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CN EN
首頁   /   新聞   /   新聞動態   /   正文

分享

“澄懷觀道”——馮建國攝影藝術收藏展開幕
2023.09.04

海報

2023年9月1日下午,“澄懷觀道-馮建國攝影藝術收藏展”在北京金杜藝術中心隆重開幕。

本展覽作為金杜藝術中心首個大畫幅攝影作品展、鉑鈀印相攝影作品展,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教授、美院當代藝術研究所所長張敢教授策展。展覽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藝術設計系教授馮建國二十多年的攝影歷程為核心,展示藝術家兩個系列的作品:《黃山意象》與《佛緣定力》。

《黃山意象》系列作品源于馮建國幾十次登臨黃山之巔,深切體會到黃山如同大自然的一部天書——它不僅有秀美的景觀,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它的自然景象在四季中常常變化莫測,千姿百態,它既有山的崇高、寧靜,又有水的變幻、靈動,是中國山水景觀的一種非常典型而又豐富多元的體現。馮建國教授認為,在中華傳統觀念中,走向自然、親近山水,是返璞歸真,追求天人合一的一種智慧修行。古人用“山水”的概念來概括大自然,既具象又抽象,山水既對應于大自然,但又不止于大自然;孔子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也是一種既具象又抽象的比擬,因為仁智并不對立,在大自然造化中,山水往往是和諧的一對共同體。他希冀透過影像的轉化,呈現出心中久久尋覓的一種山水黃山。

策展人張敢教授評述,當年由于黃山畫派的幾位藝術家風格各異,世人有“石濤得黃山之靈,梅清得黃山之影,漸江得黃山之質”的概括。如果細品馮建國的作品,我們可以說他捕捉到了由云海、霧、松與奇峰構成的“黃山之魂”。

《佛緣定力》系列作品源于馮建國多年對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石窟和寺廟的考察、拍攝的思考。佛,意為“覺者”。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寺和石窟又都融建筑、雕塑和繪畫于一體。這組作品借助于中國古代北魏時期(公元460-524年)開鑿的云岡曇曜五窟石刻、南宋時期(公元1127-1279年)開鑿的大足石刻雕像為素材,探索中國古代佛教藝術的一種形制和修持、冥想的定力。

展覽不僅包括傳統大畫幅膠片攝影作品、古典工藝鉑鈀印相作品,還有巨幅數碼彩色作品,全方位地展示了馮建國教授攝影生涯的不斷探索和勇于創新的精髓。本次展覽作品全部采用博物館Rising Museum Mounting Board的無酸卡紙、中國首家博物館低反射防紫外線羊大畫框玻璃裝裱,高品質的攝影作品展呈效果給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的盛宴。

馮建國教授跨越30年的攝影生涯,堅持深入探討了人類與自然、歷史與文化之間的緊密聯系。他通過鏡頭捕捉了祖國的壯美山河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為這個時代刻畫下深刻的視覺記憶。他運用精湛的大畫幅攝影技術,探索鉑鈀印相古典工藝作品的創新表達,數碼攝影的巨幅呈現,他的攝影作品常常注重一種精益求精的高品質、莊嚴感和古典美。

馮建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攝影家協會藝術攝影委員會委員。2006年獲中國攝影家協會頒發的建國以來為中國的攝影事業做出“突出貢獻攝影工作者”稱號。2012年,榮獲由中國文聯和中國攝影家協會聯合主辦的第九屆中國攝影金像獎。

在美國、日本、韓國、奧地利、臺北、香港、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美術館、畫廊舉辦了三十多場個人展覽。作品被上海美術館、首都博物館、西班牙瓦倫西亞現代藝術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廣東美術館、東京日本大學藝術學院等國內外多家公共機構收藏。

出版個人專著7部,翻譯著作1部: 專著有《跟亞當斯學攝影》、《黑白攝影》、《大畫幅攝影》、作品集:《西部旅路》、《最后的胡同》、《高原的力量:藏族肖像》、中國當代攝影圖錄·《FENG JIANGUO馮建國》、翻譯著作:《安塞爾·亞當斯傳世佳作400》。

馮建國教授

展覽前言

展覽現場

金杜律師事務所全球主席:王俊峰(左)、藝術家:馮建國(右)

左起:馮建國教授、金杜律師事務所國際合伙人肖勇、張敢教授致辭

馮建國致辭

馮建國教授、張敢教授與清華美院信息系攝影專業學生等合影

馮建國教授為觀眾導覽


造化與心源:馮建國和他的攝影藝術


看馮建國拍攝的黃山,讓我很自然地想到了唐代畫家張璪說過的一句話:“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造化即自然,心源是藝術家的本心和本性,當造化與心源交融溝通,成就了中國山水畫的靈魂——意境。馮建國拍攝的黃山之所以動人,也全在“意境”二字。

我們知道,畫家創作時可以不完全依賴對象的實際樣貌,融入更多主觀的理解和想象,但攝影師的作品卻必須面對自然,任其發揮的空間是有限的。也正因為如此,酷愛攝影的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曾感嘆:“照相機終究不及畫筆和顏料——它無法展現天堂或地獄。”但是,這種限制卻更加凸顯了攝影師選擇的重要性,就像畫家畢生糾結于“怎么畫”和“畫什么”一樣,“拍什么”——即題材的選擇也是對攝影師涵養的考驗。在當代攝影中,有人選擇揭示社會問題,有人選擇表現特殊族群,有人選擇表現城市生活,有人則選擇表現動物世界,這一切完全是藝術家心性的表現。出于對少數民族文化的興趣,馮建國曾拍攝過表現藏族的大畫幅人像作品,他對質樸的人性的表達確立了他在中國攝影界的地位。

在拍攝人像的同時,馮建國又將自己的拍攝對象轉向了黃山。眾所周知,黃山以其秀美著稱。徐霞客曾說:“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清初以石濤、弘仁和梅清為代表的黃山畫派,更是專以黃山為題。近代畫家黃賓虹、劉海粟、張大千、李可染、賴少其等人也創作了大量表現黃山的作品。面對前人的佳作,如何用攝影表現黃山對馮建國而言是個極大的挑戰。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氣狀況、不同的角度,甚至一天中的不同時刻,黃山都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只有深入其中去觀察和感受,才有可能領略和把握黃山的神韻。十多年來,馮建國每年都會登臨黃山,用鏡頭去記錄黃山的千姿百態。馮建國的作品,如《北海云涌》《西海云雨》《十八羅漢朝南海》《秋山遠眺》《雨中的蓮花峰》《清涼臺春霧》等,具有濃郁的中國山水畫意境,它們既體現了他對中國傳統自然觀的繼承,也是他對自己多年藝術經歷的一次總結,讓他在一眾拍攝黃山的攝影師中脫穎而出。

如果拿馮建國的作品與西方當代攝影家的作品進行比較,文化的差異是非常明顯的。西方攝影師深受現代主義繪畫的影響,如坎迪達·赫費爾表現的圖書館、博物館或學校內部的空闊空間,對稱的構圖與充滿節奏感的線條為觀眾呈現了古典建筑的抽象之美。而托馬斯·施特魯斯拍攝的現代工業廠房、工業結構、建筑與街道,充滿了形式構成的節奏和韻律。馮建國的攝影除了展現出他所擁有的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也顯示出他對西方現代攝影的形式語言的借鑒。比如,他的《松林圖》《霧松風語》《始信峰云霞》《玉屏峰佛光》等作品,構圖精巧、均衡且富于變化,畫面中的線條與黑白灰的節奏把握得爐火純青。

當年,由于黃山畫派的幾位藝術家風格各異,世人有“石濤得黃山之靈,梅清得黃山之影,漸江得黃山之質”的概括。如果細品馮建國的作品,我們可以說他捕捉到了由云海、霧、松與奇峰構成的“黃山之魂”。衷心希望馮建國今后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

策展人:

張敢教授


澄懷觀道

—— 馮建國攝影藝術收藏展

開幕時間 |

2023.09.01 - 2023.10.17

地點 | 金杜藝術中心(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中路1號環球金融中心東塔2層201)

觀展時間 | 周二-周六 每天:10:00-19:00

歡迎掃碼領票,親臨現場觀展。

圖、文:信息藝術設計系 馮建國教授

部分來源:金杜藝術中心公眾號

 


? 2024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園1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100084

? 2024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联系我们: 长子县| 弥渡县| 济源市| 寻乌县| 湾仔区| 遂川县| 北安市| 且末县| 黔南| 德令哈市| 日喀则市| 黔西县| 博兴县| 繁峙县| 乌恰县| 梁山县| 吉安县| 安龙县| 时尚| 长岭县| 石渠县| 苏州市| 新巴尔虎左旗| 东平县| 阿拉尔市| 武功县| 公安县| 新和县| 陇西县| 北辰区| 淮滨县| 乌鲁木齐县| 灵璧县| 华池县| 穆棱市| 枣强县| 伽师县| 长宁县| 娱乐| 融水| 赫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