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CN EN
首頁   /   新聞   /   專題報道   /   媒體美院   /   正文

分享

清華美院院長魯曉波:以“大美育”為引領構建育人新格局
2021.07.07

[摘 要]本文通過解析“大美育”的內涵和意義,結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與科學融合的教育理念,探討了“大美育”概念下的藝術與設計專業的學科體系、教學體系,以及如何通過美育教學改革與創新形成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

[關鍵詞]大美育;交叉學科;學科建設;藝術設計

美育的概念和內涵隨著時代有所創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服務國家形象,增進民生福祉,努力推動藝術與科學高水準、深層次的互動互融,以“大美育”為宗旨,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為中國高等藝術教育走向世界一流,構建具有新時代風范的“大美育”體系,探索了實踐路徑,推進了大學美育教學改革與創新,努力形成符合時代與未來發展需求的育人新格局。

“大美育”的概念和內涵隨著時代發展而創新發展

“大美育”的概念最早由教育理論家滕純提出。他認為在所有的課程中,在一切的教育教學生活中,都有美育的因素,美育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作為一種有著無窮價值的資源,“美”是人類數千年文明以來的永恒追求,關于“美”的教育,則是人類文明傳承的重要方式。

美育在新時代日益受到重視,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進一步提升了美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基礎性地位。《意見》指出,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能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清華大學,首站來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參觀學院校慶特別展,聽取了學院學科發展匯報并關切詢問了藝術與科學融合的相關實踐,特別指出“美術、藝術、科學、技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要發揮美術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術元素、藝術元素應用到城鄉規劃建設中,增強城鄉審美韻味、文化品位,把美術成果更好服務于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需求。要增強文化自信,以美為媒,加強國際文化交流”。這既是對美術設計學科的高度重視與巨大鼓舞,更是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大美育”的內容隨著時代有所創新。就審美對象而言,除了藝術美,自然美、社會美、科學美均是重要的審美對象,為美育的素材,其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重要的審美內涵。而就美育的場所而言,社會生活的各個場所都可以帶來獨特的審美體驗。新時代的美育,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強調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藝術通識教育并行融合,文化自信和國際視野、優秀傳統美學精神傳承與時代審美精神的創新有機結合,同時大力推進社會美育,將美育融入全民素質提升、城鄉環境建設和產品智造之中,構建多層次美育體系,切實踐行“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賦能新時代國家高質創新發展。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教學一直倡導“為生活而藝術”的“大美育”理念。在上世紀末,學院袁運甫等教授明確提出了“大美術”觀,倡導藝術家在現代生活與社會實踐中,具備在一切事物上發現美、捕捉美、感悟美、闡釋美、融會美和創造美的能力。落實于教學和創作實踐,就是打破專業壁壘,并向“打通區域文化體系之間的壁壘”轉進。及至21世紀,前沿科技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藝術媒介發生劇烈變革。在“大美育”概念指引下的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辦學目標和育人模式也相應地不斷凝練發展。新時代要求學院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確立美育目標內容體系;樹立學科融合理念,推進美育教學改革與創新;推進文化傳承與創新,提升服務社會的意識與能力。

構建“大美育”的育人新格局

美育是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以“大美育”為宗旨,培養一流人才,構建包括專業教育、通識教育、社會教育在內的多層次美育體系,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同時全面提升國際化辦學能力與全球影響力。

01

堅持文化自信,確立美育目標內容體系

學校美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構建“大美育”的育人新格局,應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

高等院校要通過美育教學改革,完善教育機制和體系建設,一方面創新藝術設計高層次專門人才的培養模式,突出辦學特色,建設具有中國風格的一流學科專業體系;另一方面,發揮綜合性大學中美術學院的優勢與作用,強化面向全體學生的普及藝術教育,使學生的審美水平和人文素養得到顯著提升。同時,提高社會服務意識,主動承擔社會美育責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清華大學面向國家長遠發展戰略和世界變革的未來趨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明確了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為此加強了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的融合,將文化自信和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日常教學中,開展深入基層的藝術與設計實踐,通過課程及項目實踐積極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構建新型的中國審美價值體系,為建設“美好生活”貢獻專業力量。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還將國家重大設計任務融入教學,讓每一項設計任務都成為一次真切的愛國主義教育,進一步提升了師生們的社會責任意識。

學院積極踐行“文化走出去”戰略,展開了多形式的跨文化人才培養項目,策劃組織、參與了內容形式多樣化的系列重要國際交流。如“一帶一路”中國藝術家走進非洲文化交流活動、“中國風格藝術設計展”歐洲巡展、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等,以及各類藝術教學交流展、藝術家個人展,增進交流的同時傳播中國藝術、設計的成就。

學院以跨文化跨學科展開人才培養,致力于提升國際影響力與全球勝任力,以創作設計研究帶動人才培養。學院與60余所國際知名院校建立合作,開展師生互換、聯合培養、合作科研。

清華大學與米蘭理工大學簽署合作,共同建設中意設計創新基地,創建清華大學米蘭藝術設計學院,開展研究生雙學位人才培養、本部學生海外研修、高端人才培訓等項目,創建國際化高端人才培養平臺、藝術設計創新研究平臺和藝術設計原創成果展示發布平臺。

02

推動藝術與科學融合,推進美育教學改革與創新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學科建設上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強調人才培養和科研及社會服務質量與特色,遵循 “三位一體”辦學理念,以藝術與科學的融合為方法路徑和特色,推進教學改革,培養德厚藝精的拔尖人才,賦能高質創新發展。學院著力于高層次人才培養,穩定本科生規模,逐步擴大研究生規模、特別是博士研究生,目前研究生招生規模已超過本科生。打破學科專業壁壘,面向世界一流和國家需要,展開了各類跨文化、跨學科、跨院系合作的研究生培養項目,取得顯著成果。以清華“頂天、立地、育人”科研思想為指導,利用學校多學科優勢資源,以藝術設計學科特色優勢積極參與社會創新,學院科研工作無論是數量和質量上也均有有大幅提升,除了承擔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基金等傳統文科項目之外,以跨學科優勢實現突破,參與和立項了眾多科技部項目,包括“973”“863”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如《中國風格文化創意及智能產品設計技術集成與應用示范》《冬奧會首鋼賽區數字化生態創意設計研究與示范》,這是設計學科首次主持立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同時,學院面向社會和產業需要承擔許多重大橫向研發設計和創作工程項目,全面參與國家重大美術工程和形象設計、城鄉環境建設和制造業產業產品創新設計。

學院以人才培養、學術研究與創作實踐為基礎,展開眾多面向學科前沿和藝術設計領域和社會服務熱點的關鍵問題的系列高質量學術展覽和學術論壇,推動和引領學科發展。如由諾貝爾獎得主、清華大學名譽教授李政道先生與藝術名家、清華大學教授吳冠中發起,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組辦的“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暨學術研討會”,從中國美術館到中國國家博物館目前共舉辦了5屆,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平臺。

學院加強了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的融合,挖掘“大美育”理念下的多種類美育資源,增設美育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新系科,開發多學科交叉融合新課程、新項目,打造藝科融合研究與實踐新平臺。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2005年正式成立信息藝術設計系,是國內最早設立的研究新技術條件下藝術設計創新的專業,旨在培養藝術與科技跨界融合的人才,面向未來探索新技術條件下的設計創新和藝術表達;美術學院與計算機系、新聞與傳播學院建立的“信息藝術設計”交叉學科碩士學位項目,著力建設面向數字未來的藝術設計課程,培養新時代亟需的具有藝術、技術、傳媒等綜合知識背景的人才,獲得多項國家、省部級教學獎。還有與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帝國理工合作的“GID-全球創新設計”跨學科文化研究生項目,與清華金融學院、美國IDEO合作的“創領中國2035”項目,則將設計與商業、科技創新相結合,進行跨學科、跨行業探索設計專業的變革與創新。

在教學手段方面,積極探索對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以網絡化、智能化、數字化的模式創新學校課程教學,加強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學習平臺建設,促進信息技術與美育的深度融合。針對造型藝術、工藝美術類課程“身教勝于言傳”的特色,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以“線上線下實時互動融合”的教學方式,促進“現場”教學由知識傳遞逐漸向師生間的深度交流和學生體驗式學習的轉變。

發揮藝術教育專業優勢,推進文化傳承創新,提升服務社會的意識與能力

清華大學將藝術類課程納入到全校人文素質核心課程體系,開設以審美和人文素養培養為核心的公共藝術課程,讓美育全面進入清華大學課堂。學院逐步承擔起全校美術類公共課程教學工作,通過設立“藝術與人文系列講座”,推出人文系列網絡公開課,面向全校開設藝術類通識課程等形式,服務全校審美教育、藝術品質和文化內涵的提升。學院開設校級選修課程從2010年的24門穩步提升至2020年的38門,年均選課人數超1500人次;實驗教學中心承擔實驗課程占全校探究課程總數超10%,每年授課學生人數達5000人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美育培根鑄魂的基礎,踐行“大美育”理念應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在藝術教育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熱愛中華文化藝術,樹立文化自信;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動文化的傳承、保護與創新,塑造中國風格。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除了主動承擔社會美育責任,還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統手工藝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開展了一系列課程和實踐活動,并發揮藝術設計學科的專業優勢,努力踐行非遺生態保護理念。承擔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中國非物質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任務,組織了14期共計280名非遺傳承人參加。同時師生們也走進大涼山、墨玉等偏遠地區,運用設計智慧優化資源、改善現狀,精準扶貧,助力鄉村振興。

良好的空間環境會以無形的力量教化眾人,學校作為體現美和培育美的最佳場地,校園文化環境已成為“大美育”格局的組成部分。學院一直采用運用藝術手段規劃和打造校園文化環境,采用雕塑、壁畫、繪畫、各類設計等美化公共空間,突出學校文化特色。 在崇尚“人文日新”的清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以“大美育”推動學校“更人文”,通過構建專業教育、通識教育、社會教育結合的大美育體系,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培養塑造時代新人。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努力成為國家形象的塑造者、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優秀文化的傳承者、藝科融合的引領者、創新人才的培養者。在新時代,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向美而行,以美育人,以美為媒,美美與共。

作者:魯曉波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原載《中國高等教育》雜志

2021年第12期

? 2024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園1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100084

? 2024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联系我们: 怀集县| 班玛县| 威远县| 锦州市| 新兴县| 罗城| 时尚| 罗甸县| 弥勒县| 白玉县| 蓬莱市| 扶风县| 定西市| 东海县| 青冈县| 青铜峡市| 台安县| 潞城市| 万盛区| 济宁市| 迁安市| 南陵县| 胶州市| 林甸县| 梓潼县| 马关县| 鄂尔多斯市| 云浮市| 水富县| 安宁市| 古丈县| 武夷山市| 大同县| 连山| 德阳市| 高要市| 西林县| 滨海县| 本溪市| 清原| 渭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