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現場
2022年7月25、26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副教授王輝為國家藝術基金藝術人才培養(yǎng)資助項目《陶瓷藝術設計高職高專創(chuàng)新型教育人才培養(yǎng)》舉辦題為《宜興紫砂茶器與茶文化研究》的專業(yè)講座和《紫砂石玩茶器制作工藝》操作演示。
王輝老師在講座中簡要介紹了紫砂茶器在宜興緣起的背景和紫砂茶器的發(fā)展,結合了大量茶器作品和自己的創(chuàng)作論述了茶器與飲茶方式間的聯系,并與學員們探討了在設計制作茶器時如何處理器物整體與局部等問題。
紫砂茶器與茶葉沖泡方式的演變
中國自古有著悠久的飲茶歷史,茶葉沖泡方式的變革引發(fā)了茶器的造型變化:唐代以煮茶為主,陶瓷碗型最為豐富;宋代點茶盛行,產生了變幻璀璨的建盞;明清時期散茶流行,壺成為了飲茶器具中的主要形式。
紫砂茶器的發(fā)展
王老師認為,紫砂茶器從初始時期開始就帶有文人影響的烙印,歷經時大彬、陳鳴遠幾代人的努力,在陳曼生時期達到了文人藝術的頂峰。
紫砂茶器的發(fā)展
時大彬根據文人的飲茶習慣改制小壺并開創(chuàng)了紫砂茶器的落款方式;陳鳴遠將中國傳統(tǒng)書畫、書款等多種藝術方式引入紫砂茶器的制作并在壺體鐫刻詩銘,使宜興紫砂茶器向中國文人藝術更加靠近;嘉慶、道光以來,以陳曼生為代表的很多文人直接參與了紫砂茶器的制作,使紫砂藝術成為了文人化的藝術形態(tài)。宜興紫砂茶器的發(fā)展增加了中國陶瓷茶器的樣式,豐富了世界陶瓷文化。
中國茗飲文化
王輝老師紫砂茶器作品
紫砂茶器造型豐富、工藝精湛、賞用皆宜,具有鮮明的中國文人文化特色。王老師結合自身多年從事紫砂藝術的經歷,向學員們分享了紫砂茶器制作的寶貴經驗。
制作紫砂茶器需要深入了解中國茗飲文化,茶器造型細微的改動、制作材料的變化都可能導致茶湯口感的改變。同時,也要深刻理解紫砂材質的審美特性,掌握適合材料的工藝和紫砂茶器背后的藝術思想。
現場示范
講座結束后,王輝老師為學員們示范了紫砂石玩茶器的制作工藝。部分項目學員第一次接觸紫砂茶器的制作,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王老師在制作過程中特別講解了許多基礎的紫砂制作工藝和制作技巧,例如制作泥漿的方法、拍制泥板的細節(jié)等。
紫砂石玩茶器制作工藝
在操作演示及與學員的交流過程中,王老師強調紫砂茶器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要秉持傳統(tǒng)藝術中的精髓,并且使作品適應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和審美取向,鼓勵學員們掌握基本的紫砂制作工藝和工具使用技巧并將其應用到日常的創(chuàng)作當中。
合影
專家介紹
王輝,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美術協會會員。
2007年主編出版《紫玉淳美》,2009年主編岀版《紫韻清流》第一輯,2010年主編岀版《紫韻清流》第二輯,2013年主編岀版《紫韻清流》第四輯。
2010年策劃“當代紫砂藝術提名展”,2014策劃“傳統(tǒng)與可能--面向未來的紫砂藝術研討會”,2015年主辦“宜興紫砂礦料展”,2016年策展“九秂紫砂藝術展”。
作品“無名”入選第一屆全國陶瓷藝術展,作品“潺”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作品“上·下”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作品“石玩”、“線律”、“上·下”參加茶境藝術展。
個人作品:
《石玩》
《線律》
《納》
來源:陶瓷系副教授 楊帆
轉自:陶瓷工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