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CN EN
首頁   /   校友   /   校友動態   /   正文

分享

【校友訪談】蘇繡傳承人姚蘭:從指尖傳承至筆端創作,做蘇繡故事的講述者
2020.10.13

姚蘭

工藝美術系2014級碩士校友

江蘇省青聯會委員

入選江蘇省首批紫金文化創意人才,獲國際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金獎等

曾作為核心主創之一,參與了多件國禮、重要蘇繡作品《中國大飛機》、《玉蘭飄香》等的創作

創建姚建萍刺繡藝術品牌館。姚建萍為其母,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

前言

2020年8月22日,在充分遵守國家疫情防控相關規定的前提下,八名支隊成員相約蘇州,一同邁入坐落在金雞湖畔的姚建萍刺繡藝術品牌館,近距離欣賞蘇繡藝術作品,并與美院校友、蘇繡傳承人、設計師姚蘭進行了一場長達3小時的對話。對話圍繞姚蘭的幼年成長環境、清華學習生活、蘇繡傳承經歷等主題深入展開。此外,姚蘭還就藝術變革對手工業影響、非遺傳統與當代設計交流形式等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支隊成員在聆聽姚蘭講述

專訪短片

01丨選擇蘇繡:

從背景到認同

1990年,姚蘭出生在蘇州鎮湖。鎮湖,是中國刺繡藝術之鄉。

“小時候,我以為世界上只有刺繡一種職業。”

刺繡,自姚蘭出生便滲透進她的生命。鎮湖有八千繡娘,姚蘭的奶奶、外婆、母親、姑姑們,都以刺繡為業。很小的時候,姚蘭便在母親的陪伴下玩起了針線。但從八個月到五歲這中間四年,母親姚建萍的角色是缺失的。學姐回憶,95年母親蘇繡學成歸來,便一頭扎進了周恩來總理肖像的創作中。這是一件雙面精微繡,也是母親第一次獨立完成的人物肖像雙面繡作品。既是人物肖像,又是雙面刺繡,難度之大,可想而知。為了這件作品,母親姚建萍花了近八個月的時間,一改再改,繡得很艱難。但姚蘭很理解母親:“她繡完這件作品,不僅是對自己的挑戰,其實也是想給家人一個交代,讓家人看看她拜師學到了什么東西,學成了什么樣的水平。”1998年,周總理肖像《沉思》榮獲首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博覽會金獎。母親繡像的執著身影,自此深深地扎根在姚蘭學姐的記憶中。

但對于蘇繡傳承人身份的認同,是她到大學才逐漸下定的決心。姚蘭自己形容道,小時候其實沒有做過特別明確的選擇,“是一點一點轉化過來的”。讀研究生時的導師洪興宇老師是她傳承人道路上重要的引路人,贊成、支持她選擇蘇繡傳承人的工作。“老師不僅在專業方面,還在自己事業的選擇、人生規劃方面都給了特別好的引導。”在洪老師的建議下,姚蘭修讀了由蘇富比藝術學院、清華美院和清華經管學院聯合舉辦的蘇富比藝術管理項目。在蘇繡傳承工作之外,她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訪談中,學姐還提到一位對自己影響很深的老師:張弓。張老師說的一番話令她受用至今:“我們現在的努力程度,如果在我們父輩的時代,可能無法取得和他們一樣的成就;同理,憑著我們父輩的刻苦,如果他們出生于我們的時代,可能會比我們做得更好。”

“一個人的成功有太多的因素影響,是個人的努力,也有時代環境的成就。我們有幸生于當代,也應當更加刻苦努力才是。”這個跨越時空、直擊心靈的問題,是姚蘭在清華求學過程中特別難忘的一段回憶。

刺繡館作品

02丨高度和廣度:

使用,才是對非遺最好的保護

從清華美院畢業之后,姚蘭即投身于蘇繡的傳承與創新工作,通過品牌的創建和運營,希望從高度、廣度兩個方面發揚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姚建萍刺繡藝術”是姚蘭的母親姚建萍主理、姚蘭協理的品牌,旨在將中國傳承兩千多年蘇繡藝術的標桿高高舉起,為后人研習蘇繡提供教材和樣板。“我們進行傳承創新,但是它依舊是藝術品等級的品牌,我們就是去做蘇繡能做的最好作品,讓后人可以看到這個時代的最精品,是什么樣子的?”這是“姚建萍刺繡藝術”的所內涵在——勤于研習,精無止境。2012年,安德魯王子代表英國女王接收藏品《英國女王》蘇繡肖像作品;同年10月,蘇繡品牌走近法國巴黎秋季藝術沙龍;2014年,部分外國領導人夫人一起動手體驗蘇繡,姚蘭作為年輕的蘇繡人,向她們介紹蘇繡工藝的精粹。

而“姚繡”與“姚建萍刺繡藝術”不同,這是姚蘭新創的市場化項目,其代表的蘇繡的廣度,脫胎于蘇繡新人的希望——更積極主動地擴寬蘇繡融入生活的渠道,以展覽加市場的模式,打開蘇繡與年輕人接觸的創新維度,讓非遺走進生活。將蘇繡融入腕表、融入項鏈耳環,設計DIY繡卡讓普通人根據教程就能體驗工藝。同時,還能針對用戶個性化需求獨家定制飾有蘇繡的沙發、屏風、掛畫等家裝之物,相較于蘇繡藝術作品,這些被附著于用具之上的蘇繡圖案更加新穎別致。“我們希望可以把中國的故事、中國手工藝的故事通過一件非遺產品呈現,我覺得這是非遺傳承的新方式——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創新轉化獲得活力,而非僅依賴同情心。”

姚蘭創建“姚繡”品牌,開啟市場化之路,不是對上一代人努力的顛覆,而是對當下時代的探索。

姚蘭在介紹雙面繡作品

03丨設計賦能:

從指尖至筆端,傳統工藝的再生

蘇繡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通過口耳相授來傳承。姚蘭團隊的“姚繡”品牌則致力于借助新時代設計讓傳統與現代進行跨時空交流。

設計為傳統工藝賦能。“蘇繡本身無論是從工藝復雜度還是從適用范圍來看,都已登峰造極。凡是針線可以扎進去的地方,都可以運用蘇繡工藝。然而這種工藝如果沒有經過當代設計的轉化與加工,仍會脫離當下人們的生活,無法為大眾接受與欣賞。”

蘇繡藝術的未來,一手是工藝,另一手就是設計。

因此相較于其他設計行業,蘇繡設計師的職業要求更高,設計師不僅要有別出心裁的設計創意,更需有扎實深厚的蘇繡工藝基礎。如果不懂蘇繡工藝,做出的只能是浮于表面的跨界設計,只有扎根、深耕,才能創造出直擊核心、融匯情感的秀美大作。

做蘇繡設計,需真正悟得這一繡種獨特的藝術語言,才能將創意無縫相融。姚蘭團隊中有的設計師,從事工藝研究已近十年,能看懂所有針法,能評估需要繡制的時間,知道蘇繡作品的品相級別,甚至都熟悉到整個創作團隊的哪位繡娘更適合來繡某個部分。

選擇非遺,投入給行業的時間成本是很大的,從工藝到設計,與傳統磨合的過渡期必不可少,五年,只是個基底數字。姚蘭說:“我很感激最后留下來的人,他們和我一樣,是帶著情懷來做這件事情。”

學習蘇繡的小姑娘

04丨疫情之下:

潛心修煉,迎來“金福報春”

疫情初期,姚建萍老師正在繡她父親的肖像,打算作為她父親90周歲的生日禮物,沒有商業活動的邀請或是慕名而來的拜訪,清凈的生活讓姚老師能夠醉心于她的藝術創作。

但姚蘭帶領的團隊卻面臨困局。2019年底,團隊為新一年的到來籌劃了諸多活動。這支干勁滿滿的團隊本打算讓姚繡品牌進行一次華麗的公開亮相,卻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陣腳,整個團隊都處于比較焦慮的狀態。“那時的狀況對我們來說非常糟糕,相當于所有線下的展館是不可開放的。”

“團隊不可能解散,一個人也不能少。”姚蘭表示出了決心,她作為負責人,既需要自我冷靜,也需要為整個團隊穩定軍心。隨后,團隊轉變方向,線上復工。一方面,將二三十年積累的作品重新梳理,調整入庫,建立新的電子倉儲系統留存檔案;另一方面,與中國文聯等機構合力舉辦抗疫活動,繡制抗疫作品,響應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倡議,“用民間文藝作品,書寫人民,謳歌英雄,鼓舞斗志,溫暖人心”。

疫情期間,團隊中有武漢的同事被困在家鄉,蘇州也前后多次派出醫護人員馳援武漢,面對此情此景,姚蘭“坐不住了”。

“作為刺繡行業工作者,我沒有辦法代替他們去沖鋒陷陣,沒有能力代替他們去救死扶傷,但我們很想做些什么表達感謝。”在與母親姚建萍老師商量后,姚蘭學姐組織團隊開始繡禮的制作,他們選取中國最祥瑞的金色“福”字為繡品基樣,起名為《金福報春》,獻禮抗疫英雄。團隊將376件作品交由蘇州衛健委,由其再次轉交至376名醫護人員。

姚蘭在向隊員介紹蘇繡作品

05丨在蘇日常:

融入生活與創作的江南氣質

“我的微信簽名叫7X24小時在線,其實我還真就是這狀態。”姚蘭笑道,她直言自己還是個“草根創業者”,如果想做好一件事情,酣暢淋漓不留遺憾,要拼要闖不能畏難。“我前二十年都在努力學習怎么做一個好的藝術家、設計師,去創作出接近成功標準的作品。”但是如何做一個成功的藝術家或設計師,還需要摸清市場,接受社會檢驗。“我的位置角色,是成為幫助團隊避坑的那個人。”

姚蘭畢業后選擇回到蘇州,是因為蘇州這座江南城市給予她的“歸屬感”。她這樣形容:“它就像一個雙面繡,一面是傳統,一面是創新。” 北上求學之后,在與北方磅礴大氣的對比中,家鄉蘇州如蘇繡般的古典精致,便愈發有了顯現。在姚蘭眼里,蘇州不僅有傳統與古典,更蘊含活力與創新。“這里的節奏剛剛好,有非常多人文歷史的底蘊值得去學習、傳承。”在蘇州這座優美的城市中,姚蘭尋到了良好的心態,將創業、生活、工作等各個方面都兼顧得當。

自小母親學藝經歷對她的耳濡目染,鐫刻的蘇繡記憶與肩負的傳承使命,還有身邊一群“不談事兒”的朋友……

想做的事就在眼前,最好的人也都在身邊。

訪談進行時

06丨回憶清華:

情懷促奮進,精神激擔當

訪談最后,姚蘭再次談到清華對自己人生信仰與家國情懷的培養。

觀看《馬蘭花開》,在姚蘭的清華歲月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清華教給我最多的是做事的格局和態度——想問題時要更有情懷一些,不要一直想著小我,多想一點大我。”

“包括前年看《無問西東》的時候,你會因身為清華人而有自豪感。雖然我是一個很渺小的清華人,我無法去造兩彈一星,我也無法在尖端科研領域做出很大的貢獻,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清華畢業生,但這種家國情懷還是會時刻在心底敲響一個警鐘——作為清華人,是有底線的,有些事該做,有些事不能做,有些事是別人可以不做、但你需要去做的……”

清華應當是培養有情懷、有高度的人的。

“雖然我們還遠遠不夠,但這是一種追求吧。時刻帶著母校的一點精神,在生活中,在工作里的每個方面都對自己有點要求在,做一個有情懷的人。”

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姚蘭與訪談支隊合影

訪談感悟

與姚蘭學姐交談,感受到她談吐間的溫柔氣質。聽姚蘭學姐介紹蘇繡作品與背后故事,感受到蘇繡人的自信與自豪,數國禮如數家珍。而作為清華人,在行業踐行文藝工作者的擔當。(朱瀅)

早先聽說蘇繡制作精良,有收藏價值,以為蘇繡作品只能被放在“神壇”上,而姚繡品牌館一行讓我看見了蘇繡“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可能性與重要性。姚蘭學姐將她的非遺傳承故事娓娓道來,即以設計創新為其賦能,一句“保留傳統非遺文化的最好方式是讓它成為生活日常”如一聲醒鐘,至今仍讓我回味無窮。(李一諾)

姚蘭學姐在訪談中提到的“清華精神”讓我感觸頗深。作為清華人,我們的眼光不應只局限于當下的自我,在有能力時,可以“多考慮考慮大我”。除此之外,學姐對非遺傳承的想法——高度和廣度雙軌并行令人印象深刻,保留頂級蘇繡水準的同時,也建立蘇繡和生活的聯系,走向更廣闊的受眾。正如學姐所言,“使用,才是對非遺最好的保護”,每一件蘇繡作品背后不僅是繡娘的技藝和汗水,也是中國故事的延續。(陳思雨)

支隊員為姚蘭學姐準備的禮物

(資料提供/圓桌博藝實踐支隊)

? 2024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園1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100084

? 2024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联系我们: 古丈县| 江达县| 青海省| 舞阳县| 阳高县| 永宁县| 德州市| 昌黎县| 库车县| 克拉玛依市| 潞城市| 遂昌县| 奈曼旗| 昆明市| 泗水县| 奎屯市| 青铜峡市| 宜黄县| 石狮市| 平陆县| 桃园县| 安陆市| 哈尔滨市| 万安县| 讷河市| 阳谷县| 阳曲县| 随州市| 青浦区| 赞皇县| 施甸县| 尉氏县| 濉溪县| 邹城市| 荆门市| 原阳县| 教育| 安阳市| 余江县| 古丈县| 梅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