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十幾分鐘的篇幅里,將畫作的精神與氣韻準確傳達,把文化底蘊顯露出來,是這部紀錄片面臨的創作難題。創作者首先在視覺呈現上下功夫,利用新視聽技術手段,讓靜態的圖像動起來,賦予美術作品鮮活的生命力。用色素粒子展現油畫《潮》中潮涌的力量;以3D建模技術讓《華山云海圖》《黃海一線天奇觀》等山水畫實現全新意義上的“可觀、可居、可游”;用微距鏡頭展現《礦工圖》《春運》等畫作中別具一格的繪畫技法,突破肉眼可感的客觀世界極限,進入筆墨與色彩奇幻的微觀世界……作品幀幀有創意,秒秒細雕琢,生動詮釋美術經典作品的美感和其背后蘊含的深刻內涵,從而讓藝術與人民的生活發生互動,開創了藝術類紀錄片的新形態和藝術作品鑒賞的新路徑。
但凡擁有強勁生命力的經典作品,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以大眾的視角感知時代、感知歷史、感知生活。《美術里的中國》第三季以此為準則甄選名家名作,講述作品中涌動的真摯情感,回蕩的人民心聲,映照的時代律動。片中,我們看到了劉文西在作品《祖孫四代》中如何用刪繁就簡的蒼勁筆墨,將中國百年風雨融為一瞬,畫出佇立在黃土地上的四代人;看到艾中信如何融匯中西,將壯美的西部風光、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與火熱的蘭新鐵路建設施工場景融匯在一起,在畫布上譜寫時代發展的交響。創作以每幅美術作品為點,以畫家的創作過程為線,以中國近現代社會發展歷程為面,從點到線再到面,讓更多觀眾理解了不斷發展的中國何以如此動人。
真正的美是一種讓觀者能夠從中感受到“人的存在”的生命體驗。《美術里的中國》第三季不僅講解經典畫作,還圍繞經典畫作的創作歷程展開,通過解說詞的引導和美術評論家的解讀,講述畫家的人生故事。從生活的磨礪到從藝的艱辛,觀者能從這些真實故事中感受到美術大家作為人的真實性,進而感受其作品的真實性。文藝作品是創作者精神世界的表達,一幅畫作中既融匯了畫家對現實世界的觀察和體悟,也沉淀著畫家獨特的藝術感悟和審美旨趣。豐子愷的雅趣、劉海粟的內觀與突破、周思聰與盧沉的仁者之心……從某種程度上講,藝術家的品格就是中國文化精神的具體化身。通過畫作看到畫家,通過畫家看到文化,由物及人,思與境偕,在這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中國文化如涓涓細流,無聲滋潤著觀者的心田。
藝術的生命力來源于生活,扎根于人民。《美術里的中國》第三季正是抓住了這個藝術規律——堅持與時代比肩同行,把握社會發展的脈搏,聆聽人民群眾的心聲,深入提煉美術藝術中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如此能夠進一步增強國家與民族的文化自信。
作者:代大權,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本文發表在光明日報(202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