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
2023年6月25日,由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主辦的“2023年度清華大學‘藝科融合’系列主題沙龍——設計與產業交融的機能與方略(第二期)”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C528學術報告廳舉行,同時,中國鄉村工匠推廣機制和價值評價體系研究系列成果展示——《偏遠鄉村女工匠手藝傳播創新教育工藝活動成果展》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A區大廳開幕。
該系列活動由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設計戰略與原型創新研究所承辦,北京宸星教育基金會、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等作為支持單位,匯集來自非遺文化、鄉村工匠、產業、學界和設計行業的人士百余人。
沙龍現場
學術沙龍
此次學術沙龍分為兩個專題, “鄉村工匠與設計的藝科融合”和 “產業創新與設計的藝科融合”,系列沙龍以當今中國發展的現實問題和設計教育的社會要求為背景,梳理和分析設計創新賦能社會的價值源泉和內在邏輯。聯系未來中國產業發展的目標與戰略要求,從工業設計的角度,匯合社會文化、產業勢能、人才培養,以及組織形態等因素,系統地分析與分享來自企業與學院的思考與研究成果。通過社會交流的學術形式,探索中國設計健康發展的路徑與方法。活動由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設計戰略與原型創新研究所所長蔣紅斌老師主持。
偏遠鄉村女工匠手藝傳播創新教育工藝活動成果展
部分作品展示
上午進行的“鄉村工匠與設計的藝科融合”專題的演講嘉賓包括北京宸星教育基金會的領導代表、城鄉學生代表、偏遠鄉村教師代表、非遺傳承人代表以及來自高校的鄉村振興研究的教師代表等。鄉村工匠作為扎根鄉村、掌握傳統技藝、提供當代產品的鄉村手工業者、傳統藝人,是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和有生力量。鄉村工匠系列專題演講中不僅展示了中國非遺文化和傳統手工藝所獨具的感染力,也為傳播傳統文化教育理念和時代文化精神提出更高層次的目標。
“鄉村工匠與設計的藝科融合”專題代表發言
高校教師就鄉村振興與工藝文化傳承、教育提出研究策略,并展示設計實踐成果和經驗分享。
中國人民大學叢志強老師的分享主題是《共創設計振興鄉村的實踐探索》,叢老師結合多年鄉村振興、鄉村旅游項目的設計規劃經歷,提出了“村民能,一切皆有可能”的設計新策略,即鄉村振興不僅依靠設計師的力量,呼吁更多利益相關者共同發力,形成的共創模式將成為打造鄉村可持續生態體系的關鍵途徑,叢老師所提出的共創系統視角新穎,引發到場嘉賓的積極討論。
中國人民大學叢志強老師的主題匯報
北京城市學院朱碧云老師的分享主題是《鄉村創新教育新范式》,分享了北京城市學院的師生設計團隊經過多年的鄉村創新教育實踐探索,展示鄉村教育中的現實問題與挑戰,以及如何在挑戰中獲得新的發展機遇的實踐歷程。
北京城市學院朱碧云老師的主題匯報
北京印刷學院趙穎老師的分享主題是《手工與設計素養的培育》,以北京補繡工藝的價值探索為例,介紹了北京補繡工藝的基本工藝流程與文化底蘊,以及在北京補繡文化傳播工作中的思想感悟與實踐探索。通過團隊設計實踐不僅將北京補繡的精美作品加以展示,并全方位展現手工藝所獨具的文化生命力。
北京印刷學院趙穎老師的主題匯報
下午的沙龍專題為“產業創新與設計的藝科融合”,受邀嘉賓來自國內知名企業和學界的優秀代表,分別圍繞家具與家居系統藝科融合的設計趨勢探索、設計教育模式革新展開理論研究策略與實踐戰略分享。
大信家居集團董事長龐學元先生的分享主題是《大信家居的設計發展戰略》,從家居領域的設計趨勢中洞察如何創造屬于中國人的審美范式與生活方式。龐學元表示,面向家居行業的未來發展,他受到柳冠中教授所提出的“工業設計是傳統的再造”觀點啟發,要借助藝術的催化力量促使設計思維解放,用藝術設計參與哲學、參與科學、參與工業發展戰略之中,為企業的藝科融合發展尋找新機遇。
大信家居集團董事長龐學元先生的主題匯報
i-fang設計公司創始人方振鵬先生的分享主題是《裝配式家具的設計實踐與思考》,i-fang以“非常界”作為品牌的哲學起源,品牌致力于摒棄固有傳統思維模式在可能的范圍內做最大限度的創新。其設計理念傳承中國傳統家具榫卯結構的智慧精髓,為拆卸、便攜類家具提供設計思維新范式。方振鵬認為所謂家具的審美評判本身不存在標準與固化目標,創造人、機、環境的和諧共生關系便是家具美學的最高境界,其中無需哲理和思想。
i-fang設計公司的創始人方振鵬先生的主題匯報
魯迅美術學院趙妍老師的分享主題是《設計研究與方式創新》,她結合多年一線設計教學經驗,通過設計思維相關課程的訓練展開設計藝科融合新方略的系列研究。在設計教學中,不斷嘗試引入新的設計觀念和研究方法,帶領師生團隊就“2023-2025中國泛家居CMF新勢能”專題展開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融合泛家居系統設計、生態可持續設計、生態材料實驗、參與式共創設計、青年人未來生活方式洞察、社會創新等理念與目標,不斷優化并驅動設計勢能的社會號召力與影響力。
魯迅美術學院趙妍老師的主題匯報
清華大學訪問學者、研究生代表王瓊同學的分享主題是《設計事理學視角下的長信宮燈設計分析》,從柳冠中老師所提出的設計事理學理論架構中解構觀點,并從設計的視角解讀中國古代經典燈具器物長信宮燈,展示古人的生活智慧與生產方略,為以設計為載體的文化傳承與理論研究提供素材與支撐。
清華大學訪問學者、研究生代表王瓊同學做主題匯報
成果展示
由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設計戰略與原型創新研究所呈現的鄉村工匠創新教育公益方略研究主題展覽,關注偏遠地區女性民間藝人及其藝術作品,采用雙視角模式去思考偏遠地區的非遺傳承。通過展覽集中體現民間藝人的生存狀態,了解民間藝術在女性手藝人中的傳承情況,以及民間藝術對偏遠地區的價值和意義。展覽呼吁大眾對非遺文化和民間工藝傳承的關注,同時,呼吁社會各界關注偏遠地區兒童教育,并提出更多可行性方案改善鄉村教育現狀。
偏遠鄉村女工匠手藝傳播創新教育工藝活動成果展
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設計戰略與原型創新研究所作為國內工業設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力量,通過大量的專題研究,為地方經濟和產業發展戰略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同時,作為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專家工作委員會的主要研究支撐機構,為我國工業設計的機制創新和園區發展模式等提供專業支持。在產學研方面,通過專題研發項目,為企業提供原型創新服務,并帶動企業產品革新和人才的創新能力培訓等。
資料來源: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