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 《運河晨曉》
作者:譚耀林
版畫 《大國工匠》
作者:王藝霖
版畫 《古鎮樂章》
作者:肖力
版畫 《在希望的田野上》
作者:周仲銘
中國是版畫的故鄉。在中國美術史上,版畫是抹不去的記憶、翻不完的篇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使我國版畫在唐代已有較高水平。20世紀30年代,魯迅倡導的新興木刻運動,在繼承傳統版畫技藝、借鑒歐洲版畫特點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版畫的便捷性、大眾性、可復制性,使新興木刻藝術成為“時代的戰鼓”和“革命的號角”,拉開中國現代版畫的發展序幕。抗戰爆發后,江豐、力群等青年人,將魯迅倡導的新興木刻理念帶到延安,以大眾化、民族化的作品,鼓舞民族斗志、銘刻紅色記憶,播下版畫藝術向時代、為人民的種子。新中國成立后,版畫藝術沿著現實主義創作方向不斷開拓,工業版畫以及富有地域特色的風格流派大放異彩。
新時代,版畫創作者繼承傳統,擁抱生活,并逐漸融入新技術、新材料、新觀念,進一步拓展創作邊界,豐富藝術面貌,以多元化主題創作鐫刻時代印記。今年,各地版畫藝術展不斷推出、精彩紛呈,從傳統的回望到當下的創造再到對未來的期許,勾勒出中國現代版畫傳承創新之路,彰顯版畫的獨特價值。
回溯精神之源
延安時期的版畫創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文藝的重要篇章。延安文藝精神之光,照亮了中國現代版畫創作之路。近期,一批版畫藝術展通過回溯版畫精神之源,引導廣大美術工作者堅定創作理想,把文藝創造寫到民族復興的歷史上、寫在人民奮斗的征程中。
與時代共進、與人民同行,是延安木刻版畫留給美術工作者的寶貴精神財富。為發揮延安文藝精神發源地的教育功能,今年6月,位于陜西省延安市的“延安版畫藝術中心”正式啟用,并舉辦“首屆延安木刻版畫雙年展”。展覽學術主張鮮明——堅守延安木刻版畫精神理念、拓展藝術表現意韻,將當代版畫創作引向縱深、引向廣大。參展的200余件作品,如周仲銘《在希望的田野上》、肖力《古鎮樂章》等均為近5年的原創木刻版畫新作,作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立足新時代新氣象,追求開闊的視野、創新的思維、多元的風格和生動的表現,為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寫下生動注腳。
還有不少美術機構通過梳理、展示館藏名家經典版畫作品,透視版畫藝術的創作規律與社會價值,帶領觀眾體味版畫創作者如何將個體的“小我”融入國家的“大我”。在“刀耕版印 銘刻風華——中國國家畫院典藏20世紀木版畫精品展”上,力群《飲》、彥涵《當敵人搜山的時候》等作品,以生動的藝術語言反映了延安木刻創作者一手拿鋤鎬、一手執刻刀的創作激情。在“星與火——四川美術館·神州版畫博物館館藏左翼木刻專題展”上,透過古元《燒毀舊地契》、李樺《“怒潮”組畫——起來》等40余件代表性作品,觀眾能夠深刻感受到民眾覺醒的力量。在“從延安精神到新中國情懷——紀念第一個五年計劃70周年版畫巡展”上,胡一川《牛犋變工隊》、李少言《開會去》等作品,藝術刻畫了陜甘寧邊區的新生活景觀和新精神風貌。這些作品連綴在一起,既展現了中國現代版畫的發展歷程,更體現了版畫創作者對現實主義精神的追求和觀照時代的敏銳自覺。
一個個展覽,藝術闡釋版畫的豐厚內涵和創作傳統,讓人們看到版畫所承載的現實意義、所鐫刻的時代精神,從而引領思想進步、助推藝術創新,使中國版畫創作向著“宏毅深刻”前行。
反映時代面貌
版畫在被稱為“畫”之前,一直以“版”為重,“雕版”屬于工藝技術范疇。新興木刻運動的興起,變傳統的工藝復制為現代的藝術創造,畫、刻、印都由創作者一人完成,用“畫”的創造豐富了“版”的價值,版畫表現時代的空間愈發廣闊。近年來,許多版畫創作者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一步表現時代、融入時代,以創新探索使作品散發時代魅力。
一些區域性、地方性版畫藝術展,著力凸顯版畫的地域特色,展現本地版畫發展成果。像上海,作為新興木刻運動的誕生地、中國當代版畫的重鎮,通過舉辦學術品牌展——上海版畫展,發掘創作人才、普及版畫藝術、促進長三角版畫藝術交流和學術水平提升。近期舉辦的“上海市第十三屆版畫展”,在賡續百年傳統的基礎上,關注新時代“上海故事”,突出表現大事、新事,倡導小切口、正能量、大情懷。比如,何牧《中華鼎之四》、馬亞平《上海紡織博物館》等作品,通過刻畫上海文化建設事業一角,展現“人民城市”美的追求、高的顏值、暖的表情。北大荒版畫是中國現代版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弘揚北大荒精神的重要載體。“紀念北大荒版畫誕生六十五周年·深耕黑土·續寫傳奇——首屆北大荒版畫雙年展”旨在弘揚北大荒精神、提升北大荒版畫的影響力。展覽作品以農業、農村、農民等為主要表現對象,彰顯藝術溫度,凝聚奮進力量。在貴州、山西、廣西、安徽、四川等地,各類版畫藝術展接連舉辦,聚焦新時代、立足新生活,在體現各地發展成就的同時,折射當代版畫創作新面貌。
創作者對工與藝、版與畫、主與客之間的辯證思考,貫穿于各大版畫藝術展之中。“木痕水影映心源——中國美術館藏水印版畫作品展”“實相風致——全國水印木刻版畫邀請展”“水木菁華——第二屆亦雅·中國現代水印版畫作品展”等,將目光投向中國特有的木版水印技藝。其中,“刀痕水跡——昆山陸放版畫藝術館館藏精品展”,精選100多件陸放的手稿與版畫作品,充分展現了作者借鑒木版水印技法,保留木刻版畫刀味和木味、以色彩豐富畫面的藝術風格,以及對西湖山水意境的美學呈現。通過展覽既可以回溯木版水印傳統,又可以觀察現代水印版畫的探索趨勢,還可以洞察木版水印技藝在推動版畫技法創新、藝術語言嬗變、畫面意境拓展以及藝術情感表達等方面的深遠影響。
從技術到藝術、從形式到價值,這些展覽在對傳統文脈、對當代生活的觀照中,立體展現了新時代版畫緊扣時代脈搏發展的繁榮景象,既為系統梳理中國版畫發展成就提供參考,也為版畫創作和研究提供新思路。
開辟藝術新境
近期版畫藝術展上,涌現出許多青年版畫作品,成為版畫創作新貌的真切反映。這些作品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不斷拓展版畫的內容形式與精神內涵,在主題呈現、藝術語言表達、審美觀念更新等方面洋溢著青春的氣息,開辟了版畫審美新境界。
通過展覽可以發現,青年版畫創作者的表現意識越來越強,創造活力涌動。他們博觀約取,將藝術個性融入主題探索,追求個性與共性、形式與思想相統一。如“實相風致——全國水印木刻版畫邀請展”中展出的王超《錦灰堆之拾瓦小集》、“盛世印跡——2023·中國百家金陵畫展(版畫)”中展出的劉道遠《父輩的勛章》等作品,反映了藝術家對主題與內涵的認識不再局限于具體事件,而是從空間拓展與時間延展的角度思考主題,把對主題的理解融于平和舒緩的表現中,拓寬了畫面的意趣意境和意義空間,啟發觀者思考。
青年版畫有別于以往的另一個重要變化,是對版畫審美理念的再認識。很多作品打破常規的觀看方式和思考方式,敏于想象和表現,使畫面生發新韻,像“青春飛揚:2023中國青年版畫家提名展”中展出的康雷《鄉村振興之美麗侗寨》,以及“第三屆黑龍江省版畫作品雙年展”中展出的隋穎《秋·影》等。越來越多青年創作者以敏銳的生命體驗,在想象與現實之間找到藝術的最佳表現方式,為人們帶來新穎的審美體驗。
在藝術語言拓展上,以青年為主要創作群體的當代版畫形態豐富、形式各異,在尊重共性的前提下強調個性的自然呈現。如入選“盛世印跡——2023·中國百家金陵畫展(版畫)”的王云燕《夏日晚風》、陳詞永《疾風——躍》、王藝霖《大國工匠》、譚耀林《運河晨曉》等作品,都力求運用傳統版畫語言進行個性化表達。這些探索為當代版畫創作帶來生機與活力。
新興木刻運動播下的藝術向時代、為人民的種子不斷生根發芽。如今,中國版畫呈現主題多元、語言豐富、技法多樣的發展態勢,洋溢著蓬勃活力。未來,中國版畫將進一步開拓創新,以佳作彰顯其獨特的美學價值和社會價值。
本文作者:代大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來源:轉自人民日報
202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