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黑色的硝煙遮天蔽日,在蜿蜒的戰壕、沖天的炮火、漫山的碎石焦土中,志愿軍戰士正在與敵人激戰,戰爭場面震撼心靈。在2021年建黨百年之際,著名畫家王鐵牛創作的油畫巨制《上甘嶺戰役》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美術作品展覽”亮相,引發觀眾強烈共鳴。王鐵牛曾經有過多年軍旅生涯,對描繪抗美援朝題材有著深深的情感。他曾三次創作以志愿軍為主體的大型畫作,希望用畫筆永久保留這段屬于所有中國人的歷史記憶。
著名畫家王鐵牛創作的油畫巨制《上甘嶺戰役》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美術作品展覽”亮相。
高度寫實
呈現全景戰場兼顧人物細節
站在高3米、長6.75米的油畫《上甘嶺戰役》前,無論是遠觀還是近看,觀眾都能感受到畫面的高度寫實,戰爭的殘酷、志愿軍的無畏撲面而來。畫作將志愿軍戰士前仆后繼、堅守陣地作為畫面的主要情節,他們有的拔線投彈,有的握槍射擊,還有的跳出戰壕,可見戰事正處于激烈的時刻。戰壕沿山坡延伸到遠方,令畫面更添縱深感,炸彈爆炸瞬間的火光與黑煙形成光影和明暗的強烈對比,戰場上灼熱的溫度似乎撲面而來。
“當接到了《上甘嶺戰役》創作任務的時候,我感到非常光榮,同時也感到了不小的壓力。”王鐵牛說,壓力一方面是因為前人已經利用多種藝術手段,表現了上甘嶺戰役中志愿軍的英雄形象;另一方面則是必須在有限的畫幅內,既要表現戰場全景局勢,有“調動千軍萬馬”的能力,又要兼顧眾多人物細節。
“我要畫出震撼人心的上甘嶺戰役,讓人們記住勝利來之不易,和平來之不易。”在王鐵牛看來,上甘嶺戰役不僅凝聚著志愿軍戰士英雄主義的精神,也包含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不畏強敵的民族品格。構圖是這樣一幅全景式畫作成功的關鍵,基于此前的同題材創作經驗與對這段歷史的詳細了解,他確定了以高處俯瞰蜿蜒戰壕的視角,凸顯上甘嶺戰役陣地爭奪戰、坑道戰的特點。6.75米的畫作長度,更適于展示寬闊的場景。
“描繪這場史詩級的戰斗,重要的是具有歷史情節的合理性,符合軍事邏輯。通過特定的環境、特定的形象,讓觀看者將畫面定格在上甘嶺戰役,而不是其他戰役。”曾是軍人的王鐵牛,在創作軍事題材畫作方面具有特殊的優勢,那就是熟悉軍事常識和戰術動作。“在創作前期,我會自己當模特,感受戰場上合理的拿槍、沖鋒等姿態。”王鐵牛說,畫面里身背電報機的戰士形象,也是自己當模特揣摩出來的。
曾是軍人的王鐵牛,在創作軍事題材畫作方面具有特殊的優勢,那就是熟悉軍事常識和戰術動作。
多年積累
曾親赴朝鮮并三度描繪志愿軍
油畫《上甘嶺戰役》是王鐵牛年近70歲時創作的,成為他藝術生涯的一座高峰。“一件成熟的作品,一定要經過時間的打磨、方方面面的推敲,不是一揮而就的。”王鐵牛說道。在此之前的經歷,冥冥中似乎都引導他創作這幅畫作:童年時期父輩相關創作的影響;青年時期在部隊的12年軍旅生活為他創作軍事主題繪畫打下了基礎;親赴朝鮮考察,并在軍事類畫作創作中獲得了極大的鍛煉。
“我出生在抗美援朝的年代,連名字也與那段歷史有所關聯。母親懷我的時候正趕上抗美援朝,作為前線城市的沈陽進行人員疏散,她去哈爾濱乘坐的火車就叫‘鐵牛號’。”王鐵牛說,童年時期的防空演習、父親畫過的志愿軍戰斗英雄事跡等,至今還縈繞在他腦海。小時候他曾祭掃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對黃繼光、邱少云、楊根思等英雄的故事耳熟能詳,電影《英雄兒女》等點滴記憶也伴隨他成長。
王鐵牛早年參軍照片。
1977年,王鐵牛考上了魯迅美院油畫系,同時收到入伍通知書,他選擇了一身戎裝,同時依然堅持油畫創作。上世紀80年代,他進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接受專業繪畫教育,創作了更多軍事歷史題材的作品。1991年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籌建時,決定創作全景畫《清川江畔圍殲戰》,王鐵牛成為創作組的重要成員。在這次創作中,創作組到朝鮮展開了15天的考察,訪問了8個城市,重走清川江畔的戰斗點位,祭掃志愿軍戰士的墓地,零距離考察讓王鐵牛對當年的戰場產生了更清晰的認識。“面對長眠于戰場的戰士墓碑,我們的內心唯有深深的敬仰。”
《清川江畔圍殲戰》的創作歷時兩年多,王鐵牛閱讀了大量的史料,對抗美援朝這段歷史的認識不斷加深,作品獲得了第三屆解放軍文藝獎。十幾年后,王鐵牛又接到南京軍區軍史館的邀請,希望他能創作一幅體現上甘嶺戰役的畫作。他又一次廣泛收集資料,走訪在世的志愿軍戰士,出色地完成了《上甘嶺·1952》的創作。“《上甘嶺·1952》就像是《上甘嶺戰役》的一次創作預演,但是后者的規模、畫面復雜程度進一步提升。”王鐵牛說道。
王鐵牛正在創作《上甘嶺戰役》。
創作使命
有幸將重要歷史節點畫出來
走進王鐵牛的工作室,眾多作品掛滿墻上,工作臺上一幅新的作品正在醞釀。幾十年來,王鐵牛始終筆耕不輟,憑借自己的勤奮努力和扎實的寫實功底完成一個又一個創作。他擅長全景油畫,創作大型主題作品四十余幅,風景系列、人物系列、靜物系列數量達上千幅,是一位高產的全能型油畫家。
王鐵牛的父親王盛烈先生是現實主義中國畫大家,曾創作《八女投江》;母親呂馥慧女士也是一位著名畫家。王鐵牛曾留學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成為俄羅斯現實主義油畫大家梅里尼科夫的學生。他任教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還獲得了俄羅斯藝術科學院榮譽院士稱號。父親與恩師的諄諄教導,成為他追尋的方向,也傳遞給了莘莘學子。
“我的父親生活的時代是中華民族歷經磨難的時代,他經歷過外敵入侵、國家衰亡的時期,品嘗過做亡國奴的痛苦,將自己對中國和人民的深刻情感傾注到《八女投江》等作品里。”王鐵牛說,父輩將個人命運與家國命運緊密相連,為后世作出了榜樣。“藝術家要關注現實,用真情才能創作出好作品。”
“每一代藝術家都有自己的創作使命,我很幸運能夠有機會將重要的歷史節點畫出來。”王鐵牛說道,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為和平而戰,為正義而戰,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上甘嶺戰役更是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希望《上甘嶺戰役》能夠為中國人民保留永久的歷史記憶,在不同的時代都能為我們民族的前進與發展釋放精神力量。”
幾十年來,王鐵牛始終筆耕不輟,憑借自己的勤奮努力和扎實的寫實功底完成一個又一個創作。
作品簡介
油畫《上甘嶺戰役》由著名畫家王鐵牛創作于2021年,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型美術創作工程”入選作品。
作品高3米、長6.75米,力圖較全面地展示上甘嶺戰役場面,表現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勇敢向前、不畏強敵、視死如歸的英雄主義精神。
王鐵牛《清川江畔圍殲戰》。
(本文來源:《北京日報》記者 王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