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等花開》截圖
2021年6月底,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等花開”美育實踐支隊來到宜興市高塍實驗小學,為小學生們帶來一堂堂豐富有趣的美育體驗課。詩歌創作課,在自然創作中感受美的文字;塑造感知課,用體量和觸感在泥塑中享受美的情緒;視覺體驗課,在開拓中提升美的能力;情景設計課,通過故事情節編排,在游戲中形成美的思維。課堂上處處皆是美,卻又呈現出不同樣態的美。
詩歌創作課負責人朱瀅認為,什么是美育?很多人第一印象覺得是美術教育,我更傾向于美感教育這個解釋。圖畫、音樂是一種呈現,語言、文字亦是表達的方式。
高考語文試卷的作文部分,有一行要求是: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但詩歌,往往是我們對于語文最初和最深的特征印象。
于是,我們帶小朋友們到操場,到學校特色的智慧小農場,在窗邊,在樓道,實地探索,全感官調動,嘗試以微觀和生活化的視角去發現、記錄身邊的人、事、 物。在詩歌中感受到美、自然、找到自我,輸出鮮活的生命體驗。
“詩歌是做夢的藝術”
云朵
周紫涵 三年級
一抬頭
我看見雪白的云朵
隨著風
在瓦藍的天空中飄
就像一個棉花糖
飄到了我的嘴巴里
云桃
湯睿皓 二年級
天上一條線
分開兩條邊
一面白云飄
一面桃花香
秋天
徐一琳 三年級
果子、麥子成熟了
大家在金黃的草地上玩捉迷藏
這時如果穿上金色的衣服
大家一定找不到我
把手框成一個取景器
我們生活在立體的世界中,視覺通過強烈的色彩、形狀讓我們對事物有直接的把握,在這之外,體量、溫度與觸感也是我們感知世界的方式。——塑造感知課負責人 馮逸
泥塑跟傳統繪畫相比體量感更足,課程利用生動的故事以及帶領孩子回憶生活中各種細微的感受,通過展示各種幾何形帶給人的不同主觀感受帶領孩子們不斷地進行實物想象和抽象通感。
作業主題是“情緒的形狀”,材料選用宜興當地紫砂泥,在創作中把握觸感、硬度、溫度、塑性。
人類為了生存,為了更好地生活,在與自然界的斗爭中開始創制各種東西,設計與人類歷史在一定程度上是同步的。設計的目的是為了人,是功能性和審美性的密切結合,設計是審美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情景設計課負責人 袁田田
設計與生活息息相關,是對問題的回應,是對需求的滿足。
情景設計課程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通過五行元素大冒險的情境設計,讓孩子們體驗了交互小游戲的設計全程,包括角色設置、故事演繹、場景互動方式,感受設計有目標的美,“帶著鐐銬跳舞”的美。
課程的重點在于如何開拓孩子們的思維,讓學生們運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并在此基礎上聯想和發散進行同構置換,而不僅僅局限于如何畫出一副完整的畫。——視覺體驗課負責人 李白沙
課上,讓學生們運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在此基礎上聯想和發散進行同構置換。將藝術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擴散、加深他們對于客觀世界的認識,還可以發展他們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宜興市高塍實驗小學是清華大學曾任校長蔣南翔的母校,他給清華大學留下了“雙肩挑”的學工傳統、“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號、“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懷揣著飲水思源的精神,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等花開”美育實踐支隊來到老校長母校。此次清華美院雕塑系、信息藝術設計系、視覺傳達設計系、藝術史論系的7名學生,為二至五年級小學生開設四門美育體驗課,希望通過感知力、創造力、想象力和模仿力四個維度的訓練,引導孩子們感知美,發現自然,熱愛生活,活動還特別邀請清華大學雕塑系副教授馬文甲擔任指導。
宜興市高塍實驗小學校長周榮表示,教育本同根,成才先成人,小學與大學,可共同攜手,厚植家國情懷。美育就是通過美的情感、美的言辭、美的理性、美的氣度、美的結構,揭示新思想、新學科的科學性、真理性,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之受到美的熏陶、美的啟迪。學校向清華學子們頒發了美育實踐校外輔導員證書。
清華美院2018級雕塑系團支書、宜興美育實踐活動支隊隊長吳瑋政分享支教感受,“正如我們的隊名‘等花開’一樣,希望通過這次課程,讓同學們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大自然中的美,發現生活中的幸福和快樂。”清華美院團委副書記朱瀅說,“如何建立大學生美育支教的長效機制,如何挖掘本土力量,更好推動美育建設,助力鄉村振興,這會是我們一直追尋的問題,希望小朋友們都能在美育課程中找到自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美。”
向美而生
蓬勃成長
讓美的種子生根發芽
讓我們一起靜待花開!
圖、文提供:“等花開”美育實踐支隊
來源:江蘇教育頻道