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CN EN
首頁   /   交流   /   正文

分享

“唯物思維”中國-阿根廷當代材料藝術交流展(線上展覽)開幕式暨研討會?舉辦
2021.12.09

線上開幕式

2021年12月7日,由清華大學主辦,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當代藝術研究所承辦,中國駐阿根廷使館和阿根廷國立藝術大學協辦的“唯物思維”中國-阿根廷當代材料藝術交流展(線上展覽)以線上會議的形式開幕。中國駐阿根廷大使鄒肖力,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馬賽,阿根廷國立藝術大學副校長戴安娜·皮亞杰(Diana Piazza),阿根廷國立藝術大學研究項目主任瑪利亞·羅莎·費加里(Maria Rosa Figari),展覽阿根廷方總策展人卡門·英巴赫·里格斯(Carmen Imbach Rigos,與兩國策展團隊成員、參展藝術家、特邀嘉賓等80余人出席了線上開幕式。開幕式由展覽總策展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當代藝術研究所所長、藝術史論系教授張敢主持。

致辭嘉賓

展覽總策劃彭剛教授代表展覽主辦單位在致辭中表示,很高興與大家相聚在云端,共同感受兩國當代材料藝術的魅力。“中國-阿根廷當代材料藝術交流展”是中國當代材料藝術國際交流展的第二站,將展出來自中國和阿根廷兩國共67位藝術家的百余件材料作品,作品的選取更加注重代際、性別的平衡,使得展覽整體呈現出更加豐富的面貌和更加多元的聲音。他介紹,材料是藝術創作共通的語言基礎,回到材料即是回到藝術的起點;由材料引入唯物的思維方式,亦在物質與生命一體化的藝術創作思維方式中傳遞后人類主義生態和諧的發展觀;經材料生發不同的視角,還能讓長期被主流藝術話語邊緣化的群體擁有更多發聲的可能。他期待著作為綜合性大學的清華大學,發揮好跨學科交流、藝術與科學共融的優勢,為推進國際材料藝術的發展和研究發揮積極的作用,也寄語展覽能進一步增進兩國之間的文化藝術交流,開啟當代藝術的新視野。

中國駐阿根廷大使鄒肖力先生對展覽的開幕表示了熱烈祝賀。他提到,2022年即將迎來中阿建交50周年,中阿人文交流之花在疫情下仍迸發無限生機、綻放奪目光彩。此次交流展是雙方在視覺藝術領域互鑒的精彩呈現,也是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這場展覽很可貴的是貫穿始終的“共通”理念,不僅體現在合作方式上——由兩國策展人分別挑選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及其作品,也體現在作品的選題上——大多立足當下,表達對故土、傳統、環境、女性、疫情等議題的關注,描繪著當代中國和阿根廷的人與物、反映著情與思。作為一場優秀的線上藝術展示,在帶給觀眾美的享受之余,還提供了了解對方國家和社會、溝通思想與心靈的窗口。他期待疫情早日結束,2022年“國際當代材料藝術雙年展”如約在線下舉行,為中阿文化交流增添新的活力。

阿根廷國立藝術大學副校長戴安娜·皮亞杰教授則介紹,作為中國政府的朋友,阿根廷國立藝術大學非常榮幸地參與到各類促進雙方藝術交流的行動中以及“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多項文化活動中。本次展覽清楚地表明并展示了兩國在教育、藝術和文化等領域加深聯系的重要性,以及大學在促進相互理解和團結合作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國立藝術大學的教授和學生在中國也得到了認可,這也進一步加強了雙方的友誼紐帶。她提出期待,參加研討會和展覽的藝術家們,在分享項目成果的同時也能不斷建設和擴大藝術交流的網絡。

阿根廷國立藝術大學文化、藝術、性別研究項目主任瑪利亞·羅莎·費加里代表視覺藝術系對到場嘉賓致以熱情問候,并介紹了2006年以來,她和同事從事的女性及多樣性研究進展。他們不斷推動學術和藝術交流,從種族、性別、地域性、地區主義和多樣性等不同的角度來理解物質性和身份認同等問題,使“唯物思維(Material Thinking)”形成了一種新的潮流。此次由卡門·英巴赫·里格斯、弗吉尼亞·德安杰羅(Virginia D'Angelo)、卡羅萊納·維亞卡瓦(Carolina Viacava)和尼古拉·斯卡達瑪利亞(Nicolás Scardamaglia)組成的策展團隊自2020年初就開始緊張地工作,以呈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她希望,材料藝術能夠打破觀念的壁壘,超越語言的障礙,讓藝術對話促進人文的交流和情誼的加深。

展覽學術主持馬賽教授詳細地介紹了展覽策劃的出發點:兩國藝術家都有共同采用沙子、玻璃、纖維、漆木、陶瓷、金屬等材料創作的作品,這就賦予了他們深入交流的材料語言基礎。以材料為關注點的藝術家們,重視物質性中能動、偶發、靈性的一面,重視與物質材料的互動與對話,思考物質性是如何塑造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與自己、與他人、與世界的關系,從而轉入后人類主義的生態發展語境。他還指出,為促進材料藝術的學術研究與成果共享,項目團隊搭建了“國際材料藝術研究”網站,與各國藝術家們共建材料藝術社區,網站與交流展共同展示了兩國最新的材料藝術作品與成果,也豐富了國際材料藝術研究的案例庫,為構建當代藝術的新視野與新話語夯實了基礎。

展覽阿根廷方總策展人卡門·英巴赫·里格斯教授介紹,2020年初起,兩國策展團隊保持著密切合作,并在疫情狀況下執行了新的團隊組織策略。大多數入選藝術家是來自阿根廷國立藝術大學的教師和研究人員,其他入選者也同樣是阿根廷藝術界的杰出代表。她指出,展出的作品可以看作阿根廷當代藝術的一個切面,藝術家們運用紙張、金屬、沙子、植物纖維、樹脂、珍珠、陶瓷、城市垃圾回收、紙織物、天然纖維等材料,并以科技賦能,實現了物質材料向藝術媒介的轉換,最終以二維或者三維的形式展出。交流展這一平臺幫助我們思考物質材料轉化的多樣藝術敘事,反思和推動解決共同關心的地區性與世界性問題,例如:自然保護和氣候變化、拉丁美洲原住民的身份和遷移、女性主義、暴力、教育的本質及其危機等問題,同時擴展對其他文化的哲學的研究。她還特別提到,當前全球對生態系統的關注是緊迫的,藝術家必須做出積極的行動,“唯物思維”和可持續的物質材料的轉化啟發了我們解決問題的藝術手段,共同期望在更多的展覽和文化交流中實現愿景。

參展藝術家在研討會發言

開幕式結束后進入研討會部分,張敢教授擔任此次會議的學術主持,參展藝術家卡門·英巴赫·里格斯、呂越、加夫列爾·阿爾瓦雷斯(Gabriel álvarez)、馬泉、莉莉安娜·羅斯柴爾德(Liliana Rothschild)、王雷、妙雅姆·賈韋巴姆(MyriamJawerbaum)、馬文甲先后發言,介紹了在材料藝術方面的創作和成果。

在擔任阿根廷方總策展人的同時,卡門·英巴赫·里格斯教授也為展覽貢獻了精彩的作品,她的演講題目是《圍繞著家庭空間的扭曲》。她由“線”的歷史說起,并介紹了自己如何運用這種穿越了時空且象征著女性工藝的經典材料創作,她開發了無針編織的方法,在大學教授課程也在博物館開展工作坊。她的作品如《家庭的畫像》《兒童們的游戲》《缺席的身體》,則主要反映了女性在空間中的抵抗和主體性。在《圍繞著家庭空間的扭曲》大型裝置中,她基于疫情下女性家庭處境的惡化,用墓碑般排列的服裝造型代表女性身體,形成了震撼的視覺效果。與之對應,來自中央美術學院的呂越教授也分享了她與女性的紡織技術有關的材料藝術創作。從2006年啟動的《女紅》到2021年的《新女紅》,她圍繞“什么樣的東西可以留下來”這一核心問題,將中國的織錦材料與西洋的女子緊身胸衣造型結合起來,借助玫瑰鮮花,表達了一種在被緊緊束縛的狀態中,從鮮艷盛開到垂落干枯的生命過程。她在作品中與中國非遺大師合作,引入了緙絲、蜀繡等,不同的紡織形式承載了不同地方的傳統和歷史,也為作品注入了更加深厚的文化內涵。

卡門·英巴赫·里格斯分享創作經驗

作品《圍繞著家庭空間的扭曲》

呂越的創作分享

作品《新女紅》(NewRedWoman)

阿根廷藝術家加夫列爾·阿爾瓦雷斯的演講題目是《鱷魚的求愛方式》,他的問題出發點是:皮膚的哪一面才是真實的一面?基于此,他將皮革作為畫布,加之色彩涂繪和刮刻等,以表現皮革的豐富肌理;他還以構成主義的表現風格,創造觸摸感和體積感。值得一提的是,他借鑒了很多拉丁美洲和西班牙藝術家的藝術理念和創作方式,使他們的影響在自己的作品中互相交織,從而有“未完成”的感覺。接下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馬泉教授結合自身的沙漠探險經歷,以《媒介和敘事》為題,分享了他的跨媒介的綜合材料創作。他強調了“感受”“體驗”的重要性,還為參會藝術家和學者們播放了自己創作和展覽的記錄影像,以講述藝術家從個體經驗出發通達藝術之新境界的過程。從沙漠到沙粒,他在宏觀和微觀之間構建了一種新的生動視角。

加夫列爾·阿爾瓦雷斯的創作分享

作品《鱷魚的求愛方式》

馬泉的創作分享

圖示為他在沙漠的探險經歷

莉莉安娜·羅斯柴爾德在發言中分享了《印加路網上的移民》等作品的創作理念和過程,這些作品選擇絲瓜等植物纖維,因為有機材料與大地和自然有深深的聯系。她談到,絲瓜變干之后,是一種很“順從”的材料,有網一般的肌理,可以在上面印刷、繪畫甚至雕刻,她用這種方式表達對南美土著文化的追思和興趣。而原住民在公路網上的遷移路線,則被她用干絲瓜上的圖案印刷表達出來——安第斯文明古代的公路網絡,連接著哥倫比亞、秘魯、阿根廷等國,在今天也仍然在被使用。來自浙江師范大學的王雷教授以《紙·植——王雷作品中的材料和觀念》為題介紹了自己圍繞報紙等材料的藝術實踐。比如在《大河報2013》中,他將報紙拆解成為三個部分:將365天的報頭用亞克力框裝裱起來,兩萬多個人物圖像被裁剪和重新拼貼,組成長河式的長圖,其余部分則被裁成紙條,用打毛衣的方式打成12個麻袋。作品《文錦中華2018》則基于一整年的《北京晚報》。從物質的角度上,他對紙材料進行了解構和重新編輯,從抽象角度上,他是在用社會信息來做作品。

莉莉安娜·羅斯柴爾德的創作分享

圖示為干絲瓜上的圖案印刷

王雷創作分享

圖中作品為《大河報2013》

妙雅姆·賈韋巴姆以《人類》為題,分享她對“暴力”主題的思索和表現。她將對人與自然關系問題的關注集中到“樹”這一具體物上,認為樹是人類暴力的無聲見證者,繼而引入書籍與語言,它們則是人類文明美好和光明的一面。她還使用被打碎的汽車玻璃——即使是散落一點的碎片,曾經也是一體的——與手工紙共同組合成破損的樹木造型,實現了意義與形式的巧妙統一。研討會的最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副教授馬文甲借由自己以木為媒介的藝術實踐,分享了他對材料藝術內涵與意義的理解。他談到,在信息時代下,觸感是更加被人們珍視的,而使用何種材料、如何使用材料,考驗著藝術家的認知能力和身份邊界,藝術家要探索材料,關鍵是尋求超領域與超邏輯的意義等。他還認為,材料與造型的關系,正是藝術表現語言邊界的重要辨別依據。

妙雅姆·賈韋巴姆的創作分享

圖中作品為《書》

馬文甲的創作分享

藝術家們的精彩發言結束后,張敢教授為研討會做了總結。他向參加開幕式和研討會的藝術家、學者們表達了謝意,并希望能借此契機,深化對彼此文化藝術的了解,同時繼續推進當代材料藝術的學術研究。2022年,“唯物思維”首屆國際當代材料藝術雙年展將于線下舉辦,讓我們共同期待。

展覽網址:www.international-material-art-study.org

線上研討會

(圖、文:項目統籌:梁開)

? 2024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園1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100084

? 2024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联系我们: 普陀区| 平利县| 岑溪市| 丰台区| 双桥区| 驻马店市| 安陆市| 永修县| 长海县| 茂名市| 肥东县| 平遥县| 华容县| 宁波市| 德化县| 无为县| 唐海县| 云林县| 芦山县| 太和县| 从江县| 无锡市| 新沂市| 嘉荫县| 林芝县| 大城县| 礼泉县| 芜湖县| 宜昌市| 永丰县| 崇仁县| 罗源县| 德州市| 蓝田县| 建宁县| 湾仔区| 榆社县| 咸丰县| 申扎县| 民乐县| 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