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CN EN
首頁   /   新聞   /   專題報道   /   媒體美院   /   正文

分享

《設計》專訪付志勇:設計思維是一整套對待復雜問題的解決方案
2019.11.14

采訪:林楠 李杰 李葉

受訪:付志勇

付志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藝術設計系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服務設計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中意設計創新基地副主任,清華大學技術創新創業輔修專業學術主任,清華大學藝術與科技創新基地主任、中國工業設計協會信息與交互設計專委會秘書長,世界華人華僑人機交互協會副會長。主要承擔交互設計、服務設計、設計思維與創新創業相關的本科與研究生課程。研究關注于智能產品與感性設計、人本城市與服務設計等領域。2006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008年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設計學院訪問學者。教育部中美青年創客大賽主要策劃組織者,多次任職國際會議ACM SIGCHI和HCII組委會。

近年來設計思維已經成為多領域合作中的一種常用方法論,偏實踐性的方法和流程使之成為一種可以共享的交流工具。它能夠幫助企業、高校等創新者迅速掌握一套解決問題的模式。付志勇教授在跨學科領域中運用設計思維進行了多項教學改革和創新實踐,推動了清華在創新實踐方面的影響力。”

設計雜志:請您介紹下關于設計思維做了哪些相關研究?

付志勇:

基于設計思維我們做了一些跨學科方面的創新,跟理工科、管理、文科等學科進行交叉,我們一直希望從設計的角度跟大家一起共創,發現設計思維是一個比較好的模式。有一套相對明確的流程,適合去做跨學科的合作。

從2013年開始,我們組織了一些跨學科的工作坊,學設計的同學提出一些想法,然后招募一些有技術背景的學生、工程師、企業專家,大家在一起合作創新。設計思維有一套從移情、定義、創意、原型到測試的方法。我們就用這樣方法來進行引導。2014年我們開始做創客活動,在校園推動創新創業實踐,形成了一種在實踐中學習的創客文化。當年,教育部國際司委托清華組織中美青年創客大賽,以創客比賽的方式來促進中美青年交流,比賽中,設計、技術、商業不同背景的青年人整合在一起做創新產品。2015年,“雙創”開始在國內蓬勃發展起來,我們開始在學校平臺上組織和協同各個院系開展創新活動,鼓勵同學們進行創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把設計思維融入到整個創新創業的教育當中。2016年,清華設立了技術創新創業的輔修專業,共同課程層面把設計、技術和商業做了融合,這里面就有設計思維的課程,開始在正式的教育體系中去做跨界的設計思維。通常在設計院校里,設計思維課程更多是偏向于設計專業的學生,比如訓練創意思維等,但是我們的設計思維更強調跨學科,推動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合作。2016年,我們開始教授設計思維的課程,主要是跨學科的學生參與。這個課程與產業前沿、創業訓練構成了輔修專業的共同課。

設計思維側重于跨學科的領域,我們也用它去解決很多現實問題,比如社會問題。我們把設計思維也運用到清華大學暑期國際學校的課程中,用設計思維方法推動國際學生參與到創新研究和實踐,用設計思維工具幫助他們進行創意迭代、原型設計和制作。在面向港澳臺學生的“城市創變客”暑期工作坊中,我們把“創造”和“改變”結合在一起,形成更偏社會創新的項目,解決城市面臨的問題,特別是一些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參與項目的港澳臺同學大部分沒有設計背景,我們把設計思維作為主要工具,來教大家如何分析城市中的問題,并提出創新的方案。

除了側重教育的活動外,我們跟一些企業合作,做設計思維的工作坊。比如一些外企或者國內的大企業,透過設計思維工作坊,解決企業面臨的前沿探索性的問題,或者市場開發與拓展的問題。設計思維作為工具,成為我們跟企業進行合作共創的新模式。

今年,我所在的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中心,也在把技術創新創業輔修專業做成一個創新教育的模式,推廣到國內的其他高校,開展了一系列用設計思維方法教授高校教師們做課程的設計。這也是我們的一個嘗試,通過設計思維的方法分析學生學習和能力發展的需求,結合各種條件的限定構建課程內容。而在教師們設計出的課程中,再利用設計思維作為工具來指導學生解決創新的問題,并在進一步的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產生出跨界引領性的一些成果。設計思維既在課程內作為一種創新工具,也支持了與企業合作的工作坊,同時也成為我們重新設計創新教育的方式。

設計雜志:請您介紹一下設計思維的起源。

付志勇:

設計思維與其他方法比較更偏實踐。最早它是一套源自實踐的方法論,在IDEO公司醞釀總結,引到斯坦福d.Shool而得到廣泛傳播。進入到院校后,成為創新的教學的主要方法論,斯坦福d.Shool以設計思維為核心開展了一系列的教育和培訓。IDEO目前也有一個IDEO U的平臺,用設計思維的方法幫助創新者、教育者、企業管理者去做創新,平臺有相關的課程。我們看到設計思維已經從設計方法變成一套創新方法論,再變成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并在實踐中被不斷豐富,最終形成了證書課程。

我們更多地認為設計思維并不單純是一種思維,而是一整套對待復雜問題的解決方案。目前也有很多人在討論設計思維是“thinking”而不是“doing”,我們做設計應該是做出東西,為什么只是思考?其實“Thinking”是指站在設計的角度去思考做事情的方法,它的最終輸出還是要通過實踐。從成果產出的角度,也有對設計思維提出疑義的,比如用設計思維的工作坊,就一定能夠產生好的方案嗎?我們的經驗是不一定,因為也要看是誰來參與。通常組織兩天的工作坊,讓大家有流程體驗,然后能夠產生出一些有意思的“idea”是可以的。但是讓這個“idea”特別創新,又能夠真正解決企業的問題時,就需要更專業的人來做這件事。在應用設計思維的時候,我們也要分場合,分不同的領域,一個真實結果的產生,是需要專業的力量去推動的。

設計雜志:近幾年設計思維為何頻繁地被提出?

付志勇:

有人說設計思維是面向非設計人員的一種方法。我們在設計系科里并不太談設計思維。但是我們發現,當你跟工科、經管的人去討論,說起設計思維的時候,大家都非常認同。設計思維是一個跨學科的工具,已經被普遍接受,其更廣泛的傳播是因為被創新創業大趨勢的推動,在跨界合作的背景之下被強化的。創新是一個全球的趨勢,很多新技術出來以后,大家都在為技術找應用的場景。比如人工智能出來以后,它究竟用在什么方面?雖然技術可以做得很強,但是還需要做設計的人幫助轉化和落地,這個時候科技就需要設計的早期參與,這是我們近幾年看到的趨勢。這幾年設計思維的蓬勃發展也是這種創新趨勢所帶動的。

設計雜志:設計思維具備有怎樣的一些特質,才能夠和不同專業的人有一個基本對話的基礎?

付志勇:

設計思維本身是站在“人”的視角看問題,如果是技術驅動,就不需要這套方法論。所以設計思維最核心的就是以用戶為中心,以人為中心。這是從技術和商業驅動的模式不會考慮的。所以當意識到技術、市場一定要與人、與應用場景結合的時候,他一定會需要這種設計思維方法論。

越深入地了解用戶需求,創新者就越會知道問題在哪里。對問題的探究,不同背景的人都可以參與,如何去做用戶調研,如何跟用戶做訪談,這些在人文社科中已經有很多工具方法。定義問題是站在收集用戶需求的基礎上,去剖析需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這些都是站在人的視角看問題。接下來是創意,這個步驟我們不特別強調畫圖,但會用不同的材料,比如用樂高、紙材等組合進行表現創意,很多材料都可以幫大家做各種不同的設想。我們特別強調做原型,不一定做得很精準,能把意思表達出來就可以,可以讓不同學科的人進行商討,然后再拿給我們的目標用戶去測試是否可用和好用,然后再進一步去迭代開發。

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動手實踐是核心,要把它原型化,能讓不同學科的人理解,這形成了一種共通的語言,大家都能用這樣的語言去溝通,原型就是一個特別好的媒介。除了動手實踐,還有團隊協作、強調首創精神,樂于反復實踐嘗試等,這些都形成了創新者必要的素質。我們發現從工科或者技術創新的角度,設計思維的流程和方法也是非常有價值的。以往工科的大學生的創新實踐項目,最后的結果往往是論文或者技術方案,但論文或者技術方案要轉化成價值,就要有創新方法支持的產品化和市場化。設計思維在這個方面就可以很好地幫助他們,流程容易理解和學習掌握,能夠讓有技術或者商業背景的人也參與合作共創。

部分的設計思維工具

設計雜志:設計思維在不同學科之中應用的時候,是否會產生一些問題?

付志勇:

這取決于我們的目標,還有投入的精力。比如我們有非常專業的設計、技術和商業方面的專家,目標明確地去做設計思維工作坊,就比較容易就達成目標。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較多的資源和支持,甚至在工作坊之前已經做了充分的調研,把調研的內容和結果拿到工作坊中,這個時候產生的結果是更有效的,或者是更有創新性的。越是有經驗的人參與,結果肯定會越好。

設計雜志:為什么設計思維要跟創客聯系在一起?

付志勇:

設計思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原型實現,這個原型怎么做?現在已經有很多開源硬件,添加幾行代碼,做出的原型就可以演示功能,之后就可以進行交互和測試。各大企業的線上云平臺也有人工智能的應用程序接口,可以支持做出更智能的產品。

創客運用的開源技術可以非常好地去制作原型,對設計結果進行驗證,所以我們把創新創業當中的創客實踐技能與方法,加入到設計思維中的動手實踐部分。單純的設計原型,作為一種模擬展示是可以的,但如果我們要交付具有交互性的原型產品的話,就會融入創客實踐的技術和方法。

部分的設計思維工具

設計雜志:為何很多企業希望舉辦設計思維工作坊?

付志勇:

有的企業是希望用設計思維做員工培訓,很多企業的參與者都是搞IT和工程的人,他們對跨界思考不是很了解,希望幫他們拓展一下思維,與設計背景的人一起做一些有創意的東西。多個崗位共同參與合作也可以促進多方溝通和理解,能更有效地促進成果落地性。我們用設計思維工具來支持大家一起共創,探索一些新的方向,也發展出一些有趣的創意。

經過多次實踐,我們也總結了一些跟企業合作的經驗,前期確定方向的時候,用設計思維工作坊形式,甚至更專業的參與式工作坊,探索可能的方向,確定一些可能的解決思路,之后回到專業設計的領域內幫助他們去深入,所以工作坊對偏早期有好的支持作用。

我們也希望企業能夠引入設計思維方法,在企業內部用這樣的方法讓團隊做創新。我們跟企業合作,不僅是幫他們做設計咨詢,同時也樂于教會企業用設計思維解決問題,使設計思維變成他們創新能力的一部分。

設計雜志:企業對這種工具方法的接受度有多大?

付志勇:

前幾年的工作實際上是在推動,企業中會有一些前瞻性的主管認識到這個問題,希望員工能夠采用這樣的創新方法。在不同的部門接受度是不一樣的,比如技術部門,對員工來講更多的是一種體驗、了解和拓展。對于產品研發部門,他們會用設計思維方法在內部開展研究和實踐。

部分的設計思維工具

設計雜志:您認為具有設計思維的人,在未來的社會或工作中具有怎樣的優勢?

付志勇:

這樣的人才在未來將可以引領創新。作為一個具有設計思維能力的從業者,他會具有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樂于探索未知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執行領導力等。他會有更多的成長空間去參與到有挑戰的項目中,未來在企業當中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部分的設計思維工具

設計雜志:您在教授跨專業的學生時,他們在運用設計思維時會遇到哪些問題?

付志勇:

最大的問題是不同學科的思維模式很難調整過來的。設計思維的第一步是理解人,然后從人的需求出發,去找不同的技術來解決。如果發現現有的手段實現不了,就把重新思考問題,換一條思路去做,可能不會在技術上去突破,而是運用現有的或者不同的技術,同樣能達成那個目標。但是搞技術背景的學生通常會從技術出發,技術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然后我攻克技術難關去達成那個目標,而后再放在應用場景中。技術思維通常是以線性的思維模式往深里走。設計思維則是橫向的、多視角的、甚至很跳躍的,各種解決方案都會去嘗試,最后去評估,選擇一兩種可能實現的,去找實現手段去落地。

商業背景的同學關注的是市場有多大,從統計的角度去看趨勢和方向。設計是從人的需求出發,發掘潛在的需求可能性,再看如何滿足或者培育足夠大市場。如果要產生有價值的創新,肯定要結合市場因素。如果把用戶需求和市場尺度兩者整合在一起,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研究結合,再連接科技創新的可實現性,就是設計思維所提倡的跨學科創新模式。

來源:信息藝術設計系

付志勇 副教授

轉自:設計雜志

? 2024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園1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100084

? 2024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联系我们: 甘南县| 吴堡县| 陆丰市| 湘潭县| 灵石县| 会泽县| 元阳县| 德兴市| 景德镇市| 延庆县| 上饶市| 龙胜| 舞阳县| 天峨县| 罗山县| 巴林右旗| 木里| 竹北市| 玛纳斯县| 石门县| 体育| 西充县| 临潭县| 名山县| 石景山区| 防城港市| 武邑县| 通江县| 保德县| 石楼县| 夏津县| 柳江县| 石河子市| 通城县| 敦化市| 浙江省| 周口市| 鄯善县| 蓝田县| 崇州市| 阿拉善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