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CN EN
首頁   /   新聞   /   專題報道   /   媒體美院   /   正文

分享

環藝系教師李朝陽:推進鄉村文化振興 提升鄉村人居環境
2021.03.19

《旗幟》雜志在2021年第2期刊發了清華美院環境藝術設計系李朝陽老師的署名文章《推進鄉村文化振興 提升鄉村人居環境》。

《旗幟》 2021年第2期 (封面)

《旗幟》 2021年第2期 刊發本文內容

全文如下:

推進鄉村文化振興 提升鄉村人居環境

[摘要]新時代的鄉村建設如火如荼,成績斐然,但“建設性破壞”“保護性破壞”現象時有發生,致使一些地方鄉村風貌同質化,鄉村特色漸失。藝術設計介入鄉村,探索藝術設計與鄉村各系統之間的協同共建關系,有助于鄉村人居環境的品質提升、鄉村建設的理性決策,驅動鄉村建設有序、漸進、可持續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鄉村建設;文化振興;藝術設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目前,鄉村振興戰略成效逐步顯現,但鄉村整體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很突出,不僅表現在鄉村經濟發展水平落后,還表現在鄉村建設的治理能力和人居環境的整體品質均存在著短板和薄弱環節。

鄉村建設與文化振興需要藝術設計的介入

藝術設計介入鄉村的著力點。規劃設計、建筑設計、風景園林設計等專業學科早已介入鄉村建設系統工程,并取得了豐碩成果,但大多側重工程技術層面的增量型建設。當前的鄉村建設需要提高效益和品質、強調綠色和生態。近幾年出現的“藝術鄉建”作為一種可貴的探索和試驗,實際上已經帶有藝術設計的屬性。從部分鄉建的一些實踐案例可以看出,藝術設計可以填補其他學科涉及不到的“縫隙”,并具有宏觀協調與整合作用。新時代的藝術設計可以從兩個層面介入鄉村建設:一是鄉村空間環境塑造和服務驅動;二是文創產品及農產品驅動。以鄉村振興為抓手, 以鄉村物質空間為載體,開展環境治理、改善人居環境;以藝術設計介入為手段,科學實施鄉村規劃、優化鄉村空間功能、完善鄉村公共服務設施、修復田園生態景觀;同時,注重文化創意與鄉村和農業要素的融合,深耕鄉村文化資源,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延伸農業產業鏈,開發和提升文創產品和農產品的文化情感和消費價值,使藝術設計真正融入鄉村、惠及農民。

認識鄉村文化價值,擔負鄉村美育職能。鄉村是我國農耕文明、鄉風民俗等文化根脈的發源地和重要載體,鄉村文化是鄉村人居環境的建造基石,是鄉村生產、生活方式長期的積淀。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造就了豐富多元的鄉村文化,當下鄉村建設雖然成效顯著,但鄉村文化日漸衰落問題也無法回避。實施鄉村振興,以藝術設計來推進鄉村建設,有助于喚醒鄉村沉睡的文化資源,不但可以營造鄉村美的物質空間即“賦形”,也能重塑鄉村精神文化空間即“賦能”,有助于遏制“千村一面”的同質化現象,承襲和提升鄉村的獨特風貌,提升鄉村建設中文化傳遞的自覺性,推動鄉風文明建設。

力避城市化模式的思維誤區。推動鄉村發展不僅要尊重鄉村的經濟發展規律,還要尊重鄉村的生態發展規律和厚重而鮮活的美學價值。應該看到,當前一些地方草率地以城市發展的價值體系和審美標準來衡量鄉村建設,將城市建設模式和技術成果直接植入鄉村建設。盲目模仿、攀比跟風,審美惰性、思維固化和決策武斷,衍生出一些大而無當的鄉村廣場、缺乏特色的新建民居、形式雷同的鄉村旅游、并不鮮見的低水平墻繪、粗糙簡陋的農產品包裝,也使一些鄉村逐漸失去了獨有的地域特色。

構建“望、聞、問、切”的鄉村建設對策

藝術設計可以借助我國傳統中醫診斷病人時的“四診”,即“望、聞、問、切”介入鄉村建設,以協同城鄉上下游資源,改善鄉村人居環境,驅動鄉村文化產業發展。

“望診”。從鄉村的整體性和宏觀性審視藝術設計介入鄉村的可行性,體察鄉村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生產生活空間、自然與人文現狀,初步研判鄉村的綜合“病癥”。

“聞診”。設計者包括政府決策部門均應深入鄉村,傾聽來自基層干部及村民的聲音和訴求,真正掌握第一手信息。通過梳理鄉村多方面、多層次的信息源,發現不同的“癥結”。 “問診”。此環節的參與主體是設計者,應主動與村民及決策機構密切溝通,并通過刨根問底式的田野調查和文獻史料研究,掌握鄉村的基礎信息、歷史脈絡、鄉風民俗、經濟狀況,了解村民的疑惑、困難和愿望,積極引導村民和各級管理者全程參與鄉村建設。 “切診”。根據特定鄉村的具體問題, 開出相應的“處方”。堅持“不規劃不設計、不設計不實施”的原則,科學制定鄉村規劃和設計策略,精心組織實施。這是專業執行階段,是鄉村建設作品能否高品質呈現的重要環節。

走漸進式可持續的鄉村建設道路

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需要以城鄉融合關系作為觀照鄉村建設進程的重要視角,需要科學決策、理性思考,以發展的眼光全面地看待鄉村問題。鄉村文化振興應充分考慮縣域、鄉域、村域之間的聯動關系,審視整體的村莊體系和文化結構。在這一復雜的互動發展過程中,藝術設計必須具有城鄉互補、古今貫通的視角,以高維度、多層面看待鄉村建設、審視鄉村文化,進行精致的、層次豐富的“精耕細作”,而不能再是粗放式的“修修補補”或化妝式的“涂脂抹粉”。藝術設計不僅可以服務于城市,也可以惠及鄉村和農民,在實現復興鄉村文化、提升人居環境、修復鄉村生態、重塑鄉村活力美好愿景的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N].人民日報,2020-11-4(1).

[2]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 農民富裕富足[N].人民日報,2020-12-30(1).

提供:環藝系副教授李朝陽

轉自:《旗幟》2021年第2期

旗幟微平臺

? 2024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園1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100084

? 2024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联系我们: 安庆市| 夹江县| 高邮市| 三江| 滁州市| 田林县| 玛多县| 大关县| 获嘉县| 平乡县| 扶风县| 大冶市| 塘沽区| 揭东县| 休宁县| 安塞县| 新源县| 孟村| 神池县| 柳河县| 舒兰市| 凤庆县| 拉孜县| 石泉县| 山东| 恩施市| 孙吴县| 隆昌县| 淳安县| 沽源县| 内黄县| 舒兰市| 邹平县| 定陶县| 长宁区| 松桃| 郧西县| 克东县| 四平市| 丹江口市| 启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