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CN EN
首頁   /   新聞   /   新聞動態   /   正文

分享

【教師專訪】藝間書房丨陳池瑜:此路行來多漫漫,愿攜書尺致真知
2023.11.17

《藝間書房》

Brushstrokes & Bookshelves

Discovering the Inspirations and Literary Treasures of Creatives

引言:

書房是中國文人精神的集大成之所,集中體現著一位學者對文化和人生的思考態度。作為一種“空間的藝術”,書房內部的物象設置、層疊的書本類目乃至排列方式都有著深厚的學問,與書房主人的創作靈感、治學方法及個人性格息息相關,故而書房不僅是物質實體上的,也是心靈建構意義上的。而對于藝術家而言,其書房亦是創作場所,筆墨、色彩、材料、思想在此盡情揮灑,藝間書房,見天地,也鑒人生。閱讀是一個人的終身事業,對于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愉悅生活大有裨益,在讀與思中,人們可以獲得對世界更豐厚多元的理解。本系列采訪意在通過深度的面對面訪談走進清華美院學人的閱讀故事和閱讀觀、展現師者的精神旨趣、挖掘藝術文化的力量,號召讀者用閱讀涵養心靈。

本選題得到清華大學2023年校園新媒體工作室支持計劃支持。

本期和書房有關的故事,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教授 陳池瑜。

/ 學者檔案 /

陳池瑜教授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學理論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策展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輯刊執行主編。全國教育書畫協會高等書法教育分會顧問,全國藝術學學會常務理事,全國古籍整理與出版重點規劃項目和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國家社科藝術學項目評審專家,擔任《中國大百科全書.藝術學理論卷》藝術理論副主編。發表藝術理論、藝術史、藝術批評學術論文及中國現當代美術批評文章200余篇。

1

書山有路

唯道“集虛”

作為一名藝術理論學者,陳池瑜將書房兼作讀書與研究寫作之用。他的書房里堆疊陳列著成百上千本書籍,依然自有秩序,新舊書籍紙張的氣味繞著墨香散開。

陳池瑜書桌的大半空間,擺放著筆墨紙硯這些文房用具,書架前滿滿當當掛著近期撰寫的十數幅書法作品,一些為題字,一些為自勉。在年初受美術觀察邀約撰寫的學人自傳里,他寫道:我常常誦讀故里楚國詩人屈原的辭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币源思钭约翰粩嗯μ剿?,勤奮筆耕。我還常用隸書書寫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币源俗鳛槲业膶嵺`行為的座右銘。

陳池瑜對自己的書房自有一番規劃:“書房一定要實用”——這里的實用特指其分類的效率性,需要方便書房主人隨時找到所需的書籍。他所研究的藝術理論這門學科跨度甚廣,美術史類書籍、美學哲學類書籍、甚至各種文學經典,都是治學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儲備。如此一來,書房仿佛一個小型圖書館——數量與種類眾多,而且分類詳細——他會根據不同書籍的門類和大小來設計擺放方式,這樣就能夠合理利用空間,同時使得書架井井有條、書籍多而不亂。藝術理論的研究還涉及到許多畫冊——它們往往厚重,且占地頗廣,都要納入歸類擺放時的考量。每次參加畫展,他不少免會被贈予一兩本畫冊,需要及時歸檔擺放。接下來,越來越多的畫冊要怎么擺放?這也成了他“幸福的煩惱”?!皶?,還要帶有主人的特點”——“集虛齋”是陳池瑜為自己的書房取的名字。“集虛”二字語出《莊子·內篇·人間世》,意即寧靜、心無雜念,如此才能應待宇宙萬物,大道由此出——安心讀書、潛心思考、專心生活,陳池瑜向往這樣的狀態,認為這樣才能悟得真理。此外,陳池瑜是一名書法愛好者,因此會在書房中設置一個畫案,桌上也常備筆墨紙硯,除了書房墻上掛著的幾副書法作品,他還利用磁鐵巧妙地將書法作品吸附在書柜上,既起到了簾子的作用,又是極為典雅的裝飾。其中既有自己的作品,也有的是朋友或學生贈送。

其實,無需刻意營造氛圍,讀書對于陳池瑜而言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在上課時,陳池瑜時常引用中國古典詩詞或文藝理論中的名句,認為它們不僅境界高妙,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使人聞之忘俗。此外,陳池瑜坦言,“西方哲學書籍當然難讀一點,但是讀他們的觀點,然后自己慢慢地琢磨出來的過程,在我們的思維層面也是一種享受?!?然而目前,上課、科研任務及許多社會活動占用了他大半時間,此外僅剩的閱讀時間也大部分投入到了藝術理論研究領域內的書籍中去,留給其他書籍的時間并不多。但他認為曾經讀過的經典文學和哲學作品還一直扎根在他心里,為他的學術生涯源源不斷地提供養分。其中,結合自己就讀于中文系的經歷,他特別提到文學能夠起到開發想象力的作用,并指出打好文學和文藝理論基礎有助于寫作水平的提高。例如,唐代詩人司空圖《二十四詩品》道盡了詩的美學風格,“天風浪浪,海山蒼蒼”形容豪放、“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形容含蓄,也可作為對于藝術作品的風格描述評論,他撰寫此類評論文章時常有引用——“就如同畫家從他人的畫作中得到啟發,對于學術研究來說,讀書可以教會我們如何更恰當地遣詞造句,培養我們的邏輯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幫助我們寫出更順暢而深刻的論文和評論?!薄皶杏袩o限的知識和無限的樂趣”——正是這樣的幸福感使陳池瑜手不釋卷,四角書房集虛齋中,其身未動,卻已然遍看千山萬水。

 

2

以書為伴

風雨無阻

“林海雪原,北國風光,千里雪飄…我現在對東北的印象仍是來自小學初中讀過的書。”

陳池瑜愛書、愛讀書。出身于湖北農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他自小的生活條件頗為艱苦——他仍記得當時南方的夏天夜里肆虐的蚊蟲,甚至需要穿靴子來抵御其害。記憶早期,他的閱讀材料是貼在墻上的報紙,而后就是四大名著、《鐵道游擊隊》等連環畫冊。學生時代,除了課本、學冊之外,他得以在小說、詩歌等中外經典文學作品的海洋中盡情遨游——“茅盾、魯迅等我們看,莎士比亞、托爾斯泰等我們也看,高中我還自己寫過詩,到畢業典禮上去朗誦”。同樣愛好閱讀的同學為他提供了“補給”——高中同學的一本《辯證唯物主義》是他的哲學啟蒙。此后,馬列著作,以及康德、黑格爾等學者所著的哲學書籍成了他在知青時期主要的閱讀材料,“每讀一遍,我會用一種新的顏色去做筆記,現在那本積累了四、五種顏色的《經濟學哲學手稿》還被我保存在家中”。哲學帶來的思辨性與深度思考的能力,亦助益他的藝術理論研究道路向縱深拓展。有時“天公作美”降下一場雨,在無法出工的時間里,陳池瑜會選擇去到附近鎮上的一個小書店。書店老板理解他窘迫的經濟情況,“允許我只看不買,還搬來一個小小竹椅讓坐在旁邊”?;叵胱约旱娜松洑v時,陳池瑜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高中和下鄉的時空。談起閱讀,種種場景歷歷在目,他仍然是那個跟著詩詞暢想哈爾濱的孩子,反復鉆研哲學書籍的學生,小竹椅上孜孜不倦、一坐就是一天的青年。而回憶完畢,陳池瑜又再次作出感嘆,認為“讀書實在是很幸福的一件事”——舉重若輕,品嘗過人生百味后,這句簡單的話語中好似積攢了千鈞力量,又輕輕飄落在風中。他提及更多的是讀書所帶來的精神世界的豐盈:“讀書是我生命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增加知識、提高修養,也豐富了我對世界的感知以及對人生的理解。”就這樣,前期大量的閱讀,在漫長的季節里滋養著陳池瑜,然后終于在碩博士階段與參加工作后的階段迎來厚積薄發——從他書房里,一本本專著孕育而出。彼時的陳池瑜在湖北美術學院任教,已經錨定了藝術理論的研究方向,此間合著專著幾十萬字、發表刊物數篇,其中1991年寫就的《現代藝術學導論》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本標注為藝術理論的書籍,至今仍是高校課堂的教材。此后三十余年,書房的地點從家鄉湖北來到北京,不變的是陳池瑜筆耕不輟的身影——近期由他主編的一套中國藝術學研究書系由多達30本書組成,已被列為十三五國家出版規劃中的項目。

書房匯集著古往今來近乎無窮的知識,經由書房主人的含英咀華與千錘百煉,又以整合一新的面貌輸送到世間千萬個渴望知識的靈魂那里,進行著新一輪的滋養與孕育。

3

行者無疆

讀必有“方”

每到講完自己的故事之時,陳池瑜總會滿懷誠摯地對年輕人提出相應的閱讀建議。這是他作為師者的企盼、作為學者的愿景,更是作為讀者發自內心的分享與傳遞。其中,“享受讀書”、 “學會讀書”與“深入思考”是他提出的幾個關鍵詞。

陳池瑜自己就是“享受讀書”的典范。對于各種理論,他總有著無窮的求知欲,只有閱讀能夠滿足。為了探究哲學理論背后的建立路徑,他會購入有關自然奧秘雜志,進行追根溯源,因為大哲學家們的理論往往建立在對世界萬物的體察之上;大學時代,他還領導組建了理論學習小組并為其創辦了雜志——彼時實行的還是每周周日單休的制度,“周一到周六上課,周日我們理論學習的活動也要雷打不動進行兩個小時”。陳池瑜懷念那些美好的閱讀時光,他認為,“現在讀書這項活動對于同學們來說不再是難事,大家能夠安心坐在圖書館、書房、寢室里讀書,更是要珍惜”。他還推薦同學們到校園里有自然美景的地方讀書,比如到荷塘、草地上,使身心放松沉醉在大自然的燦爛陽光與新鮮空氣中,以最好的狀態投入閱讀,達到身心同時享受的境界。在此基礎上,“學會讀書”也尤為重要,閱讀方式、具體書目和讀書方法都需要加以斟酌。身處信息化的時代,陳池瑜仍然建議同學們多讀紙質書——在他看來,紙質書有保護視力等好處,與在電子設備上閱讀相比,方便圈點記錄,通篇閱讀時也不會被其他內容所吸引,更精細、更專注、有助于深度思考。在具體書目的選擇上,陳池瑜則強調閱讀經典的重要性——“讀書時間是有限的,我們要將更多的時間用來讀經典”。在他看來,經典蘊藏著人類最高智慧的閃光,閱讀經典似穿越時空與先賢直接對話,這種思維的溝通才能真正啟迪心靈——結合他自己研究美術學的經歷來看,各門類經典書目的閱讀對學術研究來說也是大有裨益。在中國美術理論領域,他作了經典書目推介:王遜的《中國美術史稿》,新中國成立后的首本現代美術史學專著;再往前推,《諸家中國美術史著選匯》將民國時期的美術史著作合編進行了出版,黃賓虹《古畫微》、滕固的《中國美術小史》亦值得閱讀;陳師曾先生的《中國繪畫史》、英國學者波西爾的《中國美術》兩冊、日本學者大村西崖的《中國美術史》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綜合性著作。此外,滕固的《唐宋繪畫史》、朱杰勤的《秦漢美術史》、胡蠻的《中國美術的演變》、史巖的《東洋美術史》等著作則在斷代、演變或整體文明的視角下,采用唯物史觀、風格分析等研究方法寫就,陳池瑜也對此進行了推薦。下一步是根據具體書目選擇讀書方法:“精讀”、“快讀”、“泛讀”是陳池瑜總結出的三種方法,主要用來針對以學術研究為目的的閱讀——對于歷代流傳的經典著作,讀時自然是不厭其精,甚至要反復閱讀以掌握其知識與背后作者的思路;至于一些現當代人的著作,語言思維易于理解,同時我們只需要掌握其基本觀點,較經典相比可以讀得更快;“泛讀”主要針對當今的學界趨勢,例如學術期刊上對新問題的討論,簡單翻看之后便能獲取到相關信息,而不必通篇看完,到了研究的時候再將它們找出細讀,可以省時省力。陳池瑜還習慣在讀書時動筆,以調動自己主動思考的能力。在知青期間艱苦忙碌的環境下,他也沒有放棄這個習慣,邊勞動邊閱讀制作了15本筆記及額外若干本日記。他認為,做筆記并不是簡單的抄寫,需要先思考哪些內容是書中的重點,然后再把它們記下來——“這個記錄的過程代表了思維的判斷和選擇,本身就是一種研究,現在人們喜歡在電腦上做筆記,一定也要記住遵循這樣一個原則”。如此一來,由做筆記過渡到后期思考、研究并有所產出的階段,也就更輕松自然了。所謂“學而不思則罔”,陳池瑜希望同學們把喜歡讀書和善于思考結合起來——“我們不是為讀書而讀書,是要增加知識,另外我們要思考問題,提出新的問題,這樣才能有解決問題的新方法?!睆倪@樣的角度來理解,閱讀變成了創新過程中兼收并蓄與博采眾長的過程,是創新的真正源泉。幾十年的研究生涯中,陳池瑜一直這么要求自己,在承擔教職時也這樣去教育自己的學生——指導過的博士學生們在哪些研究的基礎上,在藝術理論研究領域有了哪些新的建樹,最終有了何種研究項目和出版著作,他能如數家珍般道來。畢竟,學術之道的習得才是真正的“出師”,那樣的時刻總會使他由衷地露出欣慰的笑容。

陳池瑜老師與清美記者團學生記者合影

策劃 | 朱瀅

撰稿 | 李一諾 王于歌

采訪 | 朱瀅 苗義澤 王于歌

拍攝 | 宋思諾 李奕博 陳嘉彥

剪輯 | 宋思諾

? 2024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園1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100084

? 2024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联系我们: 丰顺县| 九寨沟县| 淳安县| 芦溪县| 库车县| 定远县| 环江| 棋牌| 牡丹江市| 天峻县| 台中市| 潍坊市| 涟水县| 清水县| 手游| 鄂尔多斯市| 绵竹市| 南华县| 二连浩特市| 牙克石市| 大竹县| 商水县| 都兰县| 尤溪县| 浦东新区| 原平市| 临武县| 武汉市| 仁怀市| 阿巴嘎旗| 新绛县| 罗源县| 宜宾县| 准格尔旗| 秦安县| 宝清县| 井研县| 象山县| 盖州市| 东明县| 尉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