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CN EN
首頁   /   教學   /   教師   /   A-Z   /   F   /   正文
F

分享

馮崇利
副教授、碩士
職稱

準聘副教授

主要學歷

1998年9月-2002年7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雕塑專業,獲學士學位

2007年9月-2011年7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雕塑專業,獲碩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02年7月至2018年6月,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

2018年7月至今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副教授

學術兼職

2020年11月-今,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委會委員

2016年12月-今,中國雕塑學會理事

2017年10月-今,中國照明學會室內照明專業委員會委員

研究方向

中國傳統造型語言研究與轉化

學術主張

傳統是文化藝術得以延續、生長的根,使我們獲得了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特殊品質。傳統背后所凝結的時空觀念、生命認知、哲學思想、思維模式、情感體驗、觀察方法、工藝媒介……,都是藝術創作可以汲取的營養。

在當代的環境下,藝術面對生存現實、文化立場、觀念轉化、材料實驗……,經歷多向度的裂變、轉型、重構、跨越……,雕塑語言的建構更體現在時代精神和文化關切上。對于傳統的研究與轉化應當著重于寬場域、廣外延、常態化、厚功底。要將每一件新作品的創作過程視為進一步拓展新場域、擴展新邊界的機會,以研究當代語境和傳統精神為驅動,并由之推進材料的實驗和觀念的互動,在汲取的過程中建構出新的維度。創作中,除了對于作品觀念的深入思考和材料表現的探索以外,堅守雕塑不同于其他藝術語言所特有的張力,更是雕塑工作者的責任。

深入研究中國傳統造型語言,使傳統面向未來,面向當下進行新的轉化和生成,讓傳統成為活的,生生不息的文化資源,在當代藝術語境中建構具有中國文化特點、文化屬性、文化立場的雕塑語言。

學術成果

主要參展

2020年12月,東西南北中-學院雕塑邀請展

2020年11月,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

2020年10月,2020高塔藝術廣場無墻藝術計劃

2020年8月, 絲路之夢-2020中國民勤第三屆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

2020年7月, 2020中國-青島公共藝術大展

2019年12月,2019兩岸工藝創作邀請展

2019年11月,開放進行時-深圳灣公共藝術季

2019年10月,時代經典-2019中國雕塑學術邀請展

2019年10月,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2019年6月, 傳承-轉化——“同道”雕塑作品展

2019年5月, 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

2019年3月, 民族大團結——全國雕塑藝術作品展

2018年9月, 2018人與自然 中國·鄭州國際雕塑展

2018年7月, 一帶一路·中阿國際友誼雕塑園項目

2017年12月,中國姿態-2017首屆溫州國際雕塑大展

2017年9月, 第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

2017年3月, 武漢新軸線-2016-2017泛海國際雕塑藝術季

2017年1月, 2016中國-蕪湖第六屆劉開渠獎國際雕塑大展

2016年11月,中華史詩美術大展

2016年11月,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

2016年10月,中國姿態-第四屆中國雕塑大展、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建院60周年校友作品邀請展

2016年9月, 2016首屆潮起東方-中國海寧百里錢塘國際雕塑大展

2016年8月, 2016中國美術館收藏青年美術家作品展

2015年12月,太原國際雕塑雙年展

2015年9月, 第六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

2014年12月,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2014年10月,中國姿態-第三屆中國雕塑大展

2014年1月, 中央電視臺雕塑大賽

2013年10月,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

2012年10月,第五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

2012年7月, 國博百年-中國百年雕塑作品展

2012年6月, 無形之形-2012中德文化年中國當代藝術展

2011年12月,第四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中國姿態-第二屆中國雕塑大展

2011年11月,首屆劉開渠獎國際雕塑大展

2008年7月, 中國姿態-首屆中國雕塑大展

2007年8月, 北京奧林匹克藝術之夢-2007北京國際城市雕塑藝術展

2007年3月, 迎世博2007上海國際雕塑年度展

2006年3月, 2008奧運景觀雕塑國際巡展

2001年6月, 第一屆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

獲獎

2017年12月,《竹痕-8》獲中國姿態- 2017首屆溫州國際雕塑大展金獎

2016年12月,《竹痕-6》獲2016中國-蕪湖第六屆劉開渠獎國際雕塑大展銀獎

2016年12月, 作為故宮博物院雕塑館展示設計主創設計師,獲WA中國建筑獎-技術進步獎-佳作獎、中國照明學會照明工程設計獎一等獎、西班牙LAMP國際照明獎入圍獎

2016年10月,《風之痕-1》獲中國姿態-第四屆中國雕塑大展中國公共藝術學術獎

2016年9月, 《風之痕-1》獲2016首屆潮起東方-中國海寧百里錢塘國際雕塑大展金獎

2014年12月,《熔鑄-竹風》獲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銅獎

2014年10月,《竹痕-1》獲中國姿態-第三屆中國雕塑大展中國雕塑藝術大獎

2011年12月,《墨韻泥痕-梅蘭竹菊》獲第四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優秀作品獎

主要收藏

2016年,《竹痕-2》中國美術館收

2014年,《熔鑄-竹風》中國美術館

2011年,《墨韻泥痕-梅蘭竹菊1》中國美術館

2016年,《朱載堉與樂律全書》中國國家博物館

2014年,《竹痕-1》山東美術館

2019年, 海瀾美術館

2009年,《繼往開來》國家新聞出版總署

2008年,《城中的云》北京市政府

2018年,《竹痕-5》鄭州國際雕塑公園

2017年,《風之痕-2》一帶一路-中阿友誼國際雕塑園

2017年,《竹痕-8》溫州國際雕塑公園

2016年,《風之痕-1》海寧市政府

2016年,《竹痕-6》蕪湖國際雕塑公園

2011年,《墨韻泥痕-梅蘭竹菊》蕪湖國際雕塑公園

論文發表

2017年,《場域與邊界》發表于《藝術評論》2017.6期

2015年,《古墨新痕-水墨語言研究與轉化》發表于《美術》2015.01期

2017年,《故宮博物院雕塑館展示設計》發表于《世界建筑》2017.3期

2014年,《基于雕塑類文物保護的彈性隔震裝置研究》發表于《建筑結構》2014.9期

2009年,《汲取與建構》發表于《學院雕塑》2009.3期

2014年,《故宮慈寧宮天然光環境實測與模擬研究》發表于《照明設計》2014.9期

2015年,《一個空間、兩個主題》發表于《紫禁城》2015.7期

2013年,《故宮博物院雕塑館展覽設計研究》收錄于《中國雕塑百年論文集》

主持/參與項目

2017年, 擔任中國大學生雕塑作品展助理策展人

2017年, 擔任“人與自然——中國?鄭州國際雕塑展”展覽監制組成員

2017年, 擔任“轉化?創造 第七屆“劉開渠獎””國際雕塑大展助理策展人

2017年, 擔任“中阿友誼雕塑園”雕塑監制組成員

2016年, 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雕塑《朱載堉與樂律全書》

2010年, 主持中國鄂倫春民族狩獵博物館廣場主題雕塑群工程《興安獵神》設計制作

2009年, 主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主樓雕塑《繼往開來》設計制作

2007年, 主持望京醫院主題浮雕工程《大醫精誠》設計制作

2006年, 主持國家安全局六號院主樓浮雕《長城》設計制作

2006年, 主持南戴河國際娛樂中心雄獅廣場浮雕柱《海洋-生命》設計制作

2006年, 主持張裕葡萄酒公司創始人《張成卿與張弼士》蠟像設計制作

教學情況

《中國傳統雕塑語言研究與轉化》、《裝飾雕塑》、《中國雕塑史》

? 2024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園1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100084

? 2024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联系我们: 凤山县| 广安市| 棋牌| 新晃| 西平县| 海南省| 濮阳县| 青州市| 罗定市| 信阳市| 邵东县| 郎溪县| 通海县| 镇坪县| 塘沽区| 福泉市| 六盘水市| 湘乡市| 故城县| 勃利县| 井冈山市| 临洮县| 建水县| 宁国市| 民县| 白山市| 日照市| 南漳县| 庆阳市| 崇州市| 米林县| 内江市| 麦盖提县| 改则县| 陈巴尔虎旗| 章丘市| 桦川县| 武冈市| 乐亭县| 内黄县| 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