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全國文藝界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認真領會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一致表示要在文藝工作中貫徹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努力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奮斗和實踐中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中國曲協副主席、著名紹興蓮花落表演藝術家翁仁康表示,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讓我深深覺得自己的創作更有方向、表演更有情感。我從藝50年了,一直在舞臺上演唱著自己創作的節目,“邁開腿、管住嘴”是我給自己定的行為守則。“邁開腿”就是要走,走到老百姓當中去;“管住嘴”就是自己在舞臺上說什么話,嘴巴一定要管牢,因為老百姓會把文藝工作者在舞臺上說的話當作行為依據。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文化工作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還和文藝工作者座談、交心,讓我們心里有了明確的創作方向。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增強人民精神力量,離不開文藝工作者創作積極健康向上的精神產品。祖國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習近平文化思想永遠是文藝工作者創造精神力量的明亮燈塔。
中國民協副主席、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館長、南通大學南通非遺研究院院長吳元新表示,我作為民間文藝工作者、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的傳承人,從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中,深刻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傳統文化與民間文藝的弘揚和傳承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我們倍感振奮,更感未來非遺傳承工作的責任之重。多年來,我一直從事著傳承保護藍印花布印染技藝、搶救收集傳統印染實物遺存的工作,現已收藏了6萬余件流失于民間的彩印花布、蠟染、夾染、扎染、藍印花布古舊實物,整理了20萬個優秀傳統印染紋樣,出版了《藍白雅韻》等十余部專著,在藍印花布的面料、色彩和應用形式上不斷探索,創新設計了多個系列的藍印花布現代作品,獲得了兩百多項專利,以“守正創新,活態傳承”的方式,著力推動傳統工藝的家族傳承、院校傳承、社會傳承,有力續存了我國的寶貴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定會加強研究闡釋,堅持學以致用,以民間文藝工作者的身份,為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進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促進文明交流互鑒而努力。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向云駒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要有新氣象新作為。這是文化發展繁榮的一個高屋建瓴、高瞻遠矚的新號令。要完成新任務、實現新作為,最正確的思想指引和最有力的理論武裝就是習近平文化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意識形態工作、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掌握中國歷史規律、弘揚偉大的歷史文明、繁榮社會主義文藝、建構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話語體系、保護文化遺產、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一系列重大文化領域問題作出了科學的論述,形成了以“兩個結合”為統領,回應新時代文化發展“古今中西”問題,博大精深、科學系統的習近平文化思想。這是我們實現文化強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科學指南和思想火炬。文藝評論工作者應該走在學習的前列,用習近平文化思想推進文藝評論貼近文藝創作、貼近文藝觀眾和讀者,承擔歷史使命,回應時代召喚。
江蘇省劇協副主席、江蘇省淮劇團一級演員陳澄表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演員,我們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更好地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狠抓傳統經典劇目傳承工作,傳下去,立得住。老一輩藝術家留下來的藝術瑰寶、藝術精品要落實,要有先保護、后傳承、再創新的探索精神。促進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推動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工作,把老一輩的創造精神與精髓在我們身上發揚并再傳承至下一代,帶領青年共同發展淮劇事業,讓淮劇之花在全國戲曲大花園中開得更加鮮艷多彩。特別是我們獲獎的一些劇目,更要發揮其精神引領的作用,如《小鎮》獲得國家文華大獎并不止步,常演常新,傳統劇目《趙五娘》等獲得觀眾共鳴,久演不衰。今后一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文化自信,秉承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王鐵牛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全面透徹。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首先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肩負文化使命,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在中國文聯的組織推動下,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開創性地搭建了藝術家與社會、與基層、與群眾的一座座新的聯系橋梁和新的平臺形式,把文化送到了千家萬戶,把黨的陽光照進基層的每一個角落,成為中國文藝發展的新的趨向和亮點。作為文藝志愿者,我要更加積極參與到各項文藝志愿服務活動中去,輔導培訓基層美術工作者,為各行各業的英模和少數民族群眾畫像,播種文化,傳遞溫暖。
(來源:中國藝術報 2023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