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
長白山麓,薪火征途。2023年11月18日上午,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與吉林藝術學院聯合舉辦的2023第六屆“薪技藝”青年工藝美術展暨學術研討會在吉林藝術學院隆重開幕。
自2015年“薪技藝”工藝美術展開展以來,得到了工藝美術界的高度關注。“薪技藝”工藝美術展匯集了眾多勇于創新、時尚新穎的工藝美術前沿作品,同時也聚集了一批世界各地的青年學者,逐步形成了工藝美術領域溝通研討的時空橋梁。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審美影響力的國際性工藝美術展。
時隔3年,“薪技藝”展覽逐步融合再次歸來。此次展覽以“感知未來”為主題,展出了來自全球十余個國家、百余所院校的274件工藝美術精品之作,作品涵蓋陶瓷、金屬、纖維、漆藝、玻璃等多個工藝美術門類,不僅反映出了當代青年工藝美術家們的豐富創造,更體現了傳統工藝繼往開來的嶄新風貌。
開幕式現場
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領導和教師代表、媒體策劃人有: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覃川,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學術委員會主席楊冬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金屬藝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周尚儀,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吳詩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周劍石,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陶瓷藝術系黨支部書記楊帆,媒體策劃人宋喜岷。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第六屆“薪技藝”策展團隊: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副教授、研究生工作組組長岳嵩,陶瓷藝術系副教授劉潤福,工藝美術系副教授、黨支部書記王曉昕,工藝美術系副教授楊佩璋,工藝美術系副教授李靜。
來自吉林藝術學院的領導及策展團隊有:
吉林藝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蘇威,吉林藝術學院副院長鄒毅,吉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金巍,吉林藝術學院科研產業處處長徐科銳,吉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院長劉兆武,吉林藝術學院新媒體學院院長梁巖,吉林藝術學院藝術教育學院院長趙慶華,吉林藝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紅梅,吉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黨總支書記何鴻。以及設計學院副院長、教授吳軼博,工藝美術系教授郭麗,工藝美術系主任、教授宋海峰,視覺傳達系主任蘇大偉,工藝美術系副教授閆峰,工藝美術系教師張大寧,工藝美術系教師王忠振,工藝美術系教師王鑫博等。
來自學會及兄弟院校的嘉賓有: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執行秘書長陳敬,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纖維與設計委員會主任、原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尼躍紅,IAC國際陶藝學會理事-中國區代表萬里雅,安徽藝術學院黨委書記韓軍,安徽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黨總支書記陳明海,安徽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院長束新水,安徽藝術學院美術學院、中國畫教研室主任羅守俊,中國美術學院手工藝學院黨委書記李玉普,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張群,吉林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杜大龍,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特聘院長宋飛,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張雨,閩江學院藝術學院院長金暉,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張健,海南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蘇西亞,魯迅美術學院染織服裝設計學院副院長李湛,天津美術學院教授朱醫樂,浙江科技學院藝術設計與服裝學院教授王春剛 (美),中國美術學院纖維藝術系主任、副教授黃燕,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首飾設計教研室主任劉驍,中國美術學院金屬藝術智造實驗研究所所長黃曉望,浙江師范大學特聘教授王雷,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閔峻嶸,天津美術學院教授馬彥霞,天津美術學院教授劉娜,天津美術學院副教授胡本七,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副教授楊美華,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首飾金工工作室教師時翀,廣西藝術學院壁畫系藝術主任李夢紅。
來自國際院校的專家學者有:
東京藝術大學教授、國際陶藝教育交流學會會長島田文雄,韓國檀國大學教授、京畿道陶協主席、ISCAEE韓國區主席金炳律,東京藝術大學講師朱軼姝,韓國藝術家崔壽現(CHOI SOOHYEON)。
此外,來自此次展覽的參展藝術家,來自社會各界的觀展人士以及來自吉林藝術學院在校師生共計400余人參加了隆重祥和的開幕式。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覃川致辭
為生活而藝術,為民生而設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新時代、新形勢下,不斷探索綜合學科背景下藝術教育的特色與途徑,工藝美術依托傳統,應當守正創新,此次“薪技藝”展覽呈現出了新一代青年藝術家們對時代和未來的敏銳感知,用智慧和熱愛融合過去、現在和未來,展現了工藝美術未來的嶄新方向。
吉林藝術學院副院長鄒毅致辭
作為東北地區唯一的綜合性藝術學院,吉林藝術學院在東北文化振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薪火相傳,推陳出新”,以本次展覽為契機,吉林藝術學院將繼續推動藝術與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在“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的時代精神引領下,為時代文化建設貢獻吉藝力量。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執行秘書長陳敬致辭
藝術當領時代,手藝當領時尚。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提出了“當代手造·世界表現”的產業發展方向,這次薪技藝展覽中的作品與時俱進,是當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守正為心,創新為用”是薪技藝展覽的宗旨,也是新時代手工藝產業的使命。因此我們要懷揣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覺,迎接著藝術與創新的巨浪。
——展覽獲獎——
開幕式中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策展團隊、吉林藝術學院策展團隊分別做了工作介紹,并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學術委員會主席楊冬江宣讀獲獎名單。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策展團隊代表岳嵩副教授介紹展覽策展情況
吉林藝術學院策展團隊代表宋海峰介紹展覽布展情況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 、學術委員會主席楊冬江
宣讀展覽作品獲獎名單
——啟動儀式——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覃川、吉林藝術學院院長蘇威、安徽藝術學院黨委書記韓軍、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執行秘書長陳敬共同開啟啟動儀式。
本次展覽會開幕式由吉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金巍主持
合影
展覽現場
——學術研討會——
本屆學術研討會主旨演講
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學術委員會
主席楊冬江主持
第一場
學術主持:楊冬江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
楊冬江副院長在引言中指出:與傳統工藝美術鮮明的地域性、時代性特征相比,當代工藝美術既存留了傳統造物語意和文化繼承,又帶有明顯的時代活力,具有當代性、多元性、開放性和包容性。我們已經感受到工藝美術的邊界和價值的更迭。
島田文雄
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工藝科教授
國際陶藝教育交流學會(ISCAEE)會長
《創新與3D》
科技進步固然能夠推動藝術技藝的突破,而情緒的表達與感受卻是機器時代、信息時代無法完全替代的內容。通過繪畫的情緒與3D造物技術對比,理解日本對造物藝術的情感傳達。
李玉普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手工藝術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
《手工產業發展趨勢及新模式的實現路徑 ——以城市文化新空間為例》
手工產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挑戰和機遇。為了適應市場變化,手工產業需要探索新的發展模式,以城市文化新空間為載體,打造手工產業的創意集群,是一種可行的發展路徑。
金炳律 檀國大學陶藝系教授
韓國京畿道陶藝家會會長
ISCAEE韓國區主席
《韓國工藝美術設計趨勢》
韓國的工藝美術設計側重于現代生活相符的新型設計。從陶藝領域來看,扎根韓國傳統文化,設計造型化、多樣化正逐步成為工藝家們努力的新方向。
第二場:感知未來 · 邊界
第二場主題演講學術主持:
吳軼博 吉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
副院長、教授
楊美華 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副教授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玻璃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
《智能時代玻璃藝術的“薪”與“火”》
從歷史看,科技之“薪”點亮玻璃藝術之“火”;從現實看,新技術對玻璃藝術產生多重影響;從個人看,保持玻璃藝術的手作本真。
楊帆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陶瓷藝術設計系黨支部書記、副教授
《陶瓷藝術設計教學現狀與展望——以清美陶瓷系教學為例》
面對社會的高速發展、未來陶瓷行業轉型和就業形勢的新變化,陶瓷藝術設計的教學也面臨著變革和挑戰。如何承前啟后、與時代發展接軌并更好地為民生與國家服務是未來陶瓷藝術設計人才培養中不容忽視的課題。
宋海峰 吉林藝術學院
工藝美術系主任、教授
《藝術創作現實意義的精神再現》
邊界感不僅是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做出的判斷,也是作者對作品及其環境空間的另外一種解讀與預測。在對作品精神層面進行解讀的同時,其在社會物質層面的分析與定位也是極其重要的。對作品社會價值的肯定與認可也是對其精神價值肯定的一種外在實現。
張健 福州大學
廈門工藝美術學院
副院長、教授
《游走的邊界——工藝美術的未來展望》
工藝美術的時代創新是對固有觀念的突破;工藝美術的沖突與邊界,涉及學科的沖突與融合、材料應用與邊界、技藝突破與融合、主題訴求的突破等;工藝美術的未來趨向與展望。
黃燕 中國美術學院纖維藝術系
主任、副教授
《纖維逾界》
從九十年代開始,當代藝術領域便蓬勃發展出一種暗示著技術追問的態勢:跨界現象不斷涌現。而纖維,伴隨著材料科學——一個作為前所未有的新的研究領域的知識體系,在當代藝術語境下則進行著一場緊系著技術追問的藝術游戲。
時翀 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
首飾金工工作室教師
《感知未來·邊界——關于邊界的實踐與思考》
基于作者的創作、策展與研究,從“語境、媒介、創作模式”、“創作實踐”和“策展實踐”三個板塊,開展對未來當代首飾\金工領域,從物品到場域,其“邊界”的思考與設想。
第三場:感知未來 · 價值
上半場沙龍話題:
當代生活中的手工藝價值
主持人:岳嵩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工藝美術系副教授
沙龍嘉賓
劉 驍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教師
首飾設計教研室負責人
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金屬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
手工藝是一種教育方法,是培養作為完整的人最重要的方式。手工藝作為產業資源,要清晰定位時代發展過程中手工藝的價值轉化問題。手工藝作為創意手段為創作者提供了構建多重身份的可能。
胡本七 天津美術學院副教授
工藝美術系主任
AI技術對傳統漆工藝及漆藝教學帶來思考,如何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此方式與技術并在實際創作中加以合理運用,更需深度探索研究與思考。技術發展與成熟也會對漆藝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與空間。
王雷 浙江師范大學特聘教授
設計與創意學院學科學術發展中心主任
作為藝術的拓展者,要清楚當代“手工”的可能性,即拓展其概念和外延。由此,藝術才能有新的可能性,才能發揮出這個時代的價值。手工藝,也有兩層含義,包括工藝性與“藝”。由此,解決人的思想觀念,在使用此物的過程中啟發人類新思考的可能。
李湛 魯迅美術學院染織服裝設計學院副院長
傳統手工藝和當代的手工藝區別于表達內涵不同,呈現的都是一種“虛擬”。傳統手工藝傳遞的是是一種“繼承”的價值理性,是一種態度繼承、審美繼承。繼承則又是創造力的新起點。
閔俊嶸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科技會改變生活,生活會改變藝術和藝術創作,我們的藝術創作會受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影響。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的生命力體現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帶來的邊界不斷被打破和交融。
蘇西亞 海南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
“手”的溫度與痕跡-每個具體之“手”帶來的獨特性與差異性是當代工藝美術核心價值。手工藝與工業美術的邊界問題,其未來的發展可不排除延展其邊際和無限的可能性,但其核心不應脫離“手工”的差異性和獨特性。
下半場沙龍話題:國際視野下的中國當代工藝美術價值
主持人:劉潤福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副教授
沙龍嘉賓
黃曉望
中國美術學院手工藝術學院副教授
中國美術學院金屬藝術智造實驗研究所所長
當我們立于時空維度,我們會發現工藝美術,它一直伴隨著科技和人文的變化而生長著。穿越人、事、物、場四個維度,建構譜寫生活的價值,漫延在我們的日常之中。當代工藝美術正在科技和藝術的交融中重構新的視覺圖景。
李夢紅 廣西藝術學院副教授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壁畫系藝術主任
未來工藝美術必將回歸到大眾生活的文化美學。因此,工藝美術創作應該面向大眾文化審美,以注重實用與藝術審美的設計理念,以當代、全新、開放式的國際化視野促進工藝美術多樣化發展。
劉 娜 天津美術學院教授
遙想二十年后,科技日新月異,工藝美術將會為生活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在纖維藝術領域材料語言、工藝傳承、呈現形式等始終在傳承中不斷創新。當代藝術家的加入帶給纖維藝術更立體、更科技、更多元的人文氣息與觀念性的表達。
萬里雅 IAC國際陶藝學會理事
(中國區代表)
愉悅心靈,美美與共。應該是工藝美術的永恒追求。中國工藝美術因地理廣大,從業眾多,媒介多樣,及千年農耕積淀,形成中國工藝美術大,多,精,深的主要特征。
朱軼姝 東京藝術大學講師
傳統工藝在實用為主的基礎上,應更多融入創作者的思想,以工藝美術或純藝為載體,達到與人溝通的境地。在設計性與藝術性兩方面展開發展,創作者會更自由,作品形式會更豐富。因此更要堅持自己的個性和民族性。
CHOI SOOHYEON (韓國)
東京藝術大學講師
東亞工藝美術很注重情緒的蘊涵與傳達。作為一名工藝美術家,我很愿意把自己的熱情熱愛融入到作品中。同時,也感受得到中國工藝美術博大宏大的感人氣魄而深感敬重。
2023第六屆“薪技藝”青年工藝美術展及研討會的順利舉行,將積極助力青年工藝美術家之間的藝術交流,也將積極深化青年學者之間的高等藝術專業教學的教學科研交流,積極孕育孵化引領前沿、勇于擔當的時代新人,為彰顯國際視野下,中國工藝美術的深厚沉靜、博大悠遠的民族魅力而貢獻積極力量。
《禮記·月令》曰:“大者可析謂之薪”
讓我們攜手傳遞工藝之火
讓我們再鑄工藝之魂
—— ? END ? ——
(圖文提供| "薪技藝"策展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