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為電影《黃金時代》海報(局部)、圖②為甲骨文鏤空繪圖模板。
核心閱讀
傳統文化“跨界”參與當代藝術設計、融入現代文化潮流的優秀實踐大量涌現,一股新的“中國風”已成設計風尚
真正有生命力的“中國風”設計,一定是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設計
要想讓流動的傳統與生動的當代對接,就得有意識地突破,讓傳統文化元素與不同文化語言進行融合重構
央視牛年春晚上,時裝走秀節目《山水霓裳》在宛若幻境的景致中展現中國服飾之美,引發關注的同時,也讓“中國風”再次成為熱議話題。不單單是服飾設計,近年來,在動漫、游戲、建筑、廣告、工藝美術等各個設計領域,都不約而同地涌現出對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挖掘和對中華美學精神的演繹。民族傳統與現代時尚碰撞,形成強勁的“中國風”設計潮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一種既古老又年輕的形象呈現在大眾面前。
鮮明的文化自信、主動的設計意識和開放的市場視野,成就“中國風”設計新潮流
早在17到18世紀,伴隨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帶有獨特東方韻味的刺繡、陶瓷等中國工藝品深受西方世界歡迎,其紋樣、色彩、工藝技法等對西方的繪畫、建筑、工藝美術設計、服裝服飾設計產生深遠影響,以至于在后來流行的巴洛克藝術、洛可可藝術中都能看到中國藝術風格的影子。
在這之后,“風從東方來”的現象時有發生。中國的民族服裝、動畫電影《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都曾以鮮明的民族風格和獨具魅力的藝術形式贏得世界目光。成立于1956年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建校宗旨就是為了將中國傳統的工藝美術、裝飾藝術融入現代設計,以龐薰琹、張光宇為代表的先行者拿出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設計教育和設計行業的發展,結合本土元素進行商業設計的探索漸漸出現。1992年深圳舉辦中國首屆“平面設計在中國”大展,其中一些代表作品既體現出對國際現代設計潮流的融入熱情,也表現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
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中華文化的魅力和影響力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傳統文化“跨界”參與當代藝術設計、融入現代文化潮流的優秀實踐大量涌現,一股新的“中國風”已成設計風尚。無論是時尚大牌對傳統織錦工藝、祥云圖案、青綠水墨的嫻熟運用,還是動畫電影《大圣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中融合傳統魅力與年輕活力的視覺風格,抑或是電子游戲從角色、場景到道具對神話題材的審美挖掘……這股“中國風”既不同于幾百年前在歐洲流行的異國情調,也與近幾十年來對工藝美術現代道路的探索不盡相同。其最大特點表現為鮮明的文化自信和主動的設計意識,是在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層的理解和把握之后,立足當代社會生活,結合現代設計理念的創造創新;這股“中國風”也普遍更具市場視野,對時代脈動和受眾需求更敏感,更具融合、跨界的特質,自覺運用新理念、新技術、新工藝體現設計之美。
超越“形”的借鑒,做到“意”的延伸,進入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和思想深處
數千年來,中華文化形成了一條未曾間斷的傳承脈絡。對“中國風”設計來說,這是一個擁有豐富形式、深刻內涵和無窮魅力的中華文化資源寶庫。文獻典籍、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等敘事資源浩如煙海,書法、繪畫、篆刻、雕塑、音樂、戲曲、舞蹈等藝術形式各有千秋,建筑園林、染織服裝、器物用品等工藝美術數不勝數……面對如此龐大的資源庫,如何取用,怎樣轉化,以什么樣的設計方法呈現怎樣的視覺語言,尤其考驗設計師的眼光與功力。
以中國元素為抓手,煥發經典元素的活力。所謂中國元素,是指經過漫長的歷史凝練而形成的、具有典型中華文化內涵的元素,如極有辨識度的漢字、水墨、書法、青花瓷、京劇臉譜等。“中國風”設計一般以中國元素為表現形式,但這種表現不是簡單堆砌與羅列,而是力求地道、考究,還要充分挖掘轉化活化的可能,使其成為設計創新的活躍因子。電影《黃金時代》海報設計中,宋體字的撇捺橫豎點成為人物行走的森林,意指電影的主人公們在文學文化的世界游走、抉擇、沖撞,漢字的間架美感與文化氣息躍然紙上。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舞動的北京”,設計形式來源于篆刻肖形印,篆刻藝術剛柔并濟的力道、中華文化悠久的歷史、北京開放的姿態、人物奔跑的動感,多重意蘊融于一方印中,大氣莊重又充滿活力。這些都是巧用中國
联系我们:
乃东县|
盈江县|
垣曲县|
霞浦县|
高安市|
正定县|
康平县|
高尔夫|
柘城县|
浦县|
平顶山市|
云林县|
沙雅县|
视频|
寻甸|
兴仁县|
油尖旺区|
丹江口市|
慈利县|
芦溪县|
手机|
赤城县|
台中市|
九台市|
寿宁县|
五台县|
军事|
东乌|
嘉峪关市|
通道|
乐亭县|
云南省|
琼结县|
原阳县|
衡阳县|
务川|
曲阜市|
永修县|
奇台县|
陕西省|
杨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