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日,2016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獎公布獲獎名單,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申報的米蘭世博會中國館榮膺公共建筑類金獎。
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獎是我國建筑創作優秀成果的最高榮譽獎,每兩年舉辦一次。該獎關注以創作為核心的建成后的整體建筑品質,關注全專業的技術整合與藝術表達,強調創作貫穿于建筑設計的全過程。該獎項分為金獎和銀獎兩個等級,其中金獎獲得者將推薦參評“中國建筑學會建筑設計獎”。
2016年共收到125個單位申報項目584項。其中:居住建筑類66項,公共建筑類434項,城市設計類25項,建筑保護與再利用類41項,景觀設計類18項。
本次評獎的申報項目數量較多,水平較高。評委經過一周的網上評審,從584個報獎項目中評選出151個項目進行現場評審。8月26日,經過一天緊張的現場評審,評委會最終確定金獎19名、銀獎51名、入圍項目79名,獲獎項目于9月22日至9月30日在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官網上進行了公示。
本次評獎工作的評委會主席由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分會理事長邵韋平擔任,共邀請來自國內外設計單位和高校的10位知名建筑師擔任評委。
中國館的建筑設計理念來源于對本屆世博和中國館主題的理解和思考,在保留展會建筑“標志性”要求的同時,進一步探討如何在哲學和精神層面概括表達中國文化。建筑師在面對場地南側主入口和北側景觀河的2個主立面分別拓撲了“山水天際線”和“城市天際線”的抽象形態,并以"loft"的方式生成了展覽空間;最后在南向主立面上,推出3個進深不同的"Deep Facade",形成“群山”的效果,以此向中國傳統的抬梁式木構架屋頂致敬。
為了實現中國館屋面輕盈和大跨度的內部展覽要求,采用了以膠合木為主材的結構體系。屋面從下而上包括:鋼木(膠合木)結構組成的結構屋面、位于結構屋面上的PVC防水層體系、結構梁上穿透防水層銜接遮陽竹板的支撐體系、和參數化設計的竹板遮陽體系--這種“三明治”開放性建構體系,即使在世界范圍也是創新的。
位于中國館屋面最上層,是由竹條拼接的板材所組成的遮陽表皮系統。這是以參數化“寫”出來的屋面,完全不同于傳統的通過審美判斷“設計”出來的形式。竹板編織的肌理順著竹板的角度在屋面上“流動”,光線透過竹編表皮漫射進室內空間,在PVC表皮上布下的斑駁投影,隨著季節和時間的變換而變化,這個造化自然的“空”,就是最中國的空間。
據悉,此前米蘭世博會中國館曾先后獲得“2015年米蘭世博會大模塊建筑獎項銅獎”和“世博展館遺產大獎”循環利用杰出獎一等獎等多個國內外獎項。(圖、文:綜合辦 環境藝術設計系 部分內容摘編自建筑技藝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