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7日,清華大學文科沙龍第29期“多學科視野下的鄉村振興”在清華大學教師發展中心舉辦。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亞華、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王天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李朝陽應邀參與討論,沙龍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法學院兼聘副教授陳天昊主持。本次活動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共有近41.5萬名觀眾同步參與。
沙龍現場(右一為李朝陽)
藝術與鄉村的相遇,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中葉的寫生風潮。彼時,藝術以鄉村為母體,從鄉野中汲取滋養與靈感;而今,鄉村振興的時代重任對藝術與鄉村的結合提出了新的期許——藝術賦能鄉村振興,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李朝陽從塑形與賦能兩個維度切入,為理解并踐行“藝術鄉建”、喚醒并激活鄉村文化潛力提供寶貴思考。
空間塑造 釋放“物”的內在魅力
李朝陽指出,藝術介入鄉村建設,并不等同于“涂涂抹抹”。誠然,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村容村貌是藝術鄉建的首要任務,但如何使鄉村特有的韻味和厚重的文化與符合時代需求的鄉村“生活—生產—生態”關系實現有機融合,才是藝術鄉建肩負的真正使命。
對此,李朝陽表示,可以分別著眼鄉村的有形要素與無形要素進行藝術設計。一方面,藝術鄉建應著力構建高品質的鄉村人居環境,以鄉村原有村落景觀為基礎,優化鄉村空間功能、完善鄉村公共服務設施、修復田園生態景觀,通過科學合理的建設規劃使鄉村向“具備基本現代生活條件”目標靠攏。
另一方面,藝術工作者也要充分利用鄉村豐富的文化資源,將當地的人文精神、民俗風情、鄉愁記憶、非遺技藝等無形要素融入空間改造,從而使得鄉村的民居建筑、自然生態、文化秩序形成完整統一的有機體,迸發出不同于城市的“場所精神”。
李朝陽在沙龍現場
鄉村美育 激發“人”的創造潛能
李朝陽特別強調,藝術家或設計師要避免將鄉村變成個人展示作品的秀場,藝術鄉建不單要推動物質形態的發展,更要推進鄉村文化建設,創造性地發掘鄉土資源的經濟社會價值。因此,賦能“人”才是解決鄉村內生性問題的根本。
李朝陽認為,藝術鄉建的“美育”功能恰是激活鄉民主體意識的有效途徑。以鄉村民居建設為例,由于缺乏成熟的審美素養,村民在自主進行房屋建設時,往往會陷入單一化審美,誤將中式仿古或歐式洋樓視作建筑現代化的標準答案。依托鄉村美育提升村民和決策者的審美能力,不僅有助于推進美麗鄉村的建設與守護,更能使“美”發揮增強村民家鄉認同感的作用,形成鄉村發展的可持續力量。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鄉村美學的缺位也導致村莊規劃呈現出同質化傾向。李朝陽提道,“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是我國鄉村的基本特征,然而,典型案例的出現卻使很多鄉村建設者慌了陣腳,急于照搬“成功經驗”,以致于忽視了鄉村獨有的地域特色。開展鄉村美育,提升村民精神風貌,正是重啟鄉村文化活力的必經之路。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基于多年參與藝術鄉建的研究和體驗,李朝陽表示,藝術鄉建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既需要我們找到藝術與鄉村共生共存的路徑,滿足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也要求我們精準識別各地的差異和特點,因地制宜、分類施策。
因此,藝術鄉建離不開各界同仁的交流合作,唯有決策層與執行層、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之間保持必要的互動聯系,才能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時代,盡早實現“田園美、村莊美、生活美”的鄉村建設目標,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注入新動能。
李朝陽在沙龍現場
(圖、文來源:清華文科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