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
2019年12月6日至11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第12、13期非遺研修班在北京山水美術館舉辦結業展,該展覽為“我和我的祖國——2019年北京市開展國家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成果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本次展覽的,還有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北京市級非遺研培計劃的部分學員。
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指導下,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首次組織在京5所非遺研培院校舉辦聯展,本次展出的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服裝學院、北京城市學院、北京市工藝美術高級技工學校2019年開展的國家級、市級非遺研培計劃的結業創作成果。展覽主題是“我和我的祖國——傳承文化根脈共筑民族未來”。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華誕,選擇該主題旨在突出非遺保護傳承與國家時代命運間的緊密聯系,同時該展覽也是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我和我的祖國”系列活動之一。
12月6日下午,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副司長張玉紅,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關宇,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王曉琳,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主任陳岸瑛,北京服裝學院美術學院院長關立新,北京城市學院北京城市學院校務委員會委員、工藝美術系主任陳秋榮,北京市工藝美術高級技工學校校長朱玉玲,首創非遺創新發展平臺總經理李躍等出席了開幕式。本次開幕式由第十二期研培班學員硬木家具燙蠟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于鴻雁主持。
清華美院研培成果展區,參展師生與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領導
開幕式后,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副司長張玉紅、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關宇、非遺處處長張遷、非遺保護中心黨支部書記姜婷婷等參觀了清華美院非遺研培展區,參展學員興致勃勃地講述作品創意與學習心得,得到了領導們的交口稱贊。
2015年,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啟動,清華大學成為首批試點院校之一。在院校領導支持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集合各系室專業力量組成非遺研培項目組,組織實施了包括培訓、工作營、展演、展覽、論壇、回訪、課題研究、出版、政策咨詢等在內的一系列非遺研培活動,得到了主流媒體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形成了可推廣、可示范的經驗和模式。
2015年至今,清華美院非遺研培項目組策劃實施了13期文化和旅游部非遺研培班和4期北京非遺保護中心“京津冀”非遺研修班,培養、孵化來自各地區、各民族的新生代非遺傳承人360余名;項目組秉持“以傳統文化為本位,以傳承人群為主體”的研培理念,在清華大學濃郁的學習氛國、跨學科協同創新和國際化的辦學環境中,為70后、80后、90后非遺傳承人搭建了一個“強基礎,拓眼界,立足當代,面向未來”的高端交流、孵化和推廣平臺。
2019年,清華美院第12、13期“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共培訓學員39名,主要涉及傳統雕塑類項目,側重幫扶陜西地區。經過五周集中授課與創作研討后,學員們回原單位進行創作。現在,他們帶著82組作品返回北京參加本次展覽,其中74組為個人創作,8組為集體創作。作品以中國傳統雕塑技藝為主,包括石雕、木雕、玉雕、核雕、椰雕、瓷刻、泥塑、面塑及木拼畫、麥稈畫等,以“向傳統致敬”、“發現地方之美”為創作方向,工藝精湛,構思巧妙,寓意豐富,塑造出富于傳統、地域和時代特色的鮮明藝術形象。參與本次展覽的還有來自北京的京作家具制作技藝、景泰藍、龍鱗裝等項目。琳瑯滿目的參展作品,與本次聯展“我和我的祖國”及本展區“講述中國故事”的主題形成了絕妙呼應。
清華美院非遺研培展區
展覽開幕后,舉行了隆重的結業儀式。陳岸瑛、楊佩璋、馬雷、陳妍孜等為第12、13期非遺研修班學員頒發清華大學結業證書,并合影留念。
清華美院第12、13期非遺研修班結業創作及參展清單
序號 |
作品名稱 |
創作學員 |
材質 |
工藝 |
1 |
絲綢之路 |
張樹榮 黃樹立 耿東旺 劉忠陽 王磊 |
木頭、桃核、陶瓷、泥 |
木雕、核雕、陶瓷、泥塑 |
2 |
發現 |
王文瑜 齊耕 吳文軍 王耀平 張小兵 |
泥、玉、紅木 |
泥塑、玉雕、木雕 |
3 |
又見楓橋 |
陳銀付 莊煥連 王兆琪 錢萬春 賀少偉 |
陶瓷、紅木 |
木雕、瓷刻 |
4 |
曲水流觴 |
吳建平 孫文康 張躍龍 于鴻雁 |
香樟木 |
浮雕 |
5 |
虎頭茶臺 |
胡小紅 趙慧萍 楊小兵 萬軍利 王海明 |
青石、核雕 |
圓雕、浮雕 |
6 |
觀音香插 |
王西京 李亞妮 |
榔榆、陶瓷 |
木雕和燒制技藝 |
7 |
捕春 |
王開明 郭棟 王藝 |
黃楊木,核桃,血檀 |
核雕、木雕、黃楊木雕 |
8 |
龍順成圈椅 |
柳明陽 孫會敏 谷硯志 王乾宇 |
木雕 |
雕刻技藝 |
9 |
守藝 |
王文瑜 |
黃土泥 |
泥塑 |
10 |
陜北說書 |
11 |
炕頭獅子 |
萬軍利 |
墨石 |
石雕 |
12 |
十二生肖 |
墨石 |
石雕 |
13 |
觸摸石峁 |
墨石 |
石雕 |
14 |
傳承 |
青蘭石 |
石雕 |
15 |
筆筒 |
王海明 |
棗木根 |
根雕 |
16 |
巾幗英雄 |
王耀平 |
紅泥、木、棉絮 |
泥塑 |
17 |
古往今來玉燈 |
齊耕 |
藍田玉、銅 |
雕刻 |
18 |
傳國玉璽 |
藍田玉 |
雕刻 |
19 |
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 |
趙惠萍 |
桃核 |
核雕 |
20 |
茶具五件套 |
王磊 |
陶瓷高嶺土 |
泥塑 |
21 |
舉案齊眉 |
王西京 |
崖柏 |
木雕 |
22 |
鼠年大運 |
崖柏 |
木雕 |
23 |
一路連升 |
崖柏 |
木雕 |
24 |
高山流水 |
張樹榮 |
崖柏根 |
木雕 |
25 |
足食 |
張小兵 |
紫玉,竹 |
玉雕 |
26 |
正氣浩然 |
閆紅超 |
面粉、糯米粉等 |
面塑 |
27 |
薪火相傳 生生不息 |
黃樹立 |
橄欖核雕 |
核雕 |
28 |
詩和遠方 |
桃核 |
核雕 |
29 |
陜西八大怪 |
賀小媛 |
麥稈 |
麥稈畫 |
30 |
惠女風情兩個組合 |
莊煥連 |
樟木 |
木雕 |
31 |
鼠扭蓋罐 |
劉忠陽 |
陶瓷高嶺土 |
陶瓷燒制技藝 |
32 |
一品青蓮 |
陶瓷高嶺土 |
陶瓷燒制技藝 |
33 |
錦繡前程 |
陶瓷高嶺土 |
陶瓷燒制技藝 |
34 |
孩憶(座椅) |
李亞妮 |
陶瓷 |
泥塑傳統燒制技藝 |
35 |
《上善若水》書靠 |
楊小兵 |
陜西富平青石 |
石雕 |
36 |
十二生肖 |
惠相樓 |
面粉 |
面花技藝 |
37 |
富貴牡丹 |
面粉 |
面花技藝 |
38 |
老虎 |
面粉 |
面花技藝 |
39 |
看燈雞 |
面粉 |
面花技藝 |
40 |
龍騰中華 風舞九州 |
面粉 |
面花技藝 |
41 |
漢豬 |
耿東旺 |
橄欖核 |
雕刻 |
42 |
十二生肖 |
胡小紅 |
泥塑 |
陜西彩繪泥塑工藝 |
43 |
松鶴燈 |
吳文軍 |
金絲楠木 |
木雕 |
44 |
英雄筆筒 |
王美江 |
山槐、水冬瓜 |
木拼 |
45 |
時來運轉 |
黃菠蘿 |
木雕 |
46 |
松趣 |
山核桃、山槐、水冬瓜 |
木拼 |
47 |
葉型香盤 |
王兆琪 |
紅木 |
木雕小器制作工藝 |
48 |
竹葉香盤 |
紅木 |
木雕小器制作工藝 |
49 |
鳳尾香盤 |
金絲楠木、松石 |
木雕小器制作工藝 |
50 |
羽毛香盤 |
金絲楠木 |
木雕小器制作工藝 |
51 |
蕉葉果盤 |
金絲楠木、陶瓷 |
木雕小器制作工藝 |
52 |
焚香讀畫,煮茗敲詩 |
靳隆第 |
葫蘆 |
葫蘆範制技藝 |
53 |
愛的寓意 |
葫蘆 |
葫蘆範制技藝 |
54 |
爐瓶三事 |
葫蘆 |
葫蘆範制技藝 |
55 |
觀瀑 |
葫蘆 |
葫蘆範制技藝 |
56 |
水丞 |
葫蘆 |
葫蘆範制技藝 |
57 |
交椅 |
于鴻雁 |
老紅木 |
硬木家具燙蠟技藝 |
58 |
絲路印象 |
錢萬春 |
烏木金絲楠木 |
木雕 |
59 |
化蝶 |
陳銀付 |
陶瓷 |
瓷刻 |
60 |
三清山 |
孫文康 |
羅紋硯材料 |
硯制作技藝 |
61 |
暖心 |
張躍龍 |
泥 |
泥塑 |
62 |
活字豆版字模 |
吳建平 |
香樟木 |
木雕 |
63 |
龍湫 |
王藝 |
黃楊木、杜鵑木、硯 |
黃楊木雕 |
64 |
一眼千年 |
王開明 |
桃核 |
核雕 |
65 |
明月青天 |
賀少偉 |
香樟木 |
木雕 |
66 |
賀上金蟾 |
谷硯志 |
血檀 |
木雕 |
67 |
蓮年有魚 |
血檀 |
木雕 |
68 |
一夜成名 |
血檀 |
木雕 |
69 |
《觀天》茶盤 |
郭棟 |
海南黃花梨 |
木雕 |
70 |
《同喜》花插 |
金星小葉紫檀 |
木雕 |
71 |
《潛龍出井》筆筒 |
小葉紫檀 |
木雕 |
72 |
《老子戲童》擺件 |
海南黃花梨 |
木雕 |
73 |
《和鳴》香插 |
海南黃花梨 |
木雕 |
74 |
《和 鳴》香插、筆山 |
青銅 |
鑄銅 |
75 |
《守 望》筆山、茶擱 |
青銅 |
鑄銅 |
76 |
《醉芭蕉》花插 |
海南黃花梨 |
木雕 |
77 |
福在眼前 |
海南黃花梨 |
木雕 |
78 |
連年有余 |
海南黃花梨 |
木雕 |
79 |
《知足》筆山 |
海南黃花梨 |
木雕 |
80 |
《藕蛙無猜》筆山、茶擱 |
海南黃花梨 |
木雕 |
81 |
自在觀音 |
閆紅超 賀小媛 |
面粉、麥稈 |
面塑、麥稈畫 |
82 |
大國古風 |
張曉棟 |
宣紙、宋錦 |
龍鱗裝 |
我和我的祖國
傳承文化根脈共筑民族未來
2019年北京市開展
國家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成果展
展覽時間
2019年12月6日-12月11日
開幕時間
2019年12月6日14:00
展覽地點
山水美術館
指導單位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組織單位
中央美術學院
參展單位
中央美術學院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北京服裝學院
北京城市學院
北京市工藝美術高級技工學校
執行單位
中央美術學院視覺藝術高精尖創新中心非遺傳承工作室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山水美術館
策展人
王曉琳 張遷
執行策展
劉巍 姜婷婷 彭麗麗
策展助理
賈俊棟 康家軒 張天成 張恩澤
展覽執行
陳妍孜 蘇佳琪 邢彪 李俊成 于易清 王珊珊
(圖、文:院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