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CN EN
首頁   /   教學   /   教學動態   /   正文

分享

在清華上一堂玻璃藝術課是什么體驗?
2021.11.16

視頻截圖

玻璃的出現與使用在人類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的遺跡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這樣形容玻璃材質:“其瑩如水,其堅如玉,故名水玉。與水精同名。”

在大工業生產成為常態的現代社會中,玻璃已成為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領域的重要材料。

比起玻璃漫長的發展歷史,玻璃藝術發軔不過60余年,但在晶瑩剔透的材料質地和絢麗多彩的造型語言背后,玻璃藝術所承載的那份浪漫深厚的人文內涵依舊熠熠生輝。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2000年成立了玻璃藝術專業,率先將玻璃藝術引入高校,致力于“讓藝術走進大眾生活”。清美工藝美術系副教授李靜一直身體力行地傳承和推廣玻璃藝術,希望通過教育培養出更多的專業人才,推進玻璃藝術發展。

《五色石》 李靜作品

有無限可能性的藝術形式

“每當我和別人說自己是做玻璃藝術的時候,對方都會露出驚訝的表情。如果在國外的話,大家會問你是不是做圣誕球的,如果我在國內回答這個問題,他們總說你是不是做高腳杯的。”從事玻璃藝術十余年的李靜這樣描述大眾對這一行業的印象。

在李靜看來,玻璃藝術是一種開放的、有無限可能性的藝術形式。它既可以是一種承載功能之美的工藝形式,與家居、日常用品的設計息息相關,也可以純粹作為一種藝術表達的形式而存在。

《人工自然》李靜作品

玻璃材料通過工藝處理后所呈現出的通透感與折光性,使其擁有了其他材料所不具備的材料美感與形式美感,從而能達到許多變幻莫測的藝術效果,玻璃藝術也因此而具有廣闊的藝術空間。

從玻璃到玻璃藝術

上世紀60年代以前,玻璃的制作還離不開大型工廠。設備材料的要求、運作成本和難以駕馭的工藝等問題,都限制著玻璃進入藝術創作的私人工作室。直到以Harvey Littleton為首的藝術家們發起了“玻璃工作室運動”,解決了工藝上的問題,玻璃才擁有作為創作媒介的可能性,玻璃藝術由此而生。

與其他藝術形式相比,玻璃藝術的工藝門檻難以忽視。李靜也提到,創作過程中作品設計能否成為現實是一大問題,如在他的藝術作品《鉆石》中,他運用“文人石”這一傳統元素,結合新的材料,對當代審美提出了新的思考。在制作過程中,玻璃如何與人造鉆石相融合、如何通過工藝實現更好的展陳效果等問題都是不容忽視的挑戰,技術上的問題層出不窮。

《鉆·石》 李靜作品

李靜的作品大部分通過吹制工藝完成。吹制法是玻璃工藝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技法,需持一根長約1.5米的空心鐵管,一端蘸取玻璃溶液,之后在另一端吹氣,形成玻璃料泡后用木勺、鑷子等工具將玻璃塑形,降溫定型后形成玻璃制品。

李靜在授課中

塑形過程中,需不斷在爐中加熱玻璃料,使玻璃料保持半軟化的可塑形態,因此需要不斷循環加熱、塑形、打磨的操作。同時,軟化狀態的玻璃極難把控,需要時刻根據玻璃的狀態調整轉動的速度、方向和角度。倘若不能保持玻璃料均勻附著在管上,變形的玻璃料就會在離開高溫環境后快速降溫定型,無法修改,只能從頭再來。

除此之外,熔爐的高溫環境也帶來了更多的考驗。取料和加熱時需戴上眼鏡或護目鏡才能夠抵擋熔爐的熱度,工作臺附近溫度高達三十度,工作室內需要放置工業風扇和灑水器用于降溫,在操作時被燙傷更是常事。

清華美院玻璃藝術的課堂上

在高失敗率的工藝操作中,同學們也得到了更多磨練的機會,從而更加熟悉工藝流程,增加自身的材料敏感度,把握玻璃的料性,也對吹制過程更富有耐心和條理性。

同時,李靜認為,技術鍛煉對于玻璃藝術專業的學生是必要的,但藝術認知和價值觀的塑造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他將課程分為理論與實踐兩個環節,結合二者,全方位地進行藝術教育。

學生作品

藝術源于生活,也將回歸生活

對于李靜個人而言,藝術創作是他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個人表達的方式。作品《Living With Bubbles》呈現出人在自我包裹狀態下的各種心理狀態。透明的氣泡正如一層看不見的隔膜,將自我與外界相隔絕開,它們有的似繭,嚴密地包裹著內心世界;有的正在碎裂、被沖破,而破碎的氣泡卻又鋒利、充滿攻擊性。玻璃看似堅硬卻又易碎,看似透明開放實則充滿距離,將在自我孤立與自我保護中相互拉扯的矛盾情感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些復雜的心理機制源于李靜初到美國求學時的心態,彼時,學習史論出身的他需攻克玻璃的技術難關, 又要適應新的語言環境,當下的艱難與對未來的迷茫交織在一起,困擾著他。

因此,李靜不斷地與自我對話,調節求學的心態,在自我探索過程中的種種思考,成為他制作這一系列作品的靈感來源。

《Living With Bubbles——隔絕》

《Living With Bubbles——破繭而出》

《人工自然》系列則緣起于李靜在美國游玩時偶然看見的一個不銹鋼花壇。他以盆栽藝術為造型靈感,試圖通過玻璃呈現出自然與人造景觀之間的矛盾。玻璃植物逼真且動態感十足,玻璃與金屬材料帶來的工業美感與仿真的植物造型之間張力十足,精致的紋理與通透的光澤十分唯美,卻又彰顯了人造景觀中僵化的現代審美。這組作品將玻璃的材料美感發揮到極致,表達了對工業美學和審美現代性的反思。

《人工自然——竹》

《人工自然——盆栽》

《皇冠——扭曲》

玻璃藝術于李靜而言,是向內自我探索的方式,也是他反思社會的渠道。他認為藝術家始終需要具備一種社會責任感,用藝術的形式去表達自身對社會的認知和感悟,引發更多人的思考。

與此同時,作為日常用品的玻璃也并非被排除在藝術范疇之外。李靜認為玻璃的藝術性和功能性從來不是二元對立的,二者皆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玻璃藝術從來沒有從日常中消失過,也無需與生活脫鉤,日常使用的玻璃花瓶、首飾盒也自有其功能之美。

或許,在當代語境下,讓藝術回歸生活、融入生活,不刻意地將藝術與生活劃界,也是一種表達的自由。

李靜,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副教授。2008年獲中央美術學院學士學位,同年前往美國南伊利諾伊大學玻璃工作室,學習意大利傳統吹制技法,2012年獲藝術學碩士學位。學術研究方向為當代玻璃藝術創作實踐與理論研究。作品共50余次入選國內外重要學術展覽,部分作品入選美國《New Glass Review 35》和《Art Glass Today 2》。

(來源:人文清華公眾號)

? 2024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園1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100084

? 2024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联系我们: 柳河县| 镇赉县| 怀宁县| 榆社县| 苍山县| 边坝县| 沁源县| 牡丹江市| 武平县| 廉江市| 舞阳县| 巢湖市| 瑞昌市| 合山市| 百色市| 佛冈县| 五莲县| 东兰县| 张家港市| 深圳市| 富锦市| 台北县| 辽中县| 泗洪县| 洞口县| 类乌齐县| 绵阳市| 满城县| 吉安市| 溆浦县| 曲沃县| 岑溪市| 云霄县| 龙陵县| 门源| 绥棱县| 突泉县| 育儿| 轮台县| 新疆| 卓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