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依托首都高校的學術和教學資源積極實施2021年度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2021年6月15日,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導下,清華大學舉辦的漆器髹飾技藝(斫琴)研修班開班。
來自北京、上海、江蘇、山東、福建、河南、安徽等地的20余名學員將參加為期1個月的培訓。本期研修班旨在加強古琴斫制技藝交流,推動古琴產業發展,提升傳承人群綜合文化素養,夯實斫琴、音律等技能基礎,提升創意、設計與服務能力,以更高品質的非遺作品服務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出席本次開班儀式的嘉賓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遺處張遷處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主任陳岸瑛副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楊佩璋副教授、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呂建強副教授、海淀區非遺展示中心(北館)劉志強館長、北京市古琴文化交流中心肖娟秘書長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培訓中心項目負責人陳妍孜。
首先,陳岸瑛致辭并介紹活動背景。他表示,自2015年“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在清華啟動試點以來,已成功舉辦了一系列有社會影響力的成果展和學術研討。期待通過研修計劃能夠使非遺和民族文化自信得到提升,最后祝賀大家能夠在活動中有所收獲。
藝術史論系主任陳岸瑛發言
接著,呂建強老師肯定了非遺研修活動的重要意義。呂老師對比中西、融貫古今,強調了科學和藝術的重要性。指出古琴從歷史上來說是中國本土的成果,是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最后呂老師表示,期待大家能夠通過本次研修計劃能夠有所創新。
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呂建強副教授發言
學員代表呂繼紅和孔德輝深情并茂地表達了自己對活動的認識和期許。分享了自己與琴結緣之心路歷程和參加本次研修計劃的感受,期望通過在非遺研修班的學習能夠真正有所收獲,為中華民族文化之崛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學員代表呂繼紅發言
學員代表孔德輝發言
張遷處長首先提出“怎么學”和“為什么學”兩個問題,以“漢秀”為例,深入淺出的說明非遺研修計劃的影響和意義。指出藝無止境,不僅要跟老師學,也要同學之間取長補短,還要有自學的能力。以期融匯古今表達當下,能夠有所傳承和創新的出成果,提升民族軟實力和文化自信,為建黨百年獻上一份非遺的禮物。
張遷處長發言
學術主持楊佩璋老師首先感謝領導和老師們對本項目做出的努力與支持,隨后介紹了本期非遺項目的課程模塊設置,期待學員們能利用好清華的優勢和資源,在結業展上有好的匯報和創新的成果,留下一段難忘的清華學習之旅。然后班主任陳妍孜老師介紹了班級紀律和注意事項等。最后,非遺研修計劃開班儀式在合影中順利完成。
楊佩璋老師發言
嘉賓與學員合影
本期培訓分為“提升綜合文化素養”、“夯實漆藝基礎”、“全面提升創意設計能力”和“結業研創及展覽”四個教學板塊。其中,“綜合文化素養”主要學習非遺保護、藝術史、工藝史及相關美學知識;“漆藝基礎”旨在了解漆藝史及各類大漆髹飾技法,提升技能水平;“創意設計能力”板塊立足非遺項目特色及前期發展基礎,融合跨界,工藝創新,產品升級,服務提升;最后“結業研創及展覽”則是分組指導,完成結業研創及成果展示。
2015年以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成為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首批試點院校之一,迄今已舉辦14期研修班,為各傳統工藝產區培養出一批中青年骨干和帶頭人,促進了傳統工藝振興,形成了帶動和示范效應。與此同時,還參與傳統工藝工作站、文旅部重點實驗室建設,參加政策咨詢和項目評審,承擔非遺司委托課題,就非遺保護和傳統工藝振興展開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圖、文:培訓計劃項目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