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
張夫也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曾任中國藝術類核心期刊《裝飾》雜志主編
美育領域,張夫也教授在中國開創并建立了外國工藝美術史教學研究的體系,開設了我國第一堂《外國工藝美術史》課程,全國相關藝術院校,包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都將此課定為所有專業的必修課,他撰寫的《外國工藝美術史》填補了我國這一學科研究與教學的一個空白,成為該領域中旗幟性的著作,直至今日仍被指定為必修教材。
藝術領域,張夫也先生以獨特的筆觸和審美觀念,將傳統與現代、空間與時間相融合,將天地靈氣融入畫作,呈現出令人陶醉的視覺盛宴。
2023年9月2日下午,“天地入心——張夫也繪畫藝術展”在前門北京坊W5B2舉辦。張夫也教授及策展人陳岸瑛教授、校友王相女在內的100多位藝術家蒞臨出席。
本次展覽展出了56幅張夫也教授的抽象風格作品,為張夫也教授退休后首次較為全面的個人展覽,主辦方薄荷公社精選了數十幅偏抽象風格的油畫、水墨畫作品進行展出,展覽前言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劉巨德教授撰寫。 張夫也教授以獨特的筆觸和審美觀念,將傳統與現代,空間與時間相融合,呈現出令人陶醉的視覺盛宴。
展覽分為五個展廳,由創作縮影廳、花語廳、筆墨變法廳、黑白水墨廳與展覽回顧廳組成,充分展示了張夫也東西合璧,兼具現代審美的創作理念。
「創作縮影廳」
創作縮影廳涵蓋了張夫也教授早年寫實油畫作品《海湖印象》、最早的抽象水墨畫作品之一的《初冬》以及20世紀初筆墨變法時期的重要代表作品《紅籬》《黃蘺》,集中地反映了張夫也在油彩和水墨表現方面思考和探索的軌跡。
「花語廳」
“一切花語,皆是情語”
花語廳展示的是張夫也的意象花卉系列油彩作品,該系列畫作是他近幾年為更深入研究和體驗色彩表現規律的重要嘗試。
張夫也畫花源于君子之愛。他喜歡花的芬芳品格,卻不以花之主題作傷憐之意,他筆下的花清新、靈動而絢麗,這也是藝術家心境與情懷的折射。
此外,這些花卉小品還受龐薰琹、吳冠中等藝術家融合中西方藝術思想的影響,認為藝術創作應打破門類、畫種的藩籬,讓西方現代藝術與中國民族藝術相融共生。
「筆墨變法廳」
在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期間,吳冠中先生對張夫也的藝術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張夫也跟隨吳冠中先生不斷學習、吸納抽象的繪畫語言,畫面大膽嘗試歸納刪減,從大自然的結構、黑白關系中試圖提煉新的語言,將自然的三維空間結構、物質關系轉變為平面的審美形式,這也為日后的創作探索埋下了伏筆。
約在國外訪學期間(20世紀90年代前后)張夫也的繪畫進入新的時期,這個時期,他不斷探索,創新,在理論研究的同時,堅持創作。張夫也一方面跳脫出物體的固有形象,不再受限于形象的束縛,另一方面他在繪畫材質上做多方面的嘗試,在宣紙上不僅僅施于水墨,還大膽的嘗試丙烯、水彩、水粉等顏色,甚至還在宣紙背面描繪形象,張夫也將每幅創作都視為珍寶,并稱他們為“變法”。
2011年的《春林物語》等一系列為描述荷的作品,意蘊雋永、致淡致遠,畫面富有詩意,都能看出筆墨變法的成果,物體大多脫離具象的狀態,通過平面與畫面形式進行主題的表達。荷素有高潔之寓意,筆、墨、紙、水、色彩等元素的組合敏感地傳達出畫家本人的堅韌、自由與超脫的情情感內心,展現了他的那份自如與由心,以及吐露心靈的那份寬大為懷與儒雅高潔的自我標識。
「黑白水墨廳」
黑白水墨廳展出了他最早的抽象水墨畫以及代表性的黑白水墨寫意作品?!洞尽贰ⅰ睹取?、《詩》、《曲》、《皓》等是張夫也2018年的作品,為了排除過多干擾,除了印章和毛筆名字外,作品只有水和墨參與,運用墨的五色來鋪陳畫面。古人曾說“意足不求顏色似”,即色彩和水墨在某種意義上一樣都要服從精神意念的表達。
「展覽回顧廳」
黑白水墨廳展出了他最早的抽象水墨畫以及代表性的黑白水墨寫意作品?!洞尽?、《萌》、《詩》、《曲》、《皓》等是張夫也2018年的作品,為了排除過多干擾,除了印章和毛筆名字外,作品只有水和墨參與,運用墨的五色來鋪陳畫面。古人曾說“意足不求顏色似”,即色彩和水墨在某種意義上一樣都要服從精神意念的表達。
本次展覽由清華大學藝術史論系本科生黃露漫、曹源昕擔任講解員,為各嘉賓進行深入講解,引導深入觀展。張夫也教授也在現場講解并接受了相關采訪。
展覽主題:天地入心
藝術家:張夫也
策展人:陳岸瑛、王相女
展期:2023年8月28日-9月20日
地點:北京市西城區北京坊W5號樓B2薄荷公社展廳
開放時間: 周一至周日,早上10:00—下午10:00
(圖、文:藝術史論系教授 張夫也、校友王相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