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7日,正值清華大學108周年校慶之際,一臺獨具特色的機器人音樂舞臺劇《墨甲幻音》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C511實驗室精彩上演。
這場演出的主角是三位各具特色的機器人樂手。它們分別是竹笛機器人“玉衡”,箜篌機器人“瑤光”和排鼓機器人“開陽”。這三位機器人樂手組成的“墨甲”機器人樂隊,是國內第一支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機器人表演團體。三位機器人樂手演奏的樂器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樂器——竹笛,箜篌和排鼓。機器人分別采用了吹奏、撥弦、打擊三種截然不同的演奏技法。機器人演奏的樂曲全部是原創音樂,也都是由作曲家根據機器人演奏的特點為樂隊量身打造的。
竹笛機器人-玉衡
箜篌機器人瑤光(前)
排鼓機器人開陽
機器人藝術是近些年在國外逐漸興起的全新藝術形態。不同于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機器人藝術更注重探究機器人和人,機器人和社會與文化之間的關系問題。中國的機器人藝術尚處于起步階段,《墨甲幻音》這一機器人舞臺劇首次將機器人演奏、中國民族器樂、多媒體舞臺戲劇等技術與文化元素結合在一起,是對具有中國特色的機器人藝術的全新嘗試。
墨甲機器人樂隊的主創團隊大多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藝術設計系和雕塑系。項目由信息藝術設計系米海鵬副教授領銜,雕塑系博士生張升化完成了機器人的造型與結構設計,信息藝術設計系王之綱副教授擔任演出導演及舞美指導。此外,團隊中還有機器人控制與交互領域的專家以及音樂家等。在短短的半年時間內,主創團隊攻克了許多技術難題,完成了從一張白紙到一臺精美的機器人舞臺音樂劇的藝術創作和技術研發工作,這得益于主創人員在各自領域的專業水準以及團隊默契的配合,也得益于清華美院多年來在藝術與科學方面的探索和積累。
信息藝術設計系米海鵬副教授
凱文·凱利在《科技想要什么》中寫道:“(科技)不再顯得那么冷酷。我們開始看透科技的物質偽裝,認為它首先是一種行為。雖然有外殼,但它的核心是柔軟的。”隨著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蓬勃發展,如何看待人與機器人的關系,如何促進藝術與科技的進一步融合,是新時代的哲學命題。墨甲機器人樂隊的誕生,是技術和人性彼此靠近的一次積極嘗試,也是通過技術傳遞中國傳統文化,彰顯“文化自信”的一次有益探索。
圖、文:信息藝術設計系副教授 米海鵬
部分圖片:郝士銘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