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美院有這樣一門課,它的教室“不一般”的寬敞,跨越甘肅、青海、陜西三個省份,開在石窟、寺廟、戈壁……
它的內容“不一般”的厚重,相隔千年的作品在同一片大地上相遇,傳承與創新在此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清華美院這門課,在蒼茫雄奇的西北大地上,根植二十余載,只為桃李更蔥蘢。
讓我們一同走進《專業考察》,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師生一起,“行走”在課上。
什么樣的考察路線一走就是二十九年?
西北風光,千里草場,萬里蒼茫。七月,載著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繪畫系50余位師生的大巴行駛在蜿蜒起伏的公路上,赤色的戈壁在窗外不斷后退。以絲綢之路上的石窟、寺廟為主線,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雕塑系教授董書兵,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副教授韓博一同帶領考察團隊,跨越甘肅、青海、陜西三個省份,行走于西北大地,完成了為期17天的實踐課程。這條線路,董書兵已經帶領學生行走了二十余年。
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東西方商貿往來的重要通道,也被稱為“佛教之路”,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沿途留下的大量西北石窟寺遺跡,訴說著當年宗教傳播的繁榮景象,成為了當今雕塑藝術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專業考察》這門課程,最初于1995年開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99年成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后,這門課成為了雕塑系重要的專業課程。近年來,課程在清華大學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將落實現代教育理念與弘揚傳統文化相結合,進一步煥發了勃勃生機。
今年是課程開設的第29周年,董書兵帶領考察團從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出發,一路向東南,途經嘉峪關、張掖、西寧、臨夏、蘭州、天水,最終抵達西安。實踐課程主要有人文考察與自然考察兩個主題。
人文考察路線
圍繞人文考察的主題,董書兵帶領團隊參觀了沿途的石窟、寺廟、博物館,體會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并在麥積山下的漢唐陶藝實習基地展開了五天的學習?!霸谌宋目疾熘形殷w會最大的就是雕塑照片與實物之間的區別,當在莫高窟、麥積山等石窟中切身去觀看那一尊尊佛像、壁畫,其帶來的視覺沖擊力是圖片所無法體現的。”雕塑系本科生張愷洋感慨道。
自然考察路線
圍繞自然考察的主題,考察團沿著戈壁灘一路前行,翻越祁連山,領略了西北草原與湖泊的魅力?!拔矣X得這次西北考察感受最大的是見到了很多在北京、在家鄉見不到的一些人,一些景,讓我有了一種想要放下壓力,回歸到自然里面的感覺?!崩L畫系本科生田暢然說。
同學們在敦煌博物館速寫
實地參觀考察,強化責任意識,厚植愛國情懷。除了讓學生深入了解和認識中國古代的傳統雕塑外,董書兵認為,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凸顯專業課程的價值引領作用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董書兵希望,“通過時間、空間和自身的體驗感受,讓同學們更加深切地理解和認知我們所要傳承的中華文化,承擔起延續與創造新時代中國藝術的責任?!?/p>
什么樣的教學模式,讓人大呼“受益匪淺”?
理論打基礎,實踐出感悟。這次西北之行,不只是簡單的游覽參觀。理論學習、現場講授、作品分析、專題講座、隨機提問、基地臨摹……課程以多樣的教學模式全方位包裹實踐過程,為教學效果打了包票。
董書兵講授“中國石窟雕塑造型研究”專題講座
“實踐前我們上了一個星期的中國雕塑史,從原始社會開始到每一個封建王朝,把各時代的雕塑藝術的典型代表、風格特色等都過了一遍,梳理了我國雕塑藝術的發展歷程,讓我們對其有了更整體的認知和了解。”雕塑系本科生吳雨潘介紹到。為加強實踐成效,提高學習效率,考察出發前,董書兵首先帶領學生系統學習了理論內容。
董書兵分批次為學生進行講解
實踐過程中,董書兵以生動的講解讓學生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不同視野全面深刻地了解認識中國古代雕塑的歷史發展、基本內容和基本特征。由于部分石窟狹小,無法一次容納全部學生,因此,分批次參觀成為了考察過程最為常見的情景。
董書兵在麥積山石窟為學生進行講解
降雨量少、日照長,干燥而熱烈的氣候是西北石窟長壽的秘密,也是教學過程中要克服的困難。董書兵婉拒了將學生集中起來統一授課后自行參觀的建議,堅持視聽結合,讓學生們眼見實物,耳聽講解、手繪筆記,在高溫下,不厭其煩地將同樣的內容重復了一遍又一遍。
學生寫生臨摹
董書兵希望,學生們能夠通過速寫掌握造型的規律和特征;通過對比雕塑衣紋線條、眉眼的變化,區分不同時代雕塑造型的演變;通過臨摹掌握古今雕塑技法的變遷;通過講座全方位了解地域文化對雕塑藝術的影響。在時空對比中,感悟歲月的變化,體會區域文化的異同。
“你們真的很幸運,遇到了董老師這樣好的老師?!庇芰挚咄械目疾靻挝回撠熑藢W生們說到?!斑@都是教師應該做的?!倍蠋熓忠粨],擦了擦額頭的汗水,繼續為下一撥學生重復起細致地講解。
立德樹人,以身作則。備課中用心,授課中上心,選擇了以教師為業就等于選擇了責任,董書兵正是以這種極強的責任意識,不斷反思并改進教學內容,在一次次的戶外課堂中,為學生們上了一節節鮮活生動的“行走的思政課”。
領略自然風光
課程的內容是豐富的,整個行程卻并不顯得沉重?!皠谝萁Y合”是董書兵安排課程的重要考慮因素。鳴沙山的駱駝、瓜州的西瓜、麥積山夜空中清晰可見的璀璨銀河……課程之余,同學們在游覽當地景點,品味特色美食中感受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
董書兵表示,同學們平常在校彼此接觸的時間有限,開展課程的目的之一也是希望將思政教育融入具體實踐活動,在長時間的相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與集體意識,在提升專業素養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專業考察》是雕塑系的專業課,韓博老師為什么要帶領繪畫系油畫班的同學參與進來呢?“藝術分成兩條線,一條是東方的,傾向于形而上;一條是西方,傾向于形而下。東方的這條線更重神韻之美,西方的這條線更側重于技術之美。”韓博表示,在東西方藝術逐漸形成一個大融合的情況下,這門實踐課程在傳統的基礎上以一種貫穿性讓學生了解中國沖突時期形成的各種各樣的文化形象,有助于學生體會藝術之美,從而以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有力地促進東方藝術與世界接軌。
什么樣的實踐成果,使得茫茫戈壁綻放新韻?
途經瓜州時,《無界》《大地之子》《風語者》等由董書兵創作的雕塑藝術作品依次映入眼簾。將作品融入原始大地,與當地的“根”相結合,為環境注入新的生機。董書兵以公共藝術為媒介,用簡潔的意向表達宏大的主題,與觀者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交談。
《無界》前師生合影留念
下車后,學生們親眼看到了老師的作品,紛紛感嘆“實物看上去比圖片更令人震撼”。董書兵將藝術創作與人才培養相結合,與學生們分享了自己的創作理念和幕后故事。在《無界》作品前,同學們與老師一起合影留下了回憶。
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110周年校慶前夕考察清華大學時,首站來到美術學院,指出“要發揮美術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術元素、藝術元素應用到城鄉規劃建設中,增強城鄉審美韻味、文化品位,把美術成果更好服務于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需求。要增強文化自信,以美為媒,加強國際文化交流?!?/p>
董書兵帶領學生參觀《大地之子》
如今,《大地之子》已然成為絲綢之路上的新坐標,董書兵的雕塑作品也在蒼茫大地上形成了一道璀璨的人文藝術風景線,為瓜州縣旅游業吸引著一批又一批游客前來觀光。
“以前這里都沒人來,成為旅游景點后,為縣里吸引了不少游客,也為我們周末出行游玩提供了一個好去處?!惫现菘h居民朱琴說。在雕塑旁,朱琴帶著她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一步一步緩慢地行走在赤色大地上。
學生在實習基地臨摹
根據課程要求,在考察過程中雕塑系學生應以速寫的形式對古代雕塑完成不少于50張的摹寫,并在實習基地臨摹一件古代雕塑;返校后,學生需完成3000-5000字考察論文一篇,并精選學生作業進行專業考察匯報展覽。油畫班的同學在考察結束后,需要以幻燈片的形式完成對考察內容的梳理,并以團隊的形式完成大幅的壁畫創作。
創作過程中,雕塑系本科生李欣桐有了自己的感悟:“值得一提的是在各個朝代,即使石窟藝術的風格產生一定變化,但基本上依然是在前代的基礎上進行屬于當代的改變。所以在當今社會創作出具有不同于其他時代的獨屬于當下的獨特風采的作品,不能脫離開中華民族悠久的優秀傳統文化。”
師生參觀西安碑林博物館
董書兵并不要求學生們通過這一次的短期考察就獲得質的飛躍,他認為,要想講好中國故事,年輕學子必需要通過長時間的研究與積淀,用真情真意去體驗時代的變革與偉大?!皩W習中國傳統文化最終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提高個人的專業素養與認知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為社會與國家做服務、作貢獻,在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中不斷開拓中國文藝新境界。”董書兵希望學生們能夠承擔起肩上的使命,將所學知識服務于國家需要和民族發展,努力成為國家需要的人才。
師生合影留念
《專業考察》課程開展以來,累計共有700余位學生參與其中。課程充分利用了西北地區豐富的文化資源,其積極創新、與時俱進的實踐形式也吸引了兄弟院校的高度關注,為全國藝術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八月,董書兵再次前往瓜州,為落戶瓜州戈壁國際雕塑藝術長廊的新雕塑作品《非垂直坐標》開展準備工作。扎根西部,扎根鄉土,課程的內容在與時俱進中不斷豐富。
將作品創作在祖國大地上,發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清華美術學院一直在行動。期待在未來,年輕學子們能夠傳承與創新并舉,不斷創作佳品,助力中華優秀文化煥發出新的光彩。
本文來源:清華大學公眾號
原標題:清華這門課,帶你深度環游大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