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CN EN
首頁   /   教學   /   教學動態   /   正文

分享

清華美院教授尚剛做客人文清華講壇發表主題演講《親近我們的輝煌》
2019.10.29

20191029shanggang1.jpg

2019年10月22日晚7點,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尚剛教授在人文清華講壇發表了主題演講《親近我們的輝煌》,為大家講述了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發展歷程、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及工藝美術對培養審美意識的貢獻,帶領大家體驗了一場縱橫數千年的國寶之旅。

千余名觀眾到場聆聽演講,同時眾多網友在場外觀看了在線直播。

◆起源:新石器時代即開啟輝煌

據尚剛教授介紹,“工藝美術”是個外來語詞,20世紀初,從日語引入,進入中國還不到一百年。名詞雖然出現很晚,但歷史卻很悠久。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期,以陶器和玉器為代表,中國的工藝美術即開啟了輝煌。在中華文明的早期,工藝美術是最重要的美術創作,繪畫與雕塑的成就幾乎都要借工藝美術展現。

◆定義:用手工業方式制作的造型藝術

尚剛教授表示,古代工藝美術是指用手工業方式制作的造型藝術,兼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重屬性。

中國古代的工藝美術按材料可分為六個門類,包含絲綢等織物、陶瓷、玉石、金屬、漆木以及其他。不少人把工藝美術品視為“奇淫技巧”,這完全是誤解,在古代,其主體其實是日用品,其次才是欣賞品。不過在古代,工藝美術的日用和欣賞往往融為一體,所有的日用品都能欣賞,很多欣賞品也可以日用,比如精美的絲綢既有展示功能,又可以用來做衣服,還可以區分人的等級。

◆評價標準:適用和美觀的統一

既然主體是日用品,工藝美術的評價也就以適用為原則。在絲綢等平面作品以外,可以把工藝美術品分解成造型和裝飾兩部分,它們的演變往往都在滿足適用的需求。

造型和適用的關系最明顯。比如遼代皮囊壺造型及演變即與游牧生活變遷有關,遼代早期壺的設計為了遷徙方便,是扁平貼身的,但這種造型不利于在室內擺放,后來演變成圓的,就利于擺放了。

裝飾和適用的關系則稍弱。魏晉之后,中國的餐飲器以瓷器為主,瓷器若有裝飾,早期往往凸出器表,不利于清洗,所以元以后瓷器裝飾基本演變為彩繪,器表平齊,不易藏垢,更利于清洗。

造型和裝飾不妨礙使用是基本的尺度,有助于使用才是更高的標準。這令工藝美術的創作如同戴著鐐銬的舞蹈,束縛了庸人,也玉成了巧匠。比如東漢錯銀釭燈、唐代的香囊,都是融匯美觀與適用的楷模。

20191029shanggang3.jpg

◆制約因素:材料和技術

材料制約著工藝美術品的造型。比如金屬、玉石、漆木器的造型可方可圓,但古代陶瓷造型往往和圓有關,除了不計成本的制作,絕少方直的造型。尚剛教授詳細解釋,這是因為用陶土、瓷石做坯,燒造會變形,而人的視覺對曲線不敏感,對直線很敏感。如果造型不很圓,人們不大在意,如果本應筆直的造型線扭曲,作品就不美觀了。材料也會影響工藝美術的裝飾,比如不同色彩效果的元青花就是用不同金屬含量的鈷料繪制的。

技術對工藝美術品面貌也有影響。比如原始社會陶器,很多坯體比較厚,是因為用盤泥條的方式做的,而蛋殼陶只能用快輪拉坯。而長期作為中國絲綢代表的錦,唐代以前,往往錦面色彩較少、花紋也嫌粗放,入唐以后,則變得色彩豐富、花紋細膩。這是因為中國絲綢原本采用經線起花的技術,入唐后,則借鑒西方織機,改進成緯線起花。緯線大大短于經線,換色、織花更加得心應手。

20191029shanggang4.jpg

◆演進規律:造型變化慢裝飾變化快

古代工藝美術的造型變化慢。因為造型和生活方式有關,而古代生活方式變化不太大,所以造型變化也慢。

但裝飾變化快,因為裝飾更多關聯審美,而各時代的審美潮流有很大不同,所以裝飾變化活躍。

◆主流與中心:官府主導時代風氣

工藝美術的創作,有官府和民間兩個系統。官府造作占盡人財物優勢,產品精工細作,風貌主導時代風氣。民間產品多較粗放,但精品常仿制官府造作。

陶瓷生產一定會造成環境破壞,所以要遠離大城市,而其他工藝美術的生產中心多在大城市及其周邊,那里人口密集,作坊集中,能工巧匠薈萃,商業發達,良好的銷售也不斷刺激工藝美術的創新。

◆文明價值:絲綢與瓷器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尚剛教授表示,中國古代除了四大發明外,還有兩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產生了巨大貢獻,那就是工藝美術中的絲綢和瓷器,分別比其他國度早了將近四千年和大約一千六百年,其水平長期處于世界的巔峰。通過陸上和海上的交流,中國的絲綢和瓷器等工藝美術品源源不斷運往域外,產生了重大的文化影響,比如埃及等許多國家還曾有過大批仿制中國作品的歷史。

20191029shanggang5.jpg

◆審美意義:左右人的終極審美判斷

工藝美術對人的震撼雖然不如文學、戲劇、繪畫、雕塑等,但其影響力卻更大。古代,信息不暢、交通不便,人可能終身無緣欣賞純藝術,卻無法在衣食住行中回避工藝美術。因此工藝美術品自幼就“潤物細無聲”地培育起人的基本審美意識,潛移默化左右了人的終極審美判斷,這是其他藝術門類難以企及的。

◆認知功能:最能體現古代審美

古代工藝美術的共性遠遠大于特殊性,這是因為除去少量作品外,無論官府、民間的造作,其使用者均為地位相近、財力相近的特定階層,體現著一個階層,甚至一個階級的審美。這和強調個性的詩歌、繪畫截然不同。因此,通過工藝美術,能夠對古代的審美風尚與其演變有全面的理解,而詩歌、繪畫體現的則是相對小眾的精英審美。

◆文化傳播:異域人士了解中華文明的基本媒介

中華文明深厚博大,思想、文學、書法等固然高明,但觀念的差異、語言的隔閡,長期讓域外人士難以理解。工藝美術品不同,既美觀又適用,于是備受珍愛。作為享譽古代世界的“中國制造”,它們在使用之中,就讓人認知了中華文明,成為古代異域人士了解中華文明的基本媒介。

和西方比較,中國的工藝美術含蓄優雅。宋代以來,許多作品重在神韻,不求形似,余韻綿長,以精湛技藝營造意境,這同西方的錯金鏤彩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含蓄典雅也成為中國文化的特質,為世界文明貢獻了獨特的審美類型。

20191029shanggang6.jpg

本次演講,現場觀眾反應熱烈,眾多媒體進行了報道。人民日報、人民網、中國網、中國青年網、北京電視臺、北青網等媒體的記者到現場進行了報道。網易新聞、鳳凰網、騰訊視頻、搜狐千帆直播、今日頭條和抖音等網絡平臺對活動進行了在線同步直播。

“人文清華”講壇是清華大學發起的大型思想傳播活動,推動建設更創新、更國際、更人文的清華新百年。講壇定期邀請優秀人文學者,在標志性建筑新清華學堂發表公眾演講,闡述其經典學說、獨特思考和重大發現。

講壇于 2016年1月10日在新清華學堂正式開啟以來,已舉辦 23 場演講,此前文學家格非、國學家陳來、社會學家李強、倫理學家萬俊人、歷史學家彭林、思想史家汪暉、國際關系專家閻學通、國家高端智庫國情專家胡鞍鋼、心理學家彭凱平、經濟學家李稻葵、法學家崔建遠、教育家謝維和、中國工業設計之父柳冠中、影視評論家尹鴻、公共管理專家薛瀾、科學史家吳國盛、文字學家黃德寬、經濟學家白重恩、藝術家常沙娜、管理學家陳國青、環境工程學家及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易等知名清華人文學者,和74 屆雨果獎“最佳短中篇”小說獲獎作家清華校友郝景芳都曾來到講壇分享灼見,與聽眾交流。

轉載自:“人文清華講壇”公眾號

? 2024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園1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100084

? 2024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联系我们: 陈巴尔虎旗| 武川县| 澜沧| 麻阳| 胶南市| 婺源县| 太谷县| 隆尧县| 卢氏县| 石渠县| 崇仁县| 望谟县| 榕江县| 黑河市| 偃师市| 巢湖市| 德惠市| 金塔县| 彭阳县| 星子县| 兖州市| 象州县| 陵川县| 舒城县| 德令哈市| 利辛县| 花莲市| 望江县| 南充市| 金昌市| 麻栗坡县| 衡水市| 高平市| 巨野县| 抚松县| 达拉特旗| 乐安县| 锡林浩特市| 贵定县| 广元市| 雅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