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兩會上,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在提案中提出,美術實踐類博士學位的設置,違反了藝術本體的發展規律,影響了美術專業自身的發展。從2000年開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正式招收美術實踐類博士,2003年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等單位也開始招收美術實踐類博士,十幾年過去了,美術實踐類博士數量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博士”一詞古已有之,但其意義與今天大不相同,在古代主要指博學之士,今天的“博士”更多是形式系統較為完備的學科學位,更重視的是專攻能力和研究深度。所授予博士學位者,是在某一專業領域有研究能力、建立成果的科研知識分子。雖然中國的現代教育體制主要是參考西方經驗,但在西方的學科建設中,美術實踐類專業是不設博士學位的。美術實踐類博士在設立之初,就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既沒有現成的成功經驗可供參考,也沒有在制度和學理的基礎上有較為成熟的考量。因此,從設立之初到今天,質疑之聲一直不斷。那么,美術實踐類博士到底應該培養什么人才呢?是像目前學科設置中的博士學位一樣,在學術上有較深的鉆研能力,還是僅僅在實踐的繪畫中取得一定的成就?而現實的情況是,美術實踐類博士基本是以畫畫為主,由于時間和精力有限,在論文寫作和研究上注定難以顧及周全。同時,在當下,以美術博士為招牌的各種展覽也屢見不鮮,這也是美術實踐類博士屢遭非議的一個方面,以此為噱頭的各種活動,不僅不會讓人對美術實踐類博士形成良好的印象,反而會令人對當下的高校教育失去信任。本期時評特以“美術實踐類博士:為何屢遭非議?”為主題,邀請數名學者、批評家共同探討。
劉巨德先生
【本期話題】
美術實踐類博士:為何屢遭非議?
策劃:
李振偉 顏培大
劉巨德:繪畫專業博士的培養,需要繼承和發揚
近十年來,在中國高等美術院校,培養繪畫專業有創見的高端人才——美術學博士,還是新生事物,無論理論型、實踐型,或者理論與實踐并重型,其培養方式、人才選拔及最后成果,確實都需要長期地實踐、總結和探討。從藝術史的角度看,藝術人才特別是繪畫的高才和天才,很多時候不完全是學校所能哺育的,但作為高等藝術院校有責任給那些有藝術天分和甘愿奉獻于藝術的年輕人,提供從事藝術研究的良好環境。
1999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和清華大學合并后,張仃、吳冠中這兩位老一輩藝術家被清華大學格外重視,每次清華大學全校教師大會都請老先生上主席臺就座。作為我們學院的藝術靈魂,他們的藝術思想和教育思想如何繼承,清華大學非常關心。經過研究生院和清華美院領導們的幾次討論,最終決定為兩位先生招收理論與實踐并重研究的美術學博士生,還有袁運甫先生以及引進人才陳丹青先生也被加入,共四位先生分別招生。當時吳冠中先生與陳丹青先生一個也沒有招到,張仃先生招了兩名:丘挺和胡應康;袁運甫先生招了三名:劉斌、劉旭光和林蘭。同時配備了導師組,張仃先生請了王魯湘、姜寶林、王玉良三人協助指導;袁運甫先生請了李寶林、李少文、杜大愷三人協助指導。
張仃先生(左)與袁運甫先生(右)
實踐證明,這五位博士生都沒有辜負大家的希望,他們現在分別在中央美院、廣州美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國家畫院任職,都是各單位的學術帶頭人。藝術史證明繪畫研究既需要純理論研究,也需要實踐性研究,能實現理論與實踐互動與互補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美術界很缺乏像石濤那樣既有理論又有力作甚至是傳世之作的大家,所以招收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美術學博士是十分重要的,是符合藝術人才長足成長規律的,也是社會需要的。
當時清華美院的博士生教學,由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直接管轄,設有嚴格的教學章程,公共課、選修課、必修課、自修課都有明確的比例和要求,博士生很多課程學分是在清華人文學院修得。后續其他導師招生和培養方案也一樣由清華研究生院直接指導,尤其是學位論文從開題報告、中期檢查直到最終學術報告,都很嚴格。博士生畢業有十萬多字的論文和一個小型個展。不少時候個別博士生論文隱名評審通不過,都會修改半年甚至一年時間才能畢業,包括博士生畢業答辯也很嚴格。記得劉斌、劉旭光、林蘭三個人的答辯從下午2點開始,延長至深夜2點才結束,在學術面前大家嚴肅而又認真,為后來我院的博士生學位論文答辯作出了示范。
當然招收繪畫專業理論與實踐并重研究的美術學博士生(人們稱繪畫博士)畢竟是新生事物,不免也存在很多值得總結和探討的問題。李政道先生曾說:本科生教學是老師提出問題老師回答問題;碩士生教學是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問題;博士生教學是學生提出問題學生自己回答問題。
劉巨德 夾子的春天 紙本設色 2017年
目前我們的博士生論文多是藝術史現象的梳理,有獨立思想的實踐性理論探討甚少。國外藝術院校的博士生培養,有些甚至不要求寫論文,畢業時只要求有創見性的作品。這說明史論專業的理論研究不一定是藝術研究的全部,也不可能代替實踐性研究,因為有些實踐體驗是寶貴的,是文字無法訴說的,所以文字和圖像在藝術史上是同等重要的,是互補的。我相信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美術學博士生培養是有生命力的。只是在三年內完成論文和創作,時間十分緊張,學生壓力很大,很多學生畢業的時候體重減了十幾斤,他們對藝術研究的吃苦精神很感人,取得博士學位十分不容易。
博士,是給那些有創造性研究成果的人的一種獎勵。社會期望很高,所以關注這方面教育及繪畫專業博士生創作水平的人很多,這是好現象,說明這項工作很重要。
本文發表在《中國美術報》 2018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