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6年世界建筑節獎項提名名單公布,由美術學院與Studio Link-Arc聯合申報的米蘭世博會中國館位列其中的“文化”項提名。
世界建筑節(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是國際建筑界規模最大,聲望最高的頒獎盛典之一,WAF每年的都會評選出世界上設計最美的建筑。
2016年的提名名單包括了城市和社區、文化、展示、醫療健康、高等教育&研究、酒店&休閑獨立住宅等32個大項,共有來自58個國家的343個建筑項目被提名,這些項目來自于全世界的各個角落。
每位獲得最終提名的建筑師都將受邀于今年11月份去往主辦地德國,向本次獎項的“超級評審團”進行展示。本次的評委包括來自BIG的 Kai-Uwe Bergmann、Sauerbruch Hutton 建筑事務所的 Louisa Hutton、大衛·奇普菲爾德、奧雷·舍人,以及 ArchDaily 的聯合創始人、主編 David Basulto。32個項目中的每一個都將評選出一位獲勝者。除此之外,還將評選出一位世界建筑獎或者年度未來建筑獎獲獎者。
中國館的建筑設計理念來源于對本屆世博和中國館主題的理解和思考,在保留展會建筑“標志性”要求的同時,進一步探討如何在哲學和精神層面概括表達中國文化。建筑師在面對場地南側主入口和北側景觀河的2個主立面分別拓撲了“山水天際線”和“城市天際線”的抽象形態,并以"loft"的方式生成了展覽空間;最后在南向主立面上,推出3個進深不同的"Deep Facade",形成“群山”的效果,以此向中國傳統的抬梁式木構架屋頂致敬。
為了實現中國館屋面輕盈和大跨度的內部展覽要求,采用了以膠合木為主材的結構體系。屋面從下而上包括:鋼木(膠合木)結構組成的結構屋面、位于結構屋面上的PVC防水層體系、結構梁上穿透防水層銜接遮陽竹板的支撐體系、和參數化設計的竹板遮陽體系--這種“三明治”開放性建構體系,即使在世界范圍也是創新的。
位于中國館屋面最上層,是由竹條拼接的板材所組成的遮陽表皮系統。這是以參數化“寫”出來的屋面,完全不同于傳統的通過審美判斷“設計”出來的形式。竹板編織的肌理順著竹板的角度在屋面上“流動”,光線透過竹編表皮漫射進室內空間,在PVC表皮上布下的斑駁投影,隨著季節和時間的變換而變化,這個造化自然的“空”,就是最中國的空間。
據悉,此前米蘭世博會中國館曾先后獲得“2015年米蘭世博會大模塊建筑獎項銅獎”和“世博展館遺產大獎”循環利用杰出獎一等獎等多個國內外獎項。(圖、文:環藝系本文關于2016年世界建筑節的內容及圖片轉載自ArchDaily 公眾號)
其他獲得2016年世界建筑節提名的項目圖片
(部分)
(圖、文:項目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