受的各種壓力,有的人面對壓力會選擇逃避,而有的人則會直面壓力。作品就是表現了直面壓力的人,哪怕身心被擠壓,仍然負重前行。
《觀?!?玻璃 李鵬濤
魯迅美術學院
玻璃就像是凝固的水, 把它進行褶皺造型和研磨拋光處理, 看似冰冷厚重的玻璃, 曲線的介入, 光線的變化, 形成批次牽掛的共生關系, 使作品中的動與靜、 薄與厚、 明凈與幽深的視覺感受得以展現。借用當代玻璃藝術語言, 探尋海的韻律, 用新技藝來表達對海的向往。
-“薪技藝” 銀獎-
《逢春》 陶瓷 王忠振
吉林藝術學院
我常在創作時下意識的進行以下思考,泥土與陶瓷關系、陶瓷與山石的關系、人與自然與“能量”的關系?!胺甏骸笔腔卮疬@些問題的一個略影,是一種寄許也是一種希望的表現,有了愿景生命就有了力量,草木也可以在石壁中生根。遇到困難和挫折后要有這種“逢春”意識,給與自己希望。
《窮變系列三》 陶瓷 胡淑慧
中國美術學院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overused》 金屬 嚴政秋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作品造型來源于中國傳統的提梁壺,刻意放大器皿在使用過程中由于重力等因素發生的形變,將壺身、提梁與壺鈕進行比例夸張的再設計。積跬步至千里,積小流成江海。通過日用器超出常理的形變,呼吁人們重新審視自身與日常生活中“習以為?!钡年P系。
《格物系列》 金屬 周鶴揚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首飾鑲嵌將物品固定在適型框架當中,而適型框架需要對物品的定位測量,那么測量本身是否就是一種框架、一種格物的方式。
《藤甲-變色龍》 纖維 劉驤群
深圳職業技術大學
作品使用非遺傳統藤編工藝,通過結合藤甲以及變色龍兩者的特點,意在創造一種臆想的形象。創作思路來源于對現代女性在職場、家庭與社會生活中的角色轉換的觀察。
《延》 纖維 朱賀萌
吉林藝術學院
作品《延》運用剪紙和纖維藝術表現生命的廣度及其內容的豐富性。作品以童年涂鴉的動物形象為容器,以線條和色彩為填充物,大小剪影象征著生命的延續,跌宕起伏的素白輪廓與平坦細膩的色彩填充共同探索生命的外延與內涵。
《遠山的呼喚》 大漆 高志強
江蘇理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作品靈感源于園林中伏地而棲的太湖石。造型靜穆如山,整器鑲嵌白色蛋殼,器口順勢昂揚,內髹朱漆,色調清新明麗,如插入一枝鮮花,生命力便會豁然而出。器身叩之有鼓聲,冰裂紋理流露出自然生命之脆弱與堅強,傳遞了珍惜自然與生命的當下意義。
《風雪客》大漆 韓瑜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人生漂泊如逆旅,風雪來去與歸途;是非黑白有對錯,陰陽互照客休住。《風雪客》的畫面靈感來源于我的一首詩,主人公從遠方來,在風雪中以天為幕、以地為席、以星為伴,穿越冰河、松原、雪山、曠野,若蜉蝣之須臾,渺天地之浩瀚,最后向遠方歸去。
《故事新編·懸絲》 玻璃 江楠
南京藝術學院
感源于泉州懸絲木偶以及對于生死臨界點——彌留之際的想象,玻璃畫中的鶴形剪和煙云暗指魂魄離體,駕鶴西去,飛蛾有死亡與新生的含義,花與葉則象征著新生。意在展現無常與生死觀,死亡不是終點而是生命形態發生變化的臨界點。
《探路者1號》 玻璃 周磊
吉林藝術學院
讓奇妙的玻璃動起來,讓冰冷的玻璃生動,拉近玻璃與觀眾的距離,一起走入奇幻的玻璃世界探險,在卡通風格的造型中融入玻璃工藝技法,是觀者能夠在歡樂中更多的了解玻璃。
-“薪技藝” 銅獎-
《欲與止》 陶瓷 何鵬飛
青島科技大學
作品分為內空間和外空間兩部分,內空間保留手與泥碰撞留下的時間痕跡,外空間在理性的狀態下整體而飽滿。欲,如同內空間的不加干預;止,如同外空間的文明約束。而作品的內空間是隱的,是在外空間包裹之下成立的,好似如今人類的文明社會。
《降臨》 陶瓷 郭少雄
助理工藝美術師
造型整體為立方體,四面各有一道自下而上漸變的棱線。作品表達了一個挺拔、莊嚴、肅穆的形象靜靜地站立在那,安靜且神秘的美。
《動詞系列——結 No.4》 陶瓷 余暉
南昌大學
因為出生在景德鎮,我把自己看作是景德鎮的一塊土,泥土是我的身份標識。這件作品做的正是我自己,表現了泥土在各種動作的影響下形成的狀態,也表現了陶瓷文化對我的塑造。
《聆·她》 陶瓷 農秋梅
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聆?她》以包包為視覺符號,在純潔的瓷白與奐妙色彩和形態中描摹和述說女性歲月。包包背后的故事,在八音韻律中,用指尖觸發詩意旋律,視聽間共振歲月沉淀的情感,化作曼妙的共鳴之音觸動心弦。
《故事鳥咖啡壺》 金屬 戴翔
中國地質大學
作品創作根據仿生像物的設計原理,采用金屬鍛造工藝設計并制作咖啡壺,器物造型采用鳥兒振翅欲飛的形態,咖啡壺分為壺嘴、壺身與壺把三個部分,在功能上滿足人的手握,把玩的舒適性,通過設計將日常所見的事物還原到生活之中,增加生活樂趣。
《石湖韻》 金屬 汪大江
蘇州市傳統銅器錘揲技藝第四代傳承人
將太湖石凹凸不規則的線條轉換成具有現代感流動性線條,同時結合現代設計的立體構成中點、線、面元素,更好地設計出具有藝術感和實用性的茶器。
《獅舞》 金屬 王景澤
吉林藝術學院
作品主要用于唐代的獅子造型,以中國傳統的獅子造型去進行設計構建新的表現形式。用景泰藍、鏨刻等工藝技法制作。作品將現代設計語言和傳統文化語言相互結合創新,從而創造出了新的設計風格。
《注3》 金屬 孫秋爽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在茶人品茗之余,整個茶事的過程亦是對于茶人身心的修煉。作者針對中國傳統茶器的應用方式進行了思考和創新,《注·3》為茶事中的茶餅盒,整體為木紋金工藝,在茶餅盒下面增加車輪等增加其不穩定性,使得茶人在茶事中增加趣味性。
《生息》 纖維 郭川
湖北美術學院
《生息》探索傳統手工編織和現代纖維藝術在當下生命起源的歷史情感,作品的環境歸結于對生物進化歷史和過去的集體記憶,以軟雕塑形式敘事,將藍色視為文化全球化的一個基本表現特征場景,并推斷出相互矛盾的概念的同時性。
《循環2》 纖維 劉強
檀國大學
作品主要利用光纖維、銅線、生絲、通過機織的技法將呈現出的立體圓筒狀織物通過纏繞扭曲的方式以打結的形式呈現。作品與平面亞克力印刷相互結合,展現出的虛實效果則表達出象征生命無限擴展和流動的循環效果。 同時,表達生命的循環性和流動性。
《源流》 纖維 吳敬
天津美術學院
作品《源流》以自然為元素,將平面編織藝術與動態數字影像相結合,在傳承緙織工藝的基礎上,創作以動態景觀為主題的壁毯藝術。視頻中的一點一幀與編織中的一經一緯相得益彰,呈現出虛、實互補,動、靜相宜的視覺審美,壁毯與影像融為一體,實現傳統人文與現代科技的雙向互通。
《沉思》 纖維
孫新輝、代洪宇、王斯妮、曲珉昊、 穆梓睿
吉林藝術學院
作品《沉思》是以中國水墨畫風格呈現的纖維藝術作品,通過對畫面的歸納與留白描繪出中國山水的風貌,運用編織工藝勾勒出水墨畫中的意象之美,經線留白之處亦是留出了山水意象中的精神樂園,引人無限遐想。
《乾漆螺鈿蒔繪箱「流水」》 大漆 新井寬生
東京藝術大學
漆盒采用傳統金粉漸變的蒔繪法、表現水波粼粼的感受。 底材采用了干漆工藝制作,由多層麻布組成。
《落痕》 大漆 彭連濤
自由藝術家
作品整體采用脫胎技法完成腔體造型,內側利用切貝方式表現復雜奢靡的色彩構成,外側用素髹的方式來展現其背面起伏的線條流暢感。以星象圖為本點綴金粒。奢靡和極簡二者看似沖突,缺相輔相成。世間三千繁華, 人生不過歲序無影,風過留痕亦或無痕。
《浮生故事·玉兔》 大漆 張揚
自由藝術家
通過作品想表達神話故事在當下的角色轉變。盒子以馬戲團造型呈現,象征著世俗的歡樂,它將玉兔囚禁在盒子內部并作為玩物展示。通過盒子的內外對比來呈現一種戲劇性的效果,去揭示神話在現實中的淪落成為娛樂消遣的現象。而對神話世界心懷向往的我,也逐漸成長為一個現實的人。
《光華一、 光華二》 大漆 劉幸運
金澤美術工藝大學
將點、線、面提取出來并進行組合,制作成光的感覺。漆藝不僅可以單獨使用黑色和紅色等,還可以使用復雜的色調和材料等微妙的表現形式。使用這些材料的意義在于創造出具有當代漆藝語境的強烈效果。
《我們曾有一千個目的》 玻璃 何綺
中國美術學院
“我嘗試著構建一個類似于庇護所的容器,一個可以逃避當下狀態的缺陷的產物并且能夠充分提供人類所需求的情緒支撐,在那里可以躲避瘟疫、戰爭哪怕是些外在的壓力。從而給年輕人群一個支撐”。
《行止》 玻璃 周小星
景德鎮陶瓷大學
停擱在淤泥上的船渴望水,渴望到好像自己充滿了水,而且愈發地波濤洶涌、愈發地暗流涌動、愈發地滾燙發熱。
《新山水系列》 玻璃 王鑫博
吉林藝術學院
作品以國畫中的山為切入點,將傳統國畫中的山運用新材料新工藝進行當代表達,運用電鍍工藝將金、銀、銅材料和玻璃材料進行結合創作玻璃藝術作品,挖掘中國山水文化并進行當代表達,通過對金屬玻璃材料結合的探索和創新,運用雕塑的寫意語言塑造胸中丘壑,借山水形態體現內外兼修的文人精神。
《印·象》 玻璃 劉雨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通過這些藝術作品激發觀者對于環境、人類存在和藝術多樣性的思考。每個人對于城市的印象和體驗都是主觀的,觀者可以從自己的角度解讀這些作品,與我分享他們的心理感受和體驗。這種互動和共鳴有助于促進對環境空間和人類存在的更深入思考和理解。
-“薪技藝” 優秀獎-
《Silver Oval Bowl》 金屬 Lee Seunghyun(韓)
首爾大學
《ESSENCE_2023_10》 陶瓷 Kim Daeyong(韓)
首爾科技大學
《空山茶具》 陶瓷 楊柳
工藝美術師
《軌跡-I》 纖維 郭耀先
中國美術學院
《宙詣·霄蘊》 漆藝 王淞
魯迅美術學院
《一夢漣漪》 金屬 王志材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瓶中境-青云曉夢》 玻璃 李季炎
景德鎮陶瓷大學
《七段金身》 漆藝 高帥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Incense Burner》 金屬 Kim Minsun(韓)
首爾大學
《越色風韻》 陶瓷 胡成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0℃以下》 纖維 金泰言
中央美術學院
《融》 纖維 王琳
自由藝術家
《大地》 纖維 柴鑫萌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入境》 漆藝 張耿亮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破曉》 纖維 陳曦
天津美術學院
《生命的時間膠囊Ⅱ shell&germ》 陶瓷 宋歆怡
日本京都市立藝術大學
《蛻變與綻放》 纖維 熊勇
唐山學院
《入眠》 纖維 杜佳霖
魯迅美術學院
《植·覺》 漆藝 盧子翔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神秘飾博志》 金屬 潭楚童
北京服裝學院
《維·流金之年》 陶瓷 崔強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
《原點》 金屬 黎科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鄉音》 陶瓷 白祎祥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正在消逝的......》 陶瓷 方麗雯
景德鎮陶瓷大學
-展覽現場-
《 禮記 · 月令 》曰:“ 大者可析謂之薪 ”
讓我們攜手傳遞工藝之火
讓我們再鑄工藝之魂
—— ? END ? ——
(圖文來源 | “薪技藝”策展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