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夜,一年中最美的夜色;月夜思鄉,時空中亙古的主題。癸卯中秋,讓我們在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王宏劍的作品中,品味一份獨特的思鄉情愫,有關皓月千里之詩意,有關人間煙火之行旅,有關深山大澤之自然。
皓月千里,思文脈之鄉
中秋月色,玉露泠泠如詩。詩文化給王宏劍帶來了深刻的啟發,他認為一幅佳作應與詩歌一樣,具備物境、情境、意境此三種境界,體現形、形而下、形而上此三個層面,實現自我、社會、歷史此三方價值。《塞上秋月之二》向晚的霞光中點染了一輪朦朧素月,同樣,在《雪鄉月夜之一》寒峭疏朗的月色中點綴著飄渺炊煙、農家燈火,物象并置的手法營造了詩意充盈的想象空間。在《漁舟唱晚之一》中,作者取王勃詩詞“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意象,以敏銳的判斷力,使畫面的空間不斷地延伸,進而貫穿時空?!耙惠嗭w鏡誰磨?照徹乾坤,印透山河?!敝星锕潪槲覀兲峁┝艘粋€尋找文化根源的契機,我們心中的文脈,是藝術思想,是人文精神。
王宏劍的作品是充滿詩性的,他提倡將中國文化的審美精神和法則與西方傳統油畫的寫實技巧合二為一,在創作中表現我們看到的世界,讓觀者沉浸其中,引導其去感悟、思考、創造。
《塞上秋月之二》 2008 41cmx61cm
《雪鄉月夜之一》 2009 61cmx51cm
《漁舟唱晚之一》 1991 85cmx125cm
人間煙火,思情感之鄉
春花秋月,人間世事如夢。在王宏劍的《思鄉曲》中,清冽的光掠過酣睡的面龐,將觀者引向了他的夢境,那些遠離故土,漂泊異鄉求學、工作的人,每當中秋節到來,總會憶起家鄉——潺潺的小河,碧綠的稻田,古樸的廟宇,親切的面孔。思念如月光一樣照亮、溫暖著我們,讓我們想起童年時和父母一起賞月、吃月餅、猜燈謎;青春時和同窗一起散步、聊天、許愿;別離時和摯友擁抱、祝福、告別。《初雪鄉關》定格了行色匆匆,《天下黃河》刻記著投袂而起,在本是團圓的暮色中,卻不乏遠隔千里,遠望思鄉的人,或是勞作的工人,或是漂泊的游子,或是邊防的戰士,他們用各種方式與親友溝通,接收來自故鄉的問候與祝福,傳遞心聲、抒發情感、寄托希望。
在王宏劍的作品中,流露出對生命深沉的關懷。人,是他的觀照世界的一個窗口,他描繪了世間最普通的人、最真實的群體。溫潤的筆觸構建起粗曠畫意,素雅的色調抒寫著醇厚民風,他在細微的神態中覓尋人性,在瞬間的涌動中刻畫永恒,人與景渾然一體,景與情相互交織。
《思鄉曲》 2010 110cmx150cm
《初雪鄉關》 2019 360cmx220cm
《天下黃河》 2005 127cmx254cm
深山大澤,思風土之鄉
月到中秋,綠水青山如畫。王宏劍畫筆下的原野、邊塞、江河散發著濃厚的風土氣息,《暮色草原》上平鋪直敘的原野與疏朗的天空娓娓道來,微風拂過山野,舒緩、和暢;《關山秋陽》里被風沙侵蝕的古跡與肆意生長的草莽交疊建構,白云飄逸如翼,曠遠、悠長;《野渡無人》中彌漫的暮色與堅實的土地撲面而來,月光照徹天地。越是身處異鄉,越是懷念故土,我們心中的風土,或是綠色的原野、黃色的土樓,或是翻涌的浪潮、蜿蜒的小路。于山林靜聽風聲,任泉水蕩滌心靈,一方水土一方鄉思,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們在不覺間回味與感受著來自鄉土的氣息。
自然、風土是王宏劍的創作源泉,他的作品體現著濃厚的風土情結。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寫道:“大地為民眾設置了他們的歷史空間。大地朗照著‘家園’?!奔覉@意識與風土情結不謀而合,王宏劍的作品在關切自然生態的基礎上,含蘊著更為本真的走向詩意棲居的通道。
《暮色草原》 2019 30cmx40cm
《關山秋陽》 2019 50cmx60cm
《野渡無人》 1996 80cmx100cm
值此佳節,讓我們
共賞皓月千里,思文脈之鄉;
體悟人間煙火,思情感之鄉;
感受深山大澤,思風土之鄉。
正如作者所言:
“像追求真理一樣追求創作,窮其一生”。
圖: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 王宏劍
文:雕塑系2021級博士生 柴鑫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