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張印帥的“系統級創新”和“產品思維”特征非常突出,他的自省能力、歸納能力、執行能力傳遞著獨特的人格魅力。他對設計師個體分工與整體勞動關系的見解非常獨到,他希望以設計為支點,撬動科技創新發展,倡導“反卷”的勞動關系,稀釋年輕人“內卷”的焦慮,探索團隊共贏發展,是designer也是team leader!
設計師簡介
張印帥
聯想集團全資子公司鼎道智聯:聯合創始人 & 首席體驗官
世界設計聯盟(WDC)創意合伙人、國際設計師協會(IAD)會員、中國計算機協會(CCF)人機交互專家委員、天津大學兼職講師、北京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兼職指導教師、設計作品獲紅點、iF、紅星等國際頂級設計大獎共計10余次、論文曾發表在CHI、HCII等學術會議、申請專利共計56項,其中發明專利27項、曾獲中國設計紅星獎未來之星獎、《產品思維 創新設計的六條法則》作者。
Q1
請介紹一下您的教育成長路徑。
A:
我從小在天津長大,2011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攻讀機械學院下設的工業設計專業,2015年保送至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就讀于信息藝術設計交叉學科。
本科學習階段,主要精力集中在工業產品的創新與設計,研究產品的功能優化,也得到了很多獎項的認可。研究生階段注意力轉移到系統思維的構建和研究課題,更關注發表成果及專利布局,目前的公司業務集中在計算機技術與設計的交叉領域。
張印帥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畢業展開展現場,2018年
Q2
請問對您設計思維產生較大啟發的設計師有哪些呢?
A:
我很難給出一個確切的人物姓名,在我本科階段對于設計師的研究是以“風格喜好”為驅動,比如當我對極簡風格產生興趣時,我會整體對這種風格的設計師進行檢索。相對于研究他們的生平及作品,我更好奇是哪些項目哪種契機影響了他們。當了解了設計風格背后的推動因素后,我會結合我目前在設計中所面臨的挑戰,找到更多有思維共鳴的設計榜樣。
比如喬納森·伊夫,在IOS 7上采用的扁平化設計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然而微軟卻早在一年前就在win 8上使用了Metro設計語言,比蘋果推出扁平化的設計更早且更徹底。但喬納森勝在了蘋果生態,相比于原本復雜的擬物化設計,扁平化為更多開發者降低了門檻,從而使蘋果的扁平化設計風格被快速且廣泛地接受,甚至受到追捧。現在我開始帶自己的小團隊,則更關注優秀的企業家,我很期待自己100歲時的設計作品,因此要主動地積累能夠幫助我形成專屬風格的契機和能力。
8度電池設計解決電池取出困難度的生活痛點
獲2014年IF獎
Q3
您閱讀的類型主要有哪些?
A:我一般圍繞需求看書,以數據導向,知識導向的書籍為主,也會看一些行業報告,甚至工具類教材,我偏向于閱讀信息密度比較大的書籍,當然閱讀的核心還是圍繞著能夠解決我目前面對的問題和挑戰。
“會講故事”的洗手液包裝設計
獲2017年K-Design設計獎Q4
您對“設計思維”是如何理解的?
A:
我認為設計思維是“反卷”的。現在“內卷”是一個網絡熱詞,很多年輕人深陷焦慮,很多設計師也是如此。我們隨便打開一個APP,看任意一個圖標,這個圖標基本都會被做得特別精細,色彩、造型、層次非常復雜,小一點兒的屏幕甚至都無法完美呈現。
一個圖標是否有投入如此多技法的價值?為什么大量的設計師把時間和精力放在了一次次細化圖標、制作節假日和主題圖標上?這某種程度上是對設計思維、設計資源的浪費。
設計思維首先要跳出這種 “內卷”,找到設計價值的邊界條件,使設計勞動的投入產出比最大化。我的設計團隊成員,大多認可這一價值觀,我們用“反卷”來形容我們的日常工作,用“反卷小分隊”來戲稱我們自己。希望通過倡導系統級的設計思維,把設計師的創意徹底解放,為每位設計師打造一個沒有天花板的舞臺。
智能投影樂譜設計,獲2015年紅點獎
Q5
您常用的設計工具有哪些?
A:
我使用的工具比較傳統,主要就是Adobe系列、犀牛等建模軟件,但這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下的設計需求,我的設計團隊中有“00后”的同事,他們對工具的定義和使用都更加開放、靈活、廣泛。每一代人的工具使用應該具備自己所處時代的獨特性和先進性,“年長者”應該不斷向“年輕人”學習。大家開玩笑說,現在你學習使用工具的速度甚至比不上新工具的推出速度。因此,相對工具的使用能力,今天我們要提升的是對工具的審視能力,“它能解決我們什么問題,它有什么局限,它是否適合于我所想要傳達的主題”。
張印帥個人專著《產品思維:創新設計的六條法則》
Q6
您對未來設計的發展趨勢有什么預設?
A:
我對未來設計發展趨勢的理解分為兩個層面:設計的服務對象和設計本身。首先,設計服務對象回歸到“人”。從工業革命后的功能主義,到互聯網時代的體驗為王,設計一直致力于將最先進的生產力應用、造福于更廣泛的人民群眾。因此,我們應該充分發揮設計跨學科的能力。其次是“設計升級”,在開放的市場環境下,更關注為企業創造高收入、為用戶創造高價值。設計師也應該關注個人影響力的提升,和職業的良好發展,從而帶動設計產業升級。
Cubic UI界面交互設計,獲GIX創新設計大賽三等獎
Q7
請您談談對“新銳”的理解。
A:
新銳代表著一種新聲音。在信息技術誕生之前,人類歷史一直長期處于“前喻社會“,即“經驗永遠大于一切”的社會,這也使得經驗豐富的年長者是所有人學習的榜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達到一定速度,經驗已經不足以追上科技更新的步伐,于是誕生了“后喻社會”,年齡和經驗已經不再是限制一個人對社會貢獻的必要條件。“新”和“銳”就是我倡導的團隊模式。
研究生階段,我在奔馳做MBUX人機交互設計,那時我開始思考如何擺脫現有系統模式的束縛,打破先外觀、后內飾,最后交互這樣的設計順序,通過體驗驅動突破性的、系統級的創新。
到了在馭勢做無人駕駛人機交互的時候,我所面臨的設計挑戰是沒有任何經驗可供參考。用當時比較通俗的一句話說,是需要創造一個“新物種”的創新體驗。對我來說,新銳是一種系統性的創造過程,也是突破性的產品思維,是在宏觀思考下打破的行業壁壘,是一種“方法論”的突破,是一種“謀事”而非“造物”。
馭勢無人駕駛車的人車交互設計,獲2017年紅點獎
Q8
您近期的研究領域是什么?
A:
綜合商業考量、社會因素、科技發展,近期我一直在做物聯網操作系統,并與一群大牛們進行自主研發,是一個十分硬核的依靠體驗和科技競爭的領域。
操作系統交互趨勢分享,2021年
團隊進行操作系統交互趨勢討論,2021
Q9
系統研發非常復雜,你們的研究是什么時候開始的呢?
A:
對于系統研發這件事兒,聯想作為全球第一的pc廠商,前輩們已經在系統的研究上有了多年的技術和經驗積累。不過在當今時代背景下,我們的工作時間更加緊迫,責任也更加重大。
操作系統交互設計走查,2021年
進行用戶訪談,2021年
Q10
您認為國產化操作系統的主要研究價值是什么?
A:
這項研究是由當下時代環境中“市場、企業、國家”三方面力量共同產生的科技創新與設計需要。我們在搭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聯系,在協同生態中尋找創新,它的第一層價值一定是在提高科技實力,讓全球都可以用上中國智造的操作系統,對于國家來講也是很有戰略意義。第二層就是大眾化,目前我國也積累了很多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不過主要都是應用在特定領域,比如醫療、黨政軍單位等。我們希望讓更多人用上我們的系統,不僅是單純處于對用戶量的增加。更多的是希望通過我們的端邊云協同技術,讓普通用戶感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讓“技術更加民主”。比如,我們的系統可以讓手機、平板、電腦之間無縫銜接,也可以通過云服務,讓用戶把現有的電腦直接升級為高性能筆記本等等。第三層是生態化,系統一定不是一家公司自己的事情,生態化也不是單純的喊出來的。我們要讓我們的系統,能夠真正有助于其他生態企業的自身業務發展,從而獲得生態的繁榮。如果技術型企業,不停地去爭奪其上下游其他產業環節的產品,那么結果就像是外來物種入侵一樣可怕,會破壞整個生態環境。而我們希望通過操作系統這一獨特定位,連接軟件與硬件、開發者與用戶、信息與人,做有利于“生態”的事情。
張印帥參加搜狐財經“中國創客 夢想先鋒”頒獎典禮,2016年
Q11
您下一個十年的目標是什么呢?
A:
我的目標有兩個。第一,我希望繼續深化系統級思維與設計的思考和實踐,也在將這些“思考和實踐”醞釀到下一本書的出版,為咱們中國的“新銳設計”帶來新的聲音。第二,就是探索更可持續發展的勞動關系,我也希望我的團隊能夠成為一個健康發展的生態,和持續產出的高效系統,讓交互設計師跳出“內卷”,讓設計能夠在更廣闊的舞臺施展拳腳,讓設計師能夠從更系統化的層面去思考問題。
資料來源 | 張印帥
轉載自:清華大學中意創新基地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