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報》第269期 美術聚焦
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80周年
【編者按】1942年5月,毛澤東發表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講話》鮮明地指出文藝要為最廣大的人民大眾服務,對黨的文藝政策的制定和文藝工作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創始人張仃、陳叔亮參加了延安文藝座談會。
自延安時期以來,一代代美術家在《講話》精神指引下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謳歌了全國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建設新中國、走向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與社會進步、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指出“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暨中國作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再次強調,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80周年之際,重溫《講話》的精神實質,回顧《講話》發表以來中國美術的發展歷程,以及《講話》對中國美術和世界文化的重要影響與意義,激勵廣大美術工作者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心系民族復興偉業,熱忱描繪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宏氣象,以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秀美術作品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代表合影
吳印咸/攝
描繪新時代的恢宏畫卷
曾經從延安走來的美術家在新中國成立以后投入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美術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研究院(今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央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廣東美術學院等重要美術機構工作,將《講話》精神貫徹到藝術創作、研究和教育工作中,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方向在當代中國美術發展的歷程中薪火相傳。出席“延安文藝座談會”的張仃、陳叔亮曾帶領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師生參與了共和國一系列的重大藝術工程。其中,首都國際機場壁畫及其他美術、設計創作,由張仃主持并擔任總設計。伴隨新時代的發展,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繼承優良傳統,參與了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系列藝術工程設計創作、奧運會藝術設計等等……
習近平總書記參觀清華美院校慶特別展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表示:“自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創建,到今天的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一路走來,我們始終踐行著延安文藝座談會的核心精神,同時彰顯藝術個性,開放性教育在全國的藝術教學中獨樹一幟、獨領風騷。在張仃、陳叔亮等一批批老先生們的引領下,倡導用藝術審美來引導社會文明進步,用現代設計理念來激發大眾熱愛生活并引人向善。新世紀以來,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清華大學時,對美術學院寄予厚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美術、藝術、科學、技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要發揮美術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術元素、藝術元素應用到城鄉規劃建設中,增強城鄉審美韻味、文化品位,把美術成果更好服務于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需求。清華美院將始終堅持在踐行“延安文藝座談會”核心精神的同時,發展和適應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指導的時代精神,引領文藝界的時代創新和發展。”
“延安·初心——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現場 圖片來源:中國美術館
清華大學兼職教授、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毛澤東主席曾親筆題寫“中國美術館”五個字,寄托了無產階級革命領袖對中國美術事業的殷切期望。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美術館的新館建設也提出了希望,這都充分體現了黨對文化發展和對中國美術館的關懷。中國美術館是人民的美術館,作為國家美術的最高殿堂,也是以美化人的平臺。中國美術館在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后的第一時間,就策劃主辦了大型展覽“人民的形象”,把館藏不同時期美術家們描繪的人民形象作品予以展覽,集中展現了黨領導之下的文藝工作者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征程中,用畫筆歌頌黨、贊美祖國和表現人民的偉大歷史。
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的“魯藝在東北——精品文獻展”
圖:魯迅美術學院
清華大學雙聘教授、魯迅美術學院院長李象群表示,從毛澤東延安文藝思想到習近平的新時代文藝觀,隨著時代的發展,魯迅美術學院繼承并發揚延安魯藝的紅色基因,藝術創作與研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現實主義藝術觀,時刻把握歷史與時代的脈搏,強調社會意識與人文關懷,用作品去展現時代所凝聚的文化精神,將魯藝精神貫穿于人才培養和藝術創作的始終。傳承魯藝精神,奏響時代強音,以服務人民和服務社會為己任,把握新時代脈搏,厚植藝術為人民思想,堅持正確的藝術創作方向,弘揚開拓創新精神,站在時代思想的前沿,做先進文化的先導,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摘編自:中國美術報公眾號
《中國美術報》第269期美術聚焦
作者:賀瑋
圖:《藝術為人民——延安美術史》
作者:韓勁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