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華美院藝術史論系副教授王小茉承擔的《現代設計史》課程是美術學院本科一年級10個系學生的專業基礎課。根據“立德樹人,專業育人”的課程思政目標,課程逐漸形成了以下三個相互支撐的教學策略:
第一,用講故事的敘述方式搭建情境,連通知識和感受,激發學生的學術志趣與情感共鳴;第二,用可與現實呼應的歷史案例說清道理,辨析設計理念,闡釋發展規律;第三,圍繞設計史教學內容,引入設計倫理思辨,升華情境,培養激發學生的共情能力、倫理意識與人文精神。
王小茉以青教賽參賽課程第四講“從無障礙設計到通用設計”為例。她通過講述親身經歷,以及將實物教具帶入課堂讓學生親自體驗的方式,帶領學生思考。引入親身經歷,是因為任課教師自己在備課時即產生情感共鳴,加深了對課程內容在學理層面之上的進一步認識。而將教師被感動的過程分享出來,本身是具有感染力的,是能觸動和啟發學生的:作為普通人,應該如何對待殘障者與弱勢群體;作為設計師,應該具有怎樣的立場與同理心。
繼而,她帶領學生分析實物教具(重點案例)的設計細節。由案例的產生過程,說明設計基本流程,講解通用設計的原則、能力層級與對應用戶類型(支撐設計實踐的理論研究);梳理從無障礙設計到通用設計的歷史發展,闡釋它們的基本概念、比較兩者設計思路的差異,及其背后驅動設計思路的核心價值。
最后,在多個案例、概念比較和課程總結時,她數次或直接或間接地指明設計倫理與人文關懷問題,關注使用者的平等與尊嚴。從情境到理念到思辨,課程思政就可以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并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實現“價值塑造”。
圖、文:藝術史論系副教授 王小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