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世紀以來,不同門類的藝術家通過多面向、多維度的創作實踐鋪陳出了一條中國式現代美術發展之路。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也為當代美術創作提出了新的課題。伴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美術進程的推進,當下的美術創作應該圍繞哪些問題展開?如何結合創作實踐具體地把握這些命題的文化意涵?美術創作怎樣才能實現對中國意韻與時代精神的深刻理解與把握?圍繞這些問題,《美術》雜志社融媒體中心將陸續推出系列專題視頻,旨在通過呈現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并取得一定成果的美術家的觀點與作品,由點及面地梳理、總結破題之道。本期特邀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委會副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代大權就版畫創作的發展與革新這一主題展開闡述與回應。
尊重經驗和傳統,是一切革新的根基
代大權:《淮南子》(又名《鴻烈》)中《修務訓》曰:“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術。”其意義在于告誡世人,個人極端的個性認知不能夠代表社會的普遍認知,而應尊重客觀現實。在當今的藝術創作中,油畫、國畫、雕塑的表現形式似乎并未明顯受到數碼科技的影響,但卻很明顯地體現在版畫創作中。版畫創作尤為重視技術,并強調做版過程中人與版、物性與人性的交融體驗。
代大權 《紅霞面店》
套色木刻 2014年
這種交融體驗為版畫創作帶來更多的可能性,數碼技術的運用正是版畫發展與變革進程中的一次突破。很多版畫領域的前輩或是成熟的版畫家,他們會利用電腦這種工具豐富其對版畫語言的認識。
陳琦 《少女》
數字版畫 2002年
王華祥 《天敵》之二
數字版畫 2021年
然而,很多年輕的從業者在利用數碼技術進行版畫創作時,由于不理解何為版畫語言,只能盲目地使用這項技術,而缺少做版和技術體現的過程,也沒有人與版、物性與人性的交融體驗。創作過程僅僅是將取景框中刻錄的表現對象輸入電腦,再通過數碼技術進行輸出,最終形成作品。這些作品在版畫展覽中展出時,雖有較好的視覺效果和前衛的觀念,卻不能說是優秀的作品。它體現出一種更新的表現手段,可稱其為綜合性材料或數碼繪畫,但不能將其定義為版畫,不能用這樣簡單的構成方式替代版畫創作。
我們提倡在版畫的創作過程中使用電腦,但是不會因此取代版畫和傳統。
“鼎故革新”,不是“革故”。
代大權 《窺》
黑白木刻 2019年
德吉爾門奇 《蒙娜麗莎》與達·芬奇 《蒙娜麗莎》
我強調的“鼎故”是一定要尊重我們已有的經驗和傳統,在總結經驗和尊重傳統的基礎上,才能談創作中的個性。“鼎故”是前提, “個性”是結果。對于年輕版畫家而言,希望一夜成名的想法很普遍,因為目前社會上存在很多浮躁的行為方式,但這種“多、快、好、省”的追求不能表現在藝術創作中。只有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創作出好的藝術作品。藝術家要經過很多的歷練和思考之后,才可能形成對事物的獨到判斷。
古元 《減租會》
黑白木刻 1943年
焦心河 《商訂農戶計劃》
黑白木刻 1944年
藝術家簡歷
代大權,1954年生于北京,1982年畢業于西安美院,2001年清華大學引進人才。
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文聯文藝創作專家指導委專委,中宣部黨史美術作品評審,國家美術創作工程組委、評委,文化和旅游部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作組委、評委,北京國際雙年展組委、評委,全國美展、全軍美展,建黨展、全國主題展,紀念展,全國藝術節美展,全國畫院展,全國青年展、全國少數民族展、全國新文藝群體展、全國大學生展、全國第十四至二十五屆版畫展評委等。
作品曾獲中國美術最高學術獎“金彩獎”金獎,全軍美術創作一等獎,全國版畫作品展金獎等。
學術評論及作品刊發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藝術報》《中國文化報》《解放軍畫報》《美術》《新華文摘》《美術研究》《中國美術報》等。
(轉自:美術雜志社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