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CN EN
首頁   /   學生   /   學生實踐   /   正文

分享

清華美院碩士的非遺扶貧路:讓更多的彝族繡娘有居家就業的能力
2023.02.09

2023年1月,《當藝術遇見鄉野》在央視正式開播,“藝術賦能鄉村振興”,這是參與節目策劃的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管理專業2016級碩士溫博的思考實踐,“讓藝術回歸鄉野大地”,她與這份熱情邂逅于彝族服飾的課題。

彝族服飾是我國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從彝族服飾課題組到彝族服飾文化品牌,從北京國際設計周到“非遺+創新創業聯盟”,“走出大涼山”讓非遺在扶貧中重煥光彩,讓世界看到傳統與時尚相融的民族旗幟,溫博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溫博在清華園

深入大涼山

2016年,溫博考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管理專業,跟隨導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主任陳岸瑛教授參與了大量非遺領域的課題研究和實踐項目。

2017年8月,他們在彝族服飾傳承人阿牛阿呷協助下,深入調研了涼山、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服飾產業。在導師的支持下,溫博選定了涼山彝族自治州國家級重點貧困縣——昭覺縣的彝族服飾文化產業為畢業課題研究對象,重點分析非遺資源如何產品化、非遺產品如何市場化的產業發展問題。

2017年8月,溫博跟隨導師陳岸瑛教授深入調研涼山、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服飾產業。

昭覺縣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縣,是大涼山的腹心之地,匯集了涼山彝族地區的服飾及服飾文化藝術,因此昭覺也被稱為“中國彝族服飾之鄉”。然而,大涼山交通閉塞,再加上語言的障礙、教育的滯后,傳統彝族社會難以追趕現代發展的步伐。在走訪調研的過程中,看著昭覺縣貧困的生活狀態,溫博決心為這里帶來一些改變。

在探究彝族服飾產業化的發展模式時,溫博著眼于如何借助地區外部、民族外部、產業外部的智力與資源,從市場出發形成協同創新機制,促進產業要素的跨界聯動。由此,她展開了一系列產學研創新實踐。

融匯傳統與現代

2017年9月,為了促進彝族服飾傳統工藝的傳承和彝族服飾產業的發展,在溫博、阿牛阿呷等人的積極聯動下,昭覺縣政府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合作開展了“彝族服飾在現代生活中的時尚化設計與應用研究”課題項目。

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染織與服裝藝術設計系李迎軍副教授的支持下,溫博組織美術學院跨專業本碩博士生成立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彝族服飾課題組,并積極聯動相關政府、企業、院校、研究機構、大學生創業團隊、非遺工坊等多方力量,通過一系列產學研項目的創新實踐探索非遺扶貧之路。

設計團隊多次赴涼山進行田野考察工作,追根溯源,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對傳統的彝族刺繡、彝族銀飾、彝族毛紡織及搟制技藝、彝族漆藝、畢摩音樂、畢摩繪畫等非遺項目進行了素材的收集、整理和匯總,并在彝族服飾的色彩構成、圖案造型、紋樣整理、形制特征、符號內涵和實用功能等方面進行了系統地分析和提煉。

彝族服飾形制解析

彝族漆器紅、黃、黑的主色調以及羊角紋傳統圖案的提取

在充分尊重傳統的審美特征以及構成法則的原則下,設計團隊規避掉簡單的復制與挪用,以現代的設計哲學和審美品位挖掘傳統工藝背后承載的文化價值,側重傳統技藝的分解與工藝材料的解構重組,對傳統美學與現代時尚相結合的可能性做了充分的研究與嘗試。通過近一年的創新設計和樣品研發,團隊在李迎軍副教授的帶領下,推出了具有時代感和創新意識的彝族服飾文化品牌阿諾諾,以及一系列既保留彝族傳統手工藝精髓、又融入現代設計精神的創新設計作品。

走出大涼山,走向遠方與未來

2018年9月,溫博在清華大學中意設計創新基地辦公室主任王旭東的幫助下,與北京時裝周組委會進行接洽合作,帶領彝族服飾課題組成員與昭覺縣政府合力策劃籌備,在2018北京國際設計周開幕活動中,舉辦了2018非遺時尚盛典“走出大涼山——彝族傳統服飾與現代創新設計專場發布會”。

發布會在中華世紀壇盛大呈現,充分發揮了彝族能歌善舞的文化特點,將彝族服飾與彝族的音樂、舞蹈、傳統節慶、民間習俗等融為一體,把千年傳承的彝族賽裝文化第一次搬上了國際性舞臺。

彝族兒童音樂表演

整場大秀,傳統與現代相映成彰,向現場的多國駐華使節、國際設計組織代表等近千位國內外嘉賓呈現了一場充滿民族魅力的彝族服飾舞臺劇,并受到多家媒體的轉播報道,引起了行業內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一個發展中國家的貧困縣,在國際舞臺上撐起了一面傳統與時尚相融的民族旗幟。

彝族傳統服飾走秀

彝族現代設計服飾走秀

李迎軍率領服裝設計團隊謝幕

然而,一次時裝周并不能為大涼山人民帶來多少實際收益。因此,溫博決定繼續培育、孵化品牌。2017年3月,她在清華大學雙創孵化平臺的支持下,與同學共同創立了“清美智想”項目,該項目致力于非遺資源產品化和非遺產品市場化,尤其側重采用彝族本地原材料和本地手工藝人進行產品的生產制作,與昭覺縣“薇穆嘎扎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會東縣叁莯羊毛氈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切實地幫助當地人民增加了經濟收入。

昭覺縣薇穆嘎扎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手工藝從業者

2018年3月,“清美智想”參加了第四屆 “互聯網+”大賽紅旅賽道創意組,榮獲第四屆“互聯網+”大賽北京賽區總決賽紅旅賽道一等獎和全國總決賽紅旅賽道銅獎。此外,溫博還通過清華大學學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與保護協會發起成立了“非遺+創新創業聯盟”,旨在引導更多高校人才參與到非遺的傳承發展與民族特色文化產業的建設中來。溫博說:“鄉村振興已成為青年創新創業的主戰場之一,這將是需要更多人參與并共同持續踐行的長期課題。”

“非遺+創新創業聯盟”啟動儀式

CCTV6電影頻道大型公益節目

“脫貧攻堅戰——星光行動”

2019年5月,溫博通過與大型公益節目“脫貧攻堅戰——星光行動”節目組的積極聯動,順利促成了一次“節目+眾籌”的創新合作。節目通過多家媒體平臺播出,對彝族服飾進行了廣泛的宣傳。與此同時,課題的扶貧產品上線網絡平臺,通過眾籌的方式實現以銷定產,帶動彝族非遺產品的銷售,幫助貧困婦女實現就業增收。

2020年9月,彝族服飾項目成果作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非遺扶貧案例,參加了2020北京國際設計周主題展“脫貧攻堅中的設計創新”,展品呈現了課題成果,包括如何運用傳統搟氈技藝制作披肩、電腦包,如何將彝族銀飾和典型圖案設計到禮服中,吸引了大量參觀者。

溫博認為,雖然與昭覺縣合作的彝族服飾課題已經圓滿結束,但是對彝族傳統服飾的關注和推廣不應止步于此。她時常想起在昭覺縣看到的情形:“扶貧,更要扶志。在時代洪流中,我們所做的事情可能微不足道,但如果可以讓更多人掌握一技之長,讓更多的繡娘媽媽們擁有居家就業的能力,那一定是我們推動非遺扶貧持續下去最大的意義。”

“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作為溫博的研究生畢業實踐課題,彝族服飾項目對她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所學的藝術管理專業,兼顧藝術、經濟與管理,需要在藝術與商業兩個領域中尋找一個平衡點,并要注重在藝術市場中的實踐性,而我也是以這樣的自我角色設定參與到非遺領域以及與之相關的特色文化產業中的。直到彝族服飾項目告一段落后,我認為我逐漸摸索到如何在藝術、商業與社會責任三者中尋找平衡的方法,當然這還要通過不斷持續的社會實踐得以運用。”

溫博認為,雖然最終課題設計成果距離產品實現商業化、產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至少這份努力不是建立在虛空的想象中。她說:“我與參與課題的同學們都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各自所學專業的獨特價值。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那句‘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我認為我們做到了。”

溫博說自己在參與這個項目的過程中體悟最深的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恩師們對于藝術觀察的宏闊視角和審美格調,扎實嚴謹的學術作風與求真務實的思辨精神,以及在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中的傾情奉獻與辛勤付出。”離開了學校和老師的庇護,溫博希望自己在未來能夠堅守“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保持學術的獨立思考,繼續在非遺領域中探索實踐。

2023年1月,溫博參與策劃的《當藝術遇見鄉野》在央視正式開播。節目邀請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等藝術院校的多位藝術家分別來到全國九個代表性鄉村,從鄉野大地中汲取創作靈感,與村民們一起為當地的特色農產品創作藝術作品。當藝術回歸鄉野大地,迸發出勃勃生機,這就是溫博對于“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的堅信與期待。

素材來源:人文清華講壇 ,作者王于歌

文章來源:清華大學、人文清華講壇公眾號

圖片、視頻來源 | 清華美院彝族服飾課題組

? 2024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園1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100084

? 2024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联系我们: 铁力市| 星子县| 镇雄县| 康保县| 得荣县| 敦化市| 怀来县| 荣成市| 彰化县| 青铜峡市| 岑溪市| 肇东市| 大田县| 徐汇区| 黄浦区| 新宁县| 新民市| 海阳市| 磐石市| 揭东县| 斗六市| 雅安市| 象山县| 邵东县| 仁怀市| 汉中市| 南澳县| 宜兰县| 临猗县| 上饶县| 黔西县| 青州市| 玉田县| 济源市| 株洲县| 盘锦市| 龙井市| 安阳市| 施甸县| 长宁区| 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