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
2019年10月28日,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念首都國際機場壁畫落成40周年,首都國際機場壁畫文獻展研討會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舉行。研討會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主辦,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裝飾》雜志主編方曉風教授和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副主任、繪畫系郗海飛教授先后主持。當年首都機場壁畫的創作者、繪制者及參與者、親屬和美術界專家學者、美術學院師生及媒體代表相聚一堂,參觀機場壁畫文獻展,探討首都國際機場壁畫的藝術成就及其對當下藝術創作、藝術教育的啟示等,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與現實價值。
左:方曉風 右:郗海飛
研討會現場
1979年9月26日,首都國際機場候機樓壁畫及其他美術作品舉行落成典禮,向新中國成立30周年獻禮,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壁畫創作。由當時擔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的張仃主持并擔任總設計,以學院師生為主、集合全國17個省市的52位美術工作者在270多個日夜里通力合作完成,同時凝聚了江西景德鎮、邯鄲磁州窯、揚州漆器廠、昌平玻璃廠等地區或單位工藝技術人員的心血。張仃、祝大年、袁運甫、袁運生、肖惠祥、李化吉、權正環、張國藩、張仲康、李鴻印、何山等先生參與了壁畫的創作設計工作;吳冠中、常沙娜、朱曜奎、喬十光、朱軍山、何鎮強、王學東、李寶瑞等先生創作、設計多幅其他美術、工藝作品。當年的研究生杜大愷、劉永明、任世民和特藝系1977 級本科生參加繪制設計工作。
《哪吒鬧?!?/strong>
張仃 《哪吒鬧?!?/span>
1979年夏,張仃(中)、張一民(左)、楚啟恩(右)在首都機場壁畫《哪吒鬧海》繪制現場。
《森林之歌》
祝大年 《森林之歌》
祝大年 《森林之歌》 鋼筆稿局部
1979年秋,首都機場壁畫《森林之歌》作者祝大年(中)與助理施于人(左)、劉博生(右)研究壁畫效果。
《北國風光》
吳冠中 《北國風光》
1979年夏,首都機場壁畫《北國風光》作者吳冠中(左二)在作品油畫小稿前,鄭可(左一)、費正(左四)。
在百花齊放的文藝方針指導下,機場壁畫及其他美術作品創作既發揮個人的藝術特長,又關注藝術作品與建筑環境的關系,采用不同工藝材料與藝術語言,表現自然生態、傳說故事、民間民俗、藝術與科學等多種題材,呈現豐富多元的藝術風格,創作完成傳統重彩壁畫、景德鎮瓷板拼鑲壁畫、磁州窯陶板拼鑲壁畫、丙烯壁畫以及其他美術作品等,共計58 幅。其中,主要作品有張仃的《哪吒鬧?!罚ㄖ夭剩?, 祝大年的《森林之歌 》( 瓷板彩繪 ),袁運甫的《巴山蜀水》(丙烯),袁運生的《潑水節——生命的贊歌》(丙烯)、肖惠祥的《科學的春天》(陶板刻繪)、李化吉、權正環的《白蛇傳》(丙烯),張國藩的《民間舞蹈》(陶板刻繪),李鴻印、何山的《黃河之水天上來》(丙烯),張仲康的《黛色參天》(重彩)等9幅壁畫;祝大年的《玉蘭花開》(重彩),吳冠中的《北國風光》(油畫),范曾的《屈子行吟》(水墨),阿老的《舞蹈》(水墨畫),劉力上、俞致貞的《花鳥》(工筆),李寶瑞的《白孔雀》等中國畫與油畫;常沙娜的《四季花開》、王學東的《北國風光》、何鎮強的《祖國各地》等玻璃畫;喬十光的《梅》《蘇州水鄉》《萬泉河》,李鴻印的《黃河》,朱曜奎、張虹、趙志綱的《長城》等磨漆畫;朱軍山、李興邦、王曉強的《傣家風光》等貝雕畫,阿老、侯德昌、蔣正鴻、黃國強、崔毅等人的書畫作品。
《巴山蜀水》
袁運甫 《巴山蜀水》
《巴山蜀水》 局部
1979年,壁畫《巴山蜀水》繪制人員在首都機場壁畫線稿前合影,左起劉永明,周宏智,袁運甫,杜大愷,池小清,唐薇。
《白蛇傳》
權正環、李化吉 《白蛇傳》
1979年9月14日,權正環(左)、李化吉(右)與日本畫家平山郁夫合影
“首都國際機場壁畫40年文獻展”作為學院“國家 民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創作成就展”專題展,在學院A區多功能廳展出;并首次展出40年前壁畫創作小稿、歷史文獻及影像資料等,為梳理學院創作成就及學術文脈,深化首都國際機場壁畫的藝術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首都機場壁畫研討會亦是機場壁畫落成40周年以來的第一次系統研討會,吸引眾多嘉賓與媒體參加。其中,參加研討會的機場壁畫創作者、繪制者有:《潑水節——生命的贊歌》作者、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袁運生,貝雕畫《傣家風光》作者、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朱軍山,《森林之歌》繪制者、北京東方文化藝術學院院長劉博生,《森林之歌》陶瓷壁畫組成員、中國藝術研究院文藝創作院院長、朱樂耕教授,《科學的春天》工藝監制者、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任世民,磨漆畫制作者、北京清尚建筑設計研究院董事長、院長吳晞,《潑水節》實習生、清尚高級美術師耿旭,《巴山蜀水》壁畫組實習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唐薇,《巴山蜀水》壁畫組實習生、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周宏智,《哪吒鬧?!繁诋嫿M實習生、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張浩達,磨漆畫制作者、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教授邱堅等。
出席研討會的學院領導及嘉賓
出席研討會的首都機場壁畫創作、繪制者
此外,還有當年壁畫的創作者、參與繪制者的親屬:《哪吒鬧?!纷髡摺⒃醒牍に嚸佬g學院院長張仃之子張郎郎,《哪吒鬧?!繁诋嫿M申毓誠之女申伯蘭,《森林之歌》作者祝大年之子、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祝重壽,《巴山蜀水》作者袁運甫長子、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袁佐,袁運甫次子、國家畫院公共藝術院壁畫研究所秘書長袁加,《白蛇傳》作者李化吉、權正環之女、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李辰,李化吉、權正環之女婿、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陳曉林,《潑水節——生命的贊歌》作者袁運生之子、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袁野,《民間舞蹈》作者張國藩之女張丹,《科學的春天》陶板壁畫工藝監制岳景融之女岳鑫,《黛色參天》作者張仲康之女張江濤,《白孔雀》作者李寶瑞子女李家龍、李趁春,《潑水節——生命的贊歌》繪制者連維云之子司徒連山,連維云親屬司徒蒙、完強(清華大學GIX學院常務副院長),陶瓷壁畫《森林之歌》畫稿助理施于人之孫施天。
《科學的春天》
肖惠祥 《科學的春天》
1979年秋 ,首都國際機場壁畫《科學的春天》作者肖惠祥(左三)和工藝監制嚴尚德(左一)、張一芳(左二)、岳景融(左四)在一起討論畫稿。
《民間舞蹈》
張國藩 《民間舞蹈》
張國藩 《民間舞蹈》
1979年夏,張國藩(左一)與老藝人魏宏賓在河北邯鄲陶瓷七廠為首都機場壁畫繪制線描稿。
《黛色春天》
張仲康 《黛色參天》
1979年秋 張仲康繪制《黛色參天》壁畫
參加機場壁畫學術研討的美術界專家學者有:中央民族大學教授、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原副主任劉秉江,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美術研究》主編殷雙喜,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主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王穎生,中央美院教務處處長,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壁畫學會常務副會長孫韜教授,第六屆全國美展金獎獲得者、旅美著名畫家、建筑師李全武,美籍著名畫家王玉琦,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翁劍青,清控人居集團專務副總裁宿利群。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領導和繪畫系、藝術史論系多位教師亦參加研討會:院長魯曉波教授,院黨委書記馬賽教授,杜大愷教授,盧新華研究員,繪畫系包林教授、郗海飛教授、宋克教授、王宏劍教授、崔彥偉副教授、周愛民副教授、文中言副教授、丁葒副教授,藝術史論系陳池瑜教授、張敢教授、郭秋惠副教授,視覺傳達系張歌明教授和院辦張京生、蔣愛勇等老師。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杜大愷、張敢和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殷雙喜、王穎生進行主旨發言。杜大愷教授的主旨發言既有回憶,又有總結,他認為機場壁畫是國家意志和時代精神的反映,是改革開放的先聲與象征,是中國現代美術史的一次重要突破。其中,既有藝術與工藝的結合,也有審美范式的變化,創作語言的更新。殷雙喜教授的主旨發言以“裝飾與現代性:回望機場壁畫”為主題,在回顧首都機場壁畫和中國現代壁畫創作現狀的基礎上,對“壁與畫:象征還是寫實?”“壁與畫:人文還是裝飾?”“構圖與形象:永遠的中心圓?”“構圖與形象:繪畫還是照相?”四個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王穎生教授從機場壁畫談到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的歷史,由此展望中國現代壁畫創作的未來發展。張敢教授的發言以“中國現代藝術的轉折點”為題,對比中西不同的壁畫傳統,總結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學術傳統,并提出機場壁畫保護與研究的問題。
左:杜大愷 右:張敢
左:殷雙喜 右:王穎生
《黃河之水天上來》
李鴻印、何山 《黃河之水天上來》
1979年,首都機場壁畫《黃河之水天上來》作者李鴻印在黃河壺口寫生。
《白孔雀》
李寶瑞 《白孔雀》
李寶瑞(前) 1979年在遼寧丹東寫生
主旨發言之后,袁運生、朱軍山、張郎郎、祝重壽、袁加、李辰、唐薇、吳晞、王玉琦、李全武、孫韜、陳池瑜、朱樂耕、包林、任世民、劉博生、翁劍青等嘉賓先后簡短發言,從不同的角度討論機場壁畫的創作歷程、藝術特點、社會影響、歷史意義,并建議清華美院將機場壁畫打造成學院的重要品牌,協調各方力量對機場壁畫進行保護;通過不同學科的交叉合作,進行系統的文脈梳理與深入的藝術研究。
首都機場壁畫群是改革開放初期的思想解放運動的形象折射,成為推動當代中國藝術復興的先聲。機場壁畫創作既有傳統藝術韻味,又有現代藝術風格,以多樣化的題材與工藝,裝飾性的色彩,各具特色的構圖,開創了中國現代壁畫的新紀元,煥發了人們心中久違的審美情感,引發了許多關于“美”“人性”“現代化”“思想解放”等文藝思想的爭論與探索,是當時中國重要的文化現象。首都機場壁畫文獻展及研討會,將是首都機場壁畫研究的新起點,相信將來會有更多系統而深入的研究成果面世。
文:藝術史論系 郭秋惠
現場攝影:院務辦 馮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